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论洗劫港台现金机之不可能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论洗劫港台现金机之不可能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论洗劫港台现金机之不可能 (717 reads)      时间: 2001-12-13 周四, 下午10:08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虫这家伙自信漫了边,居然要和我打赌看谁的京腔打得好。我跟你说,老芦是老北京人,根据老明的考证,是50年代的胡同串子。你不信去问问老碑,他是网上有幸聆听过芦主席声音的少数同志之一。我这可是为你好,免得你出师未捷身先死,打赌未成票子丧。侬连迪格“安”、“昂”;“因”、“英”;“笨”,“迸”都搞勿灵清,就敢来和阿拉打赌!



阿拉跟侬港睐,昨日阿拉列出那四条罪状,条条有根据,字字有出处。阿拉在川东住过一年多,那儿的人就是这么说话的。重庆的“南纪门”说成是“兰纪门”且不说,我曾让当地人说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所有的人嘴里出来的都是“四四四…”,一片嘈杂之声。说道刚成立时有个无剑先生写了篇文章,主张将zh,ch, sh 和z, c, s 合并,理由是四川人无法分辨其中区别。难道那也是镀了金的黄腔?你哥子,冲啥子阔子嘛!

(注:一般写作“冲壳子”,不过四川人念“壳”为“阔”)。四川来的教授、学者我见得多了,一开口就让我认出那口黄腔来。你哥子肯定也是这样,只能哄哄俗耳而已。



这说来没有什么。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方言口音自豪才是。何必全国众口一词地学打京腔?这其实是一种文化势利现象。你哥子说用四川话写出来的小说不好看就是典型表现。老一辈四川作家如沙汀用四川方言写的小说你看过吗?周立波用湖南方言写的<山乡巨变>侬看过不啦?开啥子玩笑!十几亿中国人,人人东施效颦学撇京腔,笑话百出,有啥子意思嘛?你让老加那老广打京腔,他打得准吗?他恐怕连撮口音都发不出来,“吃鱼”要说成“吃一”。



倒是你说的洗劫港台现金机的战略是个大问题。你说得很对,老芦这么写下去,读者群永远只能是大陆人。而要去大陆出书是毫无希望的。就算能出书,人民币换成美元后就毫不值钱了,不值得去伤那个脑筋。值得考虑的还是港台的现金机。最大的难题就是,那儿是绝对的文化沙漠。你要去抢文盲的钱,就只有把自己降到倪匡、亦舒、粱凤仪那些亚文盲的水平。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看扫盲固然不易,扫文似乎更难。这个任务似乎是永远不能实现了。



托老婆子的福,我大概是网男中看亦舒、梁凤仪作品最多的人。这两位都是高产作家,JUNK炮制了一本又一本。总的感觉就是让你心疼那些雪白的纸张。那些书的共同特点,是你一放下书来,瞬间就把内容忘记得干干净净,半率期为30秒。她们笔耕终生,从来就没有本事塑造一个能让读者记住的人物形象,而且连捏造情节的本事都没有。千人一面,尽是纸人之苍白丑面;百部一腔,全作扭捏之肉麻软腔。要老芦去修炼那种本事,来世再说吧。下辈子投胎于巧克力罐,或许能写出那种软绵绵的东西来。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7196 seconds ] :: [ 21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