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一封继续讨论吴式传承关系的书信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一封继续讨论吴式传承关系的书信   
即兴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7/15
文章: 895

经验值: 10271


文章标题: 一封继续讨论吴式传承关系的书信 (1192 reads)      时间: 2008-10-02 周四, 上午1:43

作者:即兴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XX

我对太极拳历史的关心,是从办了taijiprobe以后才开始的。以前可说一无
所知。在网上张达泉的资料很少。又多数是片言只语的传说很难说是信史。
所以,我把自己所见作些分析,并送上网去,只是想引起些争论,从中得
到更多的消息。你来信所提及的材料正是我所想知道的。

A。王茂斋与纪子修参于吴全佑改扬式为吴式也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但
在写这篇文字时没能再找到那篇文章。记得那文章说因为杨家不准他们
外传杨式所以他们才一起改了架子。纪子修很好学,自己又不广收徒弟。
他不自立门户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我还是认为纪子修王茂斋,吴全佑
同练一式不另立门户的可能性不宜排除。当然也不可肯定。

B.因为我看的视频与照片不多,对北方的打法究竟如何并不了解。我说
张达泉的打法与北方相象是在阅读了你上封来信时把你说戴英前辈的打
法与吴公仪相似误读为戴英与张达泉一样与吴公仪打法相似了。由此而产
生了张达泉承继了纪子修的北方打法。大概当时把戴英前辈读成了戴英与
前辈了。现在,看来纪子修因1921年就去世。以后的年代里,张达泉由于
与吴鉴泉接触很密切,如你所说虽没有正式拜师但,经常看吴鉴泉教拳,
他还参与了教传吴式的工作,因此,必需改变拳架的打法是很可能的。但
是,我想张达泉太极功底来自纪子修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否则,吴鉴泉
怎会让他看他教拳,并参与教拳呢?

C.你说吴公仪在军校教授太极时就有方架口诀在香港听到过录音。这信
息很重要,更正了我对方架的认识。说明方架的提法应该早于圆架出现。
也就是说,吴全佑的式子只有吴式之称,与“方”、“圆”都不同。当然,
这录音是在吴鉴泉改圆架之前还是之后对结论会有影响。

D.我没有听说张达泉主持过鉴泉社。这事我当再去问问缪老师,不知他
可知此事。马岳梁与吴公仪不和看来确有其事。

E.根据你的说法,张达泉的拳式深受吴鉴泉的影响是极可信的。但戴英
与吴公仪好象没有接触的机会。他又是张达泉很得意的学生,并没有向其
他人学太极拳的可能。当时上海传授吴式太极,主要的只有张达泉与马岳
梁吧。马岳梁是坚持吴式圆架的。在那个时候,背着先生去向他人学拳是
忤逆之行。那么戴英怎么会在张达泉眼下改变成方架呢?当然,同一老师
教出来的学生拳架各异是必然的。但,没有张达泉的同意,戴英擅自由圆
改成方架似乎不可想象。是否,因为张达泉与马岳梁不和,因此让他的最
喜欢的学生私下改成吴公仪的方架呢?但又没有听到过戴英老师跟张达泉
学拳的几十年中有改变架式的传说。张达泉的另一位学生,戴英的岳父的
架式,以及缪老师的架式,在我看来还没有脱离你说的张达泉的打法。与
戴英确有所不同。这是有些难解。

看了吴光宇和吴雁霞的录象,发现他们对吴式川字步好象并不太在意。但
戴英对此很注意的。我在操练拳架时觉得两者对锻炼胯的灵活性有很大的
区别。不知你的感觉如何。我现在对川字步很注意。

即兴

作者:即兴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即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89401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