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或然性因果关系与决定论/非决定论:上帝能否准确预测电子的位置?提上来答小左,贝妮,人之初和yqy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或然性因果关系与决定论/非决定论:上帝能否准确预测电子的位置?提上来答小左,贝妮,人之初和yqy网友   
向大家学习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或然性因果关系与决定论/非决定论:上帝能否准确预测电子的位置?提上来答小左,贝妮,人之初和yqy网友 (907 reads)      时间: 2003-5-18 周日, 下午4:3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也请进.人之初网友的炮火虽然猛了一些,实际上却是正确的。在做时间序列分析时,如果把一些非随机变量忽略了,其影响就反映在“随机变量”中。小左如果对此有怀疑,可以输入5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然后用Eview或Limdep分析一下,看看忽略非随机变量对误差项的影响。经济数据是高度autocorrelated,至少要用AR(I)的模型分析,否则会有spurious相关。在爱因斯坦之前,波尔兹曼和吉布斯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经典统计力学。对于决定论者来说,所有的随机成分在理想状态下都是可以分解为非随机变量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在实际世界中,决定论者认为自己能发现必然性的因果关系。对于决定论者来说,正是因为我们不在理想世界中,所以我们只能满足于或然性的因果关系。用形象的例子来说,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区别就在于,全能的上帝是否能准确的预测电子的位置,因果关系对于上帝是或然的还是必然的。决定论者认为,如果有全能的上帝,因果关系对它来说必然是决定论的。这也就是决定论者爱因斯坦与非决定论者波尔争论的实质,爱因斯坦认为:“God does not throw dice”,即在上帝那里没有或然性。



小左把爱因斯坦“诬蔑”为非决定论者,爱因斯坦在坟墓中都得气得打几个滚。爱因斯坦到死都梦想着用决定论的观点重新解释量子力学。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伊曼在三十年代初声称自己已证明了用决定论来解释量子力学是不可能的,这对爱因斯坦是一个沉重打击。之后,人们一般接受了“用决定论来解释量子力学是不可能的”这一结论。但是在1952年和1953年,玻姆(David Bohm)在Physics Reiview上发表了用隐变量(hidden variables)来做决定论性解释的两篇文章,做出了“已证明为不可能”的事情。后来发展为隐变量量子力学体系,能够解释所有非决定论性量子力学能够解释的问题。当然在非物理学界,甚至物理学界,好多人避免谈论决定论性量子力学,我在这里抄一段著名物理学家贝尔(J。S。Bell)在1987年写的文章:

But in 1952 I saw the impossible done. It was in papers by David Bohm. Bohm showed explicitly how parameters could indeed be introduced, into nonrelativistic wave mechanics, with the help of which the indeterministic description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a deterministic one. More importantly, in my opinio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orthodox version, the necessary reference to the ‘observer,’ could be eliminated. ...

But why then had Born not told me of this ‘pilot wave’? If only to point out what was wrong with it? Why did von Neumann not consider it? More extraordinarily, why did people go on producing ‘‘impossibility’’ proofs, after 1952, and as recently as 1978? ... Why is the pilot wave picture ignored in text books? Should it not be taught, not as the only way, but as an antidote to the prevailing complacency? To show us that vagueness, subjectivity, and indeterminism, are not forced on us by experimental facts, but by deliberate theoretical choice?

文中的Born即提出几率波解释的玻恩。如果要再进一步深入,我们恐怕要写偏微分方程了(哪位网友教我在网上写非英语符号和上下标?)。非决定论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已经取得了胜利,只不过是媒体上和话语权上的优势压倒了决定论的气势而已。不过近年来接受隐变量量子力学的人在增多,有人说那是二十一世纪的物理学。顺便说一下玻姆其人。玻姆在五十年代初受麦卡锡主义迫害(当时很多核物理学家被怀疑泄密给苏联而受迫害),他拒绝作证迫害同事而离开美国,先去巴西,然后定居英国,在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等学校工作。9年前(1994)去世。

许多宣称支持非决定论的人可能并不真正理解非决定论的意义(implications),当我们说电子的位置是非决定论性的,我们不仅是说我们无法准确的预测它,而且是说位置这一经典定义本身就不准确。按非决定论的观点,一个电子在空间的任何部位无处不在,不同的只是其空间分布函数在不同部位的几率不同,在几率高的地方更容易观察到而已。用小左来做比喻就是,小左在宇宙中无处不在,既在地球上,也在太阳上。为什么我们在美国观察到小左?因为小左的空间分布函数(薛定谔波动方程)在美国的几率最高。既然位置这一经典定义本身就不准确,为什么还要用它?说起来挺麻烦,可以看有关玻尔“correspondence rule”和“complementarity”的介绍。支持非决定论的人实际上是认为自己要观察的结果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东西,而不是因果关系是不确定的。如果结果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东西,当然上帝也就无能为力了。

因此,说休模是决定论者并没有冤枉休谟,但把休谟说成是“认为人们能发现必然性因果关系”,就不但是冤枉,而且是颠倒黑白了。如果贝妮对说休谟是决定论者还觉得冤,请扔砖。宣称自己支持非决定论的人,不少实际上把或然性等同于非决定论,必然性等同于决定论了。这是理解上的错误。至于yqy网友说的非决定论因果关系包含了决定论性因果关系(将电子所在位置之外的几率定为零,就是经典的概念),我认为那并不应该成为拒绝决定论的理由。拒绝决定论的理由只能是决定论在理想状态下解释不了非决定论能够解释的现象。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4848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