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中国人的“捆绑式思维”(七)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七、不懂分析法的后果
前文贴出后,见到老河与他人的帖子,似乎都觉得我的观点太绝对、太过激。老河说,很多情况下需要系统思维,因此,也不能说“辩证思维”是扯淡。他还说:“不同的思维方法都有它的价值,关键的问题是看人如何运用它,以及会不会运用它。但是,恐怕没有一种思维方法是万能的,唯一正确的。”
此话恕我不能同意,我坚持认为:
1、没有哪种思想是绝对正确的,但世上只有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那就是逻辑思维。它不是万能的,但是是“唯一正确的”。所谓“正确”,是说它符合人脑的固有特点。背离人脑的特点去认识客观外界,就只能得出《三国演义》式的哈哈镜像。
2、客观外界确如“辩证法家”们说的那样,是不断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万事万物都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人类确实必须全面地认识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的无比复杂的客观世界。但这不过是“马吃燕麦”、“伏尔加河流入里海”一类的永恒真理,说了等于不说。所谓“辩证法”只警告你:“认识不能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但从不教你怎么去达到这个目的。它并非一种思维方法,丝毫没有实用性,其实与思维无关。硬要说有关系,也就是提出了对思维结果的要求。说穿了,它其实是一种口号,跟“一定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差不多。
3、全面地认识处于变化之中的复杂多元的事物,是人类共同的任务,并不是“辩证法家”们的独家发现。辩证家们的无聊口号反而制造了混乱,使得人类越发远离这目标。这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认识论的辩证法”: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多元的、运动变化的,然而人脑只能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认识事物。分析—综合法就是在尊重这现实的基础上发展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它是唯一能使思维结果逼近真实的途径。不遵循这个途径,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世界,就只能适得其反,而这就是中国古人犯的错误。现代对辩证法的宣传更助长了这错误,使得中国人基本丧失了思维能力,闹出“模糊思维”、“纲式思维”、“强奸生子”、“捆绑思维”等无穷无尽的笑话来。
一言以蔽之:只有清晰地、“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去思考,才能认识一个模糊的、混沌的、多元的、复杂的、运动变化的客观世界。这就是认识论中的paradox.
例如恩格斯的名言是:“生命在某一瞬间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什么东西。”此乃千真万确的真理,与“人不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流”一样——组成您的机体的那些物质,自您出生之后不知已经更新过多少次了,唯一不变的只有纯精神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您的“灵魂”。但逻辑学的同一律恰好与之相反,它规定,在思索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始终保持一致,否则就是偷换概念。
因为这矛盾,形式逻辑被辨证家们谴责为万恶的“形而上学”。他们不知道,人类要思考,就只能把概念固定下来,否则连最简单的问题都会让大众跌入浆糊桶,在里面吵得昏天黑地,吵到世界末日。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如此。当时的学者们享有空前或许也是绝后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什么话都敢说(例如杨朱著名的“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但它的学术水平(亦即思维质量)从未到达古希腊的高度,主要原因就是古人不懂逻辑思维,不知讨论前先得界定概念,于是便只能鸡同鸭讲,各说各话,无法通过辩论深化认识。这并不是什么社会制度或集体主义价值观造成的(乱世是思想繁荣的温床,统治者顾不上镇压学者,社会也无法奉行统一的价值观)。类似情景又在民初出现,原因也基本是同一个。因此,似乎可以说,思想自由是思想繁荣的必要条件,但合理的思维方法则是高水平的思想繁荣的必要条件。
