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邋遢专案的调查报告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邋遢专案的调查报告   
所跟贴 Wrong -- 消极 - (436 Byte) 2006-8-25 周五, 上午3:41 (242 reads)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有道理,不过 (245 reads)      时间: 2006-8-25 周五, 上午7:39

作者:芦笛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老道没有李敖老,1960年大学毕业,假定他那大学是在台湾上的,则必然养成了使用台语的习惯,我列举的台语虽然是现代用语,但早就在50-60年代成型了,关键是外来词汇的不同译法,例如经济增长和经济成长。老道如在台湾上大学,不可能彻底抛弃这些词汇而完全改用大陆语汇。

当然,现在随着“三民主义登陆”,许多台词也开始占领大陆知识界,例如“心态”“认同”“达成共识”等等,就连“饭店”也变成“酒店”,商店的“收款处”变成“收银处”,公共汽车变成“公车”等等,但在我这代人都很难忘记青少年时代学会的词汇,改用这些台语,老道怎么就会彻底抛弃青少年所学呢?

另外,李敖的讲话一般是谈历史,很少涉及到需要使用上述台语的场合,尽管如此,我仍然能察觉他的“台味”,各人对语言的敏感度不同,你没有我敏感,所以自然觉得和大陆人无差别。事实上,我还没见过一个台湾人使用“的、地、得”区分定、壮、补语。在我印象中,老道在这方面似乎和大陆人一样,但不敢肯定。这就留给你作为家庭作业吧:请去邋遢文集调查一下,老道是否也如大陆人一样,使用不同助词区分不同语言成分。

2、国府首长当然是难民,不会带许多书籍,但你不知道,爱书乃是一种无法摆脱的爱好。哪怕他们不带一本书,安定下来后就会大量收购,以弥补损失。看看三毛的自述就知道这点,她家的藏书之多,可以让她在家里自学而不去上学,这在大陆一般家庭根本就无法想象:一般知识分子早在文革爆发前早就处理了藏书,免得惹祸,而共干多是泥腿子,根本就没有看书习惯,遑论藏书。

所以,这两条都不能成立。


作者:芦笛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3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