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老芦个老By的争论显然是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和经济学专家之间的争论,中间难免有许多隔膜或者是难以沟通的情形。完全通畅的沟通可能存在于同业之间,因为他们speak the same language. 但我觉得还是有两方面的东西值得注意。一方面,高深的理论总是出自于浅显直接的观察。而且越能用简单的语言将复杂的东西讲清楚,这个人的功力就越高。另外一方面,common sense 也是不能一定就可以奉为皋镍的。所以这都很难一概而论。但我觉得只要有基本的科学素养,那么交流就是可行的、有意义的。甚至不同的学科的交流,更能启迪人的思维,打破惯势。思维上有些莫名其妙的禁忌是自己所意识不到的,非要一个貌似stupid 的why 才能让自己张口结舌。所谓的科学方法,我觉得就是两条。一是实证,二是逻辑。从基本的假设出发,使用一定的逻辑,推出其他的推论,逐渐而构成理论大厦。这些推论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实证的要件就是可重复性。如果实验的结果跟推论一致,那么我们就说假设可以被接受。哪天突然发现某个实验跟推论不一致了,而所用的逻辑又没有错误,那么我们就会追溯到最原始的假设,或者公理,对它产生怀疑。这就是证伪的过程。典型的例子就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以牛顿三定律为基本假设,其推论(包括声、光、热、电、原的所有理论)构成经典物理的理论大厦。最后在接近光速的条件下,实验与理论不符,于是就得追溯和推翻三定律的基本假设。于是经典物理学就发生革命,产生了相对论力学。我觉得这是经典的科学发展模式。我对于经济学也是外行,所以很有兴趣看内行们的对话。而一个有科学学养的外行和经济学内行的对话,更能激起人们的兴趣,也更容易看懂。所以我衷心希望这种讨论和交流能够继续下去,而忽略所有令参与的人可能感到不快的东西--这毕竟是难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