打个不确切的比方:人脑犹如人腿,只能让你在地上一步步走,顶多只能让你奔跑,但它不是彩凤双飞翼,不能让你飞起来。辩证家们的唯一贡献,就是发现飞翔比行走或奔跑更优越,因此号召大家把双腿斩去,在想象中插上翅膀,这结果就是把“邯郸学步”改成了“北京学飞”,使伪知识分子们统统变成了汉高祖宠妃戚夫人。
由此便出现了一个富有讽刺意味的现象:中国人特别强调把握全局, 为此专门用“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之类生动成语告诫大众,然而您若随便翻翻国学经典,立刻就能发现善于“整体思维”的中国人正是“刻舟求剑”、“见目不见林”的行家里手。
这种吊诡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不费解:离开分析与综合,人类就无法把握全景。硬要去把握它,就只能以主观去强奸客观,在多元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到一鳞半爪之后,便把它当成“决定性因素”或曰“主要矛盾”,据此建立一个“纲式思维理论”。作为不可救药的智力懒汉,咱们碍难接受西方那种“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笨办法,却坚信世上就是有“万应灵丹”,找到它便如“抓牛要抓牛鼻子”一般把握全局。
人民的好总理已经把这浮躁心态表达得清清楚楚了:“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时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成蹈海亦英雄。”上下求索,为的就是找那万应灵丹,但找遍了百科学术都找不到。即使如此,也要找下去,最后找不到就跳海死球了也是光荣的。难怪马列主义会跟中国知青们一拍即合。
前节所谈,也就是那许许多多的“牛鼻子”之一例。我无非是告诉大家,从《孙子兵法》开始,以《史记》中的《孙子吴起列传》、《淮阴侯列传》以及《三国演义》为高峰的“唯谋略论”就是这种纲式思维。它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唯一因素就是谋略,具有谋略优势的一方必胜。
用伟大领袖这位 “牛鼻子”专家的话来说,谋略就是决定战争性质的主要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一切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处在这“隧道眼”之外的,乃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民心、士气、生产力、经济、军制、军纪、将士战斗技能、武器、后勤等无数因素。无视这许多因素,恰恰是“整体思想家”们反复叮嘱大家千万要避免的“见木不见林”。您说这该有多荒唐,多可笑?可从远古起咱们就把这笑话奉为一种坚定信仰。《孙子兵法》有云: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 多算胜, 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 胜负见矣。”
这就是《三国演义》的写作指导思想,它把“庙算”当成取胜的充分必要条件。算得多的一方就必然胜利,哪怕没箭也没关系——诸葛军师自有办法从曹丞相那儿借来。您说这“整体思维”与真实图景相距有多远?
最无奈的还是,哪怕在反复挨了鬼子痛打后,咱们仍然难以放弃这“谋略至上主义”。伟大领袖之所以至今被许多国人奉为伟大的战略家,就是以为他凭谋略便能超越国力,将美苏两霸玩弄于股掌之上。
国人之所以执迷不悟至今,我也解释过了,那就是咱们没有西方人的“主观”、“客观”概念,不知道必须去验证主观想法是否符合客观(所谓“真”)。这就是为何国人在提出某理论后非但没有“验算”习惯,而且连自己在构思该理论时引入了哪些主观假设都懵然无觉。“丁凯文学派”闹的那些笑话就足以显示这一点。那些人提出的阴谋论尽管花样繁多,一个比一个更离奇,但基本假设都差不多,无非是这么几条:
1、毛林之间的斗争类似诸葛亮与司马懿,完全是单向进行的,一方布下罗网,另一方乖乖上钩,绝不会有伟大领袖如意算盘落空的事。
这就是老河观察到的我和他们看问题的方式的区别所在:他们根据已知结局,根据纲式思维的定式,虚拟了一个“一以贯之”的惊险故事,将符合该故事的零星情节特地挑选出来作为“证据”;我则从已知事实出发,逐一分析各方可能作出的决策,使用逻辑证伪逐个排除不可能事件,以此推导出未知事实,抽丝剥茧,一步步逼近真相。
2、伟大领袖洞察一切,不但对林家的情况了如指掌,直接控制李文普、潘景寅这些卧底特务,而且能与之瞬时联络,实行瞬时指挥,甚至连林彪的打算都洞若观火。
