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铁索桥上显威风,骗子万代留臭名(三)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铁索桥上显威风,骗子万代留臭名(三)
所跟贴
铁索桥上显威风,骗子万代留臭名(三)
--
芦笛
- (5970 Byte) 2007-3-21 周三, 上午12:05
(786 reads)
白德为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飞夺泸定桥 >也是个教科书问题.个别老师比较焦虑:
(153 reads)
时间:
2007-3-21 周三, 上午8:25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ZT 课文《飞夺泸定桥》中的真实性思考
人教版实验教材已经找不到《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了。而在我使用的《现代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之前我们使用的浙教版的教材中也有这篇课文。都被安排在十一册。记得很久以前我读小学的时候,也有这篇课文。《现代小学语文》采用的也是主题编排法,所以在这一单元中,四篇课文都是涉及战争、英雄、长征、党。
因历史久远,所以要拉近学生与这些文章,与这些文章里的人物的距离实在有些困难,我尽量地用语言去创设感情场,以期待学生投入其中,但有时也意识到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强加给学生。所以只能让学生感受到多深就多深。而大多数学生在学这些课文时,至少是被其中的人物敬佩、感动的,这也足够了。
今天在备《飞夺泸定桥》一文。在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时,竟出现了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地方——应该是课文内容与历史资料不相符的地方。课文中这样写道: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而历史资料中只说是29日夺下泸定桥。——也就是第二天,但并不是早晨。课文中在讲述这次战斗的时候,强调“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与敌人“激战了2个小时”,夺下了泸定桥。但历史资料中记载,29号中午,我们还在“天主教堂召开了全团干部会议,研究、批准突击队”。而“总攻在下午四点开始。”“经过两小时的激战,两个团的敌人被消灭大半,剩下的狼狈逃窜。黄昏,我全部占领沪定城,牢靠地控制了泸定桥。”可以说课文的内容与历史资料严重不符。
我想编者是想突出“飞夺”之“飞”,但这种随意改编或模糊使用历史资料的做法,实在不恰当。
而更让我觉得无奈的是,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位老师的感想,如下:
《飞夺泸定桥》:(首节)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末节)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长征,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无疑是20世纪中国人书写的人类史上最杰出的“人的辉煌”、“生命的壮烈”、“命运的坚强”!面对无数牺牲在长征途中的红军先烈,我们除了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感受生命的尊严、理想的伟大外,我们还能表现什么呢?
我们把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用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同时也在这种过程之中一次又一次地使我们自己的心灵受到人性美的洗礼。但是在这种“教育”和“洗礼”之中,我常常想——我们是在用被“歪曲”的历史来面对我们的先驱的,难道就不能用真实的、客观的人格来面对他们吗?进而想到是:我们如何培养学生面对真实的历史?
请问:
1、长征——是源于“北上抗日”之举吗?
2、我们有必要用“北上抗日”这种胡扯之语为那些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的人洗刷千古罪名吗?
3、我们有必要继续用“北上抗日”这个蒙骗了几代人的“好”词继续对待我们现在的学生吗?
4、“浩浩荡荡”符合当时的实际还是符合党中央现在对此事的看法或决定。
佩服这位老师更加心细地阅读。当我读着他的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特别意外。因为我自己在读课文时,根本没有对“北上抗日”这四个字引起关注和思考。想想自己那时学习时,语文老师还特别对我们讲述了什么叫“北上”,什么叫“抗日”。当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于是那印象就这样一直保存下来,直到现在,甚至会到以后。习惯使然,所以对文章把飞夺泸定桥跟“北上抗日”联系起来,竟没有去思考。可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思考?我们在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中接触过长征,学生知道长征是为了保住军队主力而采取的转移。但现在竟然说是“北上抗日”。
学生必然会对上述两个内容产生的疑问,让我们如何作答?
肖川教授特别看重历史与文学对孩子的熏陶。但我们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历史与文学作品,会带给他们什么?
[ 本帖最后由 悠然东篱 于 2006-10-2 18:06 编辑 ]
lanwoshishen
钢铁战士
UID 286702
精华 0
积分 8082
帖子 224
经验 334
金钱 11085 ◎
威望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6-9-17
来自 浙江 金华
状态 离线 #2发表于 2006-10-2 20:1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同意楼主的观点,现在的教育与历史确实存在很大出路。无奈啊!
放风筝的小孩,希望风能轻吹.
七兰花
见习战士
UID 286774
精华 0
积分 2285
帖子 11
经验 111
金钱 10055 ◎
威望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6-9-17
状态 离线 #3发表于 2006-10-3 15:02 资料 短消息
我也是
我是莫愁
青铜战士
Member
UID 214010
精华 1
积分 18775
帖子 717
经验 728
金钱 785432 ◎
威望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 2004-7-2
来自 山东
状态 离线 #4发表于 2006-10-5 14:58 资料 短消息
关于爱国的文章,就一定要选用这些内容的吗?孩子们接受起来实在太难了,而且这些知识放在历史课上,交给历史老师不是更好吗?
生活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砖家
见习战士
UID 289834
精华 0
积分 3960
帖子 76
经验 177
金钱 10375 ◎
威望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6-9-27
状态 离线 #5发表于 2006-10-5 17:04 资料 短消息
历史、文学与老九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但正史是由统治阶级记录的。
文明是人民创造的,但文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课堂是教师演绎的,但课本是由统治阶级编写的。
——所以,质疑固然重要,也不能怀疑一切,更不能打倒一切,因为“老九”好歹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是统治阶级不是?
砖家一见,仅供参考。
悠然东篱
钢铁战士
UID 291125
精华 0
积分 5155
帖子 109
经验 220
金钱 10550 ◎
威望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6-10-2
状态 离线 #6发表于 2006-10-5 21:31 资料 短消息
学生的质疑如何面对?
学生在预习这类课文时会有许多问题,有的我都无法回答和解决,搪塞之余,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195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