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回应云儿先生的贴,再答郑义先生的点评文章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回应云儿先生的贴,再答郑义先生的点评文章
秦戈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5
经验值: 245
标题:
回应云儿先生的贴,再答郑义先生的点评文章
(332 reads)
时间:
2002-12-23 周一, 下午9:01
作者:
秦戈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回应云儿先生的贴,再答郑义先生的点评文章
秦戈
云儿先生在指责我文中的概念错误时,犯了与郑义先生的点评文章中所犯
的同样的错误。把“生产成本和利益享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偷换成
了“生产和享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等等”,所以得出了按照我的定义
大米和衣服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这样的结论,这不是有点太滑稽了么?
在云儿先生的经济学里,“生产成本”和“生产”是等同的概念,这似乎
也有别于大家所学习、谈论的经济学。市场上有卖水稻的,有卖大米的,
也有卖衣服的,但还没有见过直接大宗卖纯净空气的,或卖水土保持的,
也许算我孤陋寡闻吧。
据我的理解,农民在出卖稻子时,可以从大米加工商那里得到销售收入,
其收入可以补偿稻子的生产成本(至于能否完全补偿已超出本文谈论的范
围,恕不引申);而米商在出售大米时,同理可以从大米的购买者那里得
到收入以补偿其加工和营销成本,这是最基本的商品实现过程。而由森林
产生的净化空气和水土保持的服务和产品则不然,因为享用者并没有为享
用这些而直接支付给生产者任何价值来补偿生产费用(成本)。
因此,我所用的定义并不会导致云儿先生一定要去水田吃大米,因为大米
是私人产品,只要你愿意付钱,就有人会给你送到餐桌上;也不建议云儿
去金沙江上游专为呼吸新鲜空气而付款,因为那是公共产品,不是商品,
市场法则不完全适用。
因此,“公共品的特征是生产和享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等等”,在现
代经济学中倒是确实十分少见而别致,但,这是你云儿的创新,而不是我
秦戈的定义。您的“一头雾水”,看来还得由您自己来驱散。
至于云儿先生所说的“秦戈定义”(注意:不是我的定义,是我引用资源
经济学对公共产品“特征”的描述之一),即“生产成本和利益享用在时
间空间上的分离”,与云儿先生所引的现代经济学中的正规定义“一个东
西,假如一个人将它用于消费,并不排除这同一个东西同时被其他人所消
费,那它就是公共品 ( A public goodis a commodity for which use of a unit of
the good by one agent does not preclude its use by other agents.)”是两个概念,
一个是对特征的描述,而另一个是对它的定义。而且这样的特征描述也非
我创造,随便找一本资源经济学的书就可以发现。两者是从不同的方面来
阐述公共产品这一概念的,我看不出这里有什么矛盾之处。
我倒是同意云儿先生的下述:
“第二,森林国有并不是经济学中的共识。我所见到的森林经济学论文,在
这个问题上大多认为国有、私有各有千秋,未有定论。至于林地所有权,
欧洲的情况照秦先生的说法,是以国有为主,但是在北美却是私有为主。
美国736.7百万英亩林地中,私有林地共计422.3百万英亩,占一半以上。”
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哪个部门适宜于私有成分多一些,哪个少一些;哪类
产品应多一些,哪类少一些,要具体到某部门、产品的特性和某地区、国
家的历史和发展阶段来具体讨论。连欧美资本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
森林的国有化程度也是可观的,如云儿先生所举的美国,森林私有制以外
的其他所有制也有40%以上的比重。而英国的森林国有化程度是在吸取了
工业化和私有化对森林的破坏以后才逐步增加的。因此,我不同意郑义先
生那样简单地把中国环境的破坏和恶化归于所有制的观点,也不会象郑义
先生那样天真地认为:“即明确土地、山脉、森林、河流、湖泊、矿产等
主要资源的产权关系,以及相应的义务。这样,生产生态环境产品的江河
上游地区民众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受益地区收费。”这样“名正言顺”的
事,中国暂时看来没法解决,西方发达国家也解决不了,郑先生太理想主
义,太想当然了。
我也同意“所谓公共品上一定不能有私人产权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的观点,不过好象没有人在这次商榷中持有此观点?不知云儿先生的靶子
从何而来?
“以公共品、外部性为基础的国家干预理论,我印象中早在凯恩斯以前的
庇古福利经济学中就有了,跟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没什么关系。”先生
这话说过了,您把福利经济学和国家干预主义混为一谈了。前者是庇古的
建树,而后者确是凯恩斯的主要理论。象这样经济学基本的常识,云儿先
生真不该用错,至少您应该先找本教科书检验一下您的印象再下结论,特
别是在用来否定别人时,尤其如此,呵呵。
拙文中误将社科院农村所的“何乃维”打为“何乃文”,纯属打字错误,谢
谢纠正。
我非常欣赏云儿先生下面的两段话。我这里就借花献佛,转送给郑义先生。
//这个例子,正说明产权不稳定,导致砍树伐林等短期行为。现在中国也有很
//多正面的例子。例如西部的小流域治理,承包荒山给农民,给他们充分长期
//和充分保障的产权,就曾经取得过较好的效果。
//其实象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一味的私有化或国有化都不是办法。产权改革应
//当因地制宜,必须照顾当地农民的利益,考虑历史、现状和效率来进行。依
//我之见,通过产权保障来加强对农民追求长期效益的激励,仍是当务之急。
//这方面国内学者有许多很好的研究,不必我来多嘴。
您这话也是我与郑义先生商榷拙文中的观点:1、不要只看到一面,而对另一
面视而不见,2、“其实象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一味的私有化或国有化都不是
办法。产权改革应当因地制宜,必须照顾当地农民的利益”。我认为产权多变
是问题的症结。对林业的持续发展而言,产权的稳定比是国有还是私有更重要。
至于“朱老板口袋里银子”的问题,让我想起了一次与朋友孩子的对话。当我
开玩笑说我没钱时,那孩子指者超级市场外的取款机对我说:“去在那个机器
里取呀,我爸爸就经常去那里取钱”。郑先生看来也童心未泯,以为国库里的
钱取之不尽。郑先生还问:“一次长江洪水的损失就是上千亿甚至几千亿,怎
幺叫没钱呢?”这样的发问对“9。11”事件的防范,对英国铁路系统失修造成
的铁路事故频频发生的避免等情况同样适用;甚至就象一个医生,面对一个长
期拿不出钱来保养身子,突然需要花大笔钱来治病时的一个穷人发问:你保养
时没钱,那现在怎么又有钱了呢?
好在郑先生“写到最后,忽然发现还是秦先生对了:“但这样的批评太正确了
以至于几乎连说出来的必要都没有。”认识到了就好,只要心态正了,认识这
一浅显的道理对郑先生来说,还不是易如反掌?
不管怎么说,云儿先生的贴还是很有商榷的价值,而郑先生的反驳文章就避开
具体观点,什么国有资产流失啊,官僚贪污腐败啊,朱老板的100口棺材啊,无
限发散,什么话题都要拐入范政治化的胡同,来一番民运式的扭打。象这种商
榷,郑先生您觉得有意义嘛?
作者:
秦戈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我要是能看明白台上的人究竟在争什么就好了。:-) 看来诸位深得网坛奢侈之精要 :-)
--
令胡冲
- (0 Byte) 2002-12-24 周二, 下午8:30
(55 reads)
【不锈钢云儿】再说几句
--
云儿
- (2538 Byte) 2002-12-23 周一, 下午10:53
(19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0147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