3、伟大领袖已经进入了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化境,行使其意志丝毫不受信息摄入以及其他物质条件的限制,因此,他要想知道什么,立即就能知道什么,既没有耳目如何与他通讯的技术问题,也不存在雷达找到飞机的困难。他更可以肆无忌惮地把与副统帅的不可告人的肮脏搏斗,扩散到那个诡秘成性的黑社会基层组织中去。
4、林副毫无起码智力,不是任凭叶群和林立果摆布,就是让李文普玩弄出卖,要不就让周恩来或毛泽东乖乖牵着鼻子走。
以上四条中的“伟大领袖” 若置换为“人民的好总理”,便成了“安魂曲学派”的基本假设。
这就是“纲式思维”的最新示范。它的特点正在于“整体性”:一气呵成,流畅生动,如《三国演义》一般有趣,也如《三国演义》一般滑稽。两者都是用主观虚构的故事去把握全景,却连生活常识都忘记了。
如所周知,幼童的最大特点,是毫无“主观”“客观”的概念,分不清什么是reality,什么是自己的imagination。这也是中国人的最大特点。许多史学工作者似乎根本不知道“假设”与“事实”的区别,直接就把自己的臆测当成事实讲给读者听。我过去批驳过的戴逸先生关于戊戌政变的论文,以及张戎女士“蒋介石为了蒋经国故意放走红军”、“毛用《伍豪启事》讹诈周恩来,使之终生臣服”、“胡宗南是共谍”等等,都是这种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生动演示。论本质,它们和“丁凯文学派”、“安魂曲学派”同源,都来自于“抓牛鼻子”的纲式思维。
因为“整体思维”必然导致主客观分离, “强奸生子”就是它的必然后果。以上范例都是主观强奸客观生出来宁馨儿。类似地,中医的“整体思维”也是这种把戏。中医在认识论上最大的意义,是它显示了医学理论竟然可以基本脱离人体而存在,其基本概念竟然在体内找不到对应物。它和“史学强奸生子”的区别,只在于两条:第一,它毕竟是现象学,总结了一系列确实存在的症候群(“证”)。第二,它使用经验试错法,人为赋予了药物“性味归经”的“属性”,从而建立了天然药物与“证”的对应关系,使得“辨证论治”有了可能。而“史学强奸生子”则是不折不扣的画鬼——您即使能看出太史公编造的神话之无稽,也绝无可能知道秦二世或项羽死前真的说过些什么话。于是这强奸之子便只能一代代流传下去,而韩信便永远只可能是那个算无遗策的活神仙。
“整体思维”的另一种表现,就是铁木指出的“捆绑思维”:
“还有就是反西藏反西方媒体的抗议,他们把不同的东西掺合在一起:西方媒体的偏见问题(客观存在,也有结构性的原因),西方的殖民主义历史,关于西方对中国的阴谋论,西藏民族问题...把不同的东西打包在一起,不允许你就事论事,做单个判断,而是做一揽子判断。”
铁木似乎以为那是故意捆绑在一起的,我却觉得此乃国人最典型的“整体思维”。在国人看来,那正是完整地全面地把握了西藏问题的全景:西藏问题反映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而这是西方肢解中国的阴谋的一部分,为西方殖民主义历史证明,汉藏冲突就是帝国主义分子为此挑起的……。总之,抓住了“西方妖魔是中国一切灾难的根本来源”这个“牛鼻子”或曰主要矛盾,则“纲举目张”,一切疑难都迎刃而解了,世界变得通明透亮。至于那图景中有几分是reality,有几分是咱们的imagination,从来也就不在中国人的考虑范围内。咱们的主要关心所在,还是那故事是否激动人心。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芦笛于2008-6-21 周六, 下午3:45修改,总共修改了5次 |
|
|
返回顶端 |
|
 |
- 老芦说的对,可是伤自尊,怎么办 -- 科学教徒 - (304 Byte) 2008-6-22 周日, 上午3:01 (380 reads)
- 自尊这样办 -- 加人 - (97 Byte) 2008-6-22 周日, 下午1:11 (349 reads)
- 一点疑问: 什么是"庙算"? 它是否包括 -- 4728 - (56 Byte) 2008-6-21 周六, 下午11:12 (232 reads)
- 芦老对艺术中的人类思维活动怎么看,艺术灵感,艺术创作能不能解构? -- 北徙 - (309 Byte) 2008-6-21 周六, 下午7:39 (278 reads)
- 芦教主绝对是正确的 ! -- 加人 - (130 Byte) 2008-6-21 周六, 下午5:52 (266 reads)
- 中国捆绑式思维=粗旷的经验性思维,个体手工作坊式. -- 越南人 - (0 Byte) 2008-6-21 周六, 下午3:51 (209 reads)
- 另外,从这句话能看出您的“不容分说的”气概来: -- 小小衲 - (238 Byte) 2008-6-21 周六, 下午2:53 (337 reads)
- 第一,是见木。第二,好莱坞的话,我只是那么说说,就象说手风琴,小路,是和应你说的 -- 小小衲 - (414 Byte) 2008-6-21 周六, 下午2:39 (278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