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郎咸平概念混乱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郎咸平概念混乱   
所跟贴 那你说生产过剩时的产能算不算无效产能?“无效产能”是不是“不是产能”的意思? -- 芦笛 - (608 Byte) 2008-10-25 周六, 下午1:39 (150 reads)
别提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9/28
文章: 383

经验值: 8706


文章标题: 实在不知道 (157 reads)      时间: 2008-10-25 周六, 下午4:12

作者:别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实在是不知道“产能”究竟是不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概念。如果是,就不应该发生老芦所提出的自相矛盾的问题。现在试图解释也是根据郎咸平的讲话瞎猜。说不定还就是老芦说的对呢!
这里确实存自相矛盾的现象。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概念上。
我理解郎咸平的“产能”是诸多功能不同的部门协同运作而产生的一种创造价值的能力。至于所创造出的价值是否能够卖得出去的这种市场评估能力,也被包括在产能当中,即所谓掌握着销售市场。但是所谓掌握销售市场并不等同于完全能够销售掉。因为是否能够销售掉还取决购买力是否发生变化的问题。例如这次次贷危机,许多名牌汽车都滞销了。往年这些名牌汽车在华尔街年底发奖金之后几天内都被抢购一空,而今天华尔街奖金没有了,这些汽车逃脱不了卖不出去的命运。但“产能”不会因为购买力发生变化而消失。
如果这样理解不错的话,那么这个“产能”一定不是老芦所说的较为单一的“制造能力”。郎咸平在他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产业链”这个词,好像这个词根"产能"的关系非常密切。还记得朱镕基讲过中国生产NIKE鞋的故事,这个例子可能比芭比娃娃的例子好得多。中国人生产一双nike鞋只赚一美元。美国人赚30美元。因为美国把握着从设计,原料采购、制造直到销售等各个关节。虽然每一双鞋,都是从中国人的手中制造出来的,但是中国的制造鞋的能力,构不成“产能”,它只是“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若离开了产业链就既不能创造价值,当然就谈不上实现价值。我想郎咸平就是把这个“产业链”的综合能力叫做“产能”的。因为老美掌握着整个“产业链”,所以他拿大头儿,中国的制鞋能力离不开整个产业链,也只能拿小头儿。所以他说“美国才是产能大国,中国不是。”
假如如上解释是正确的的话,解释老芦的话也就不是难事。老芦质问“产能到底跟合作者分肥比例有何关系?他的意思是,鬼子分得多,9美元中国只能拿1美元,所以中国不是产能大国,这能成立么?”老芦看如上的解释是否成立?
假如如上解释是正确的的话,郎咸平就不能说“中国产能过剩”,(到底他说过没有,我还真记不得了),因为中国的多数出口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构不成“产能”。既构不成“产能”又何来“产能过剩”?


作者:别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别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1645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