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外“妇女地位”讨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外“妇女地位”讨论   
所跟贴 中外“妇女地位”讨论 -- Anonymous - (372 Byte) 2001-11-29 周四, 下午9:20 (1051 reads)
兼听则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都人:多读书,慎立论——兼答力刀先生和何碧先生 (336 reads)      时间: 2001-11-29 周四, 下午9:2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读者来信】

         多读书,慎立论——兼答力刀先生和何碧先生



                 ·都人·



  陈寅恪先生被许多人看作历史学大师,其学问之广博世所公认,据说胡适曾不无酸味

地评论“陈寅恪就是记性好”,再是不服气,陈氏的博学仍无可否认。



  但即使这样的大学者,著文立说却总是“拟作一说”,“暂作一假设”,等等;连他

关于唐史的两部传世之作,始终以“稿”名之。这种谦逊,不仅是陈氏至今受人缅怀尊重

之因,也是中国传统的“读书不可不多,立论不可不慎”的立身之德。就连“大胆假设”

的胡适之先生,也始终强调“小心求证”,正是“慎立论”之旨。这不仅就“学术”而言

,五四名贤如钱玄同、胡适、陈独秀等哪个不是学富五车才能疑古批孔?如果说中国文化

一无是处,至少这“多读书,慎立论”的认真负责精神不失为一优良传统。



  毛主席当年“龙潜”于窑洞之时,还能摆出一副燕昭王求贤若渴的谦逊,发过一通“

一桶水、半桶水”的议论,其实也就是“多读书,慎立论”之意。等到己丑建极,身居九

五,时过境迁,不用再礼贤下士,耿耿于怀的只是早年北大图书馆小职员受的“胯下之辱

”,于是“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彻底打倒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由无

产阶级来“占领教育战线”,一时“工人阶级也能搞高精尖”、“锉刀锉出微积分”之类

大行其道,同时以不容对方发言的政治株连来“批判”和“打倒”所有“反动学术权威”

,任何“非我族类”、“离经叛道”之思想、学说则一律奉以“封建主义”、“资产阶级

”桂冠,如此倒也轰轰烈烈了好几年。



  如今文革已矣,先贤“多读书,慎立论”精神却似乎仍未见恢复,加以根深蒂固的政

治株连惯习,报上文间处处可见这种“工农兵上讲台”的余风:不肯略作努力真正读几本

书,却只凭“朴素阶级感情”,对中外历史大作不负责任的政治株连结论。陈寅恪先生有

灵,不知该作何种感慨。



  何碧先生最近在《华夏文摘》的妙文便是“工农兵上讲台”一例,通篇都是共产党毛

主席要“画最新最美图画”、“建设新社会”时对“万恶的旧社会”“忆苦思甜”式的宣

传批判回笼,要不就是将英国道家性学权威李约瑟早就驳斥过的“采阴补阳”一类的野狐

禅或自编武侠小说来重贩一遍。



  例如拿“父死从子”教条来“驳斥”笔者所提中国母亲的传统地位,便是典型的“批

林批孔”语言,只能说明在共产党正统宣传之外读书实在太少。Thomas Hard

y小说中西方以此剥夺寡妇再嫁权利的例子不谈,随便引《魏书》录汉代“三公曹”的律

令第六十六条:



  母杀其父,子不得告,告者死。和当时“律师”的解释:

  母杀其父,子复告母,母由告死,便是子杀。天下未有无母之国。



  就可见由“法律保证”的母亲地位在这样极端的“父死”事例下都不容置疑,哪里是

浅学之徒想当然的“父死从子”教条?而且中国传统“母亲”是抽象定义,不仅指生母,

也包括继母。除了新道学家们不屑一读的二十四孝之外,《魏书·杨大眼传》便有一则关

于继母地位的有趣小故事,此处不赘。



  何碧先生以为西方只有“初夜权”和“贞洁带”,在热情歌诵西方文明“优越性”的

同时大义凛然地质问“贞节坊、烈女墓”、“宋江杀惜”、“石秀杀嫂”在哪里,只能令

人感慨文革中阶级觉悟和知识程度的反比关系居然会遗留到今天。如果自己不愿意去念一

点基本欧洲历史(本文将略作介绍),笔者只能借用里根总统喜欢引用的黑人英语作答:

You ain’t seen nothin’yet.



  的确,当代新道学家的两大特点是:一,对西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二,对中国历史

也是一知半解,基本不出共产党“忆苦思甜”那一套,处处和西方汉学权威的观点结论大

相径庭,却硬要摆出一副“比西方更西方”的道德姿态,与文革中一个比一个更“左”更

革命的历史现象镜面对称。



  例如关于古代殉葬陋俗,在毛主席时代,对反动奴隶制度的严正批判听得大家耳朵起

茧。无人敢于客观讨论诸如《秦风·黄鸟》、“结草报恩”故事和孔子“始作俑者,其无

后乎?”等反映的先秦时代华夏朴素人本主义以及对殉葬制度看法的演变。到了汉唐之后

,在中国正统“意识形态”中便完全确立了反对这种非人道做法的共识,例如唐初朝廷坚

拒突厥人士在唐土行其旧俗,《白氏长庆集》更直斥此为“陷父于恶”、“致亲于不义”

的行为。尽管如此,照样读到有人追文革之遗风,自以为抓住明初有宫人殉葬一事来“批

判”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不读书妄立论、“比西方更西方”之典范。盖此事直接承继辽、

金、元三朝的“烧饭”之习,正是英年早逝的哈佛大学蒙古学奇才 Joseph Fl

etcher 专门研究明初宫廷“非汉族”成份的重要事例,亦可与蒙元的嫡亲伊朗伊

尔汗国的史实互证。至于近年考古发现长安附近唐墓中的殉葬现象、塞外民族史中的殉葬

传统、清初宫廷激烈政治斗争中的殉葬术的运用、甚至在小说《红楼梦》里的反映,需要

另文详谈,此处不赘。



  “多读书,慎立论”并非华夏专有的“美德”(或“陋俗”),西方学界中也处处可

见这种认真负责精神。例如关于原籍德国的文学理论家Erich Auerbach,

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大牌教授萨伊德就讲过:欲论其人,必须熟练掌握八、九种语言文

字资料以及欧洲今天已经“失传”的档案、版本、语义和风格的专门知识才能入门。可笔

者照样领教过连德文原版都没有看就敢对Auerbach张冠李戴、大放厥词的作者。



  对批判、清除中国文化中的“垃圾”、“渣滓”或曰“糟粕”,笔者双手赞成。只是

希望诸君在大张旗鼓之时也能汲取中国文化的些许“精华”之处,“多读书,慎立论”便

是其一,笔者愿以此与诸君共勉。



  行文至此,笔者与力刀先生的某些“异见”已属“技术细节”,例如争论中华历史五

千年是否为美国历史两百年的“四千八百倍”之类算术问题徒伤和气。但笔者觉得有必要

澄清以下几点。



  一,如果不愿多读书而偏要“立论”,至少对自己引用的书得看上一两页,这是对言

论最起码的责任。例如高罗佩自称著《中国古代房内考》等书的主要目的是证明在历史条

件下,中国古代的性行为“基本上健康正常”,与世界其他文化相比,中国历史传统上尤

少变态性行为和性虐待,特别是男人对女人的性虐待,“在这方面,中国的性习俗比印度

古代的性习俗要好得多”(参见《房内考》英文版161-162诸页)。高氏自己如此

明言的著作居然被拿来“证明”中国男人对女人的传统压迫和虐待,还奉劝大家“好好读

一下这些中外历史文献”,不讲“立言”之正,也实在有失自爱。



  二,辩论时应该尊重对方的原文,力刀先生先说“都人先生考证出‘初夜权源于西方

并至中古’”,然后义正词严地质问:“‘都人’所言‘初夜权源于西方’有何根据?”

未免有失此旨。笔者自知文责之重,尽量遵守先贤“慎立论”之教,努力不作无据之论。

这些都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白纸黑字”,如此以文字游戏凭空制造对手言论再加以批驳,

颇得文革真传,有乏自尊自爱之外,更显底气大大的不足。



  恃强凌弱是人类(或曰生物)本性,但初夜权一词源自古法语,特出之处便在于“权

”字,盖它是受到社会公认,无人在“道德”上置疑的“法定权利”,与鲁斋郎、黄世仁

(以及JFK在白宫时之风流韵事和克林顿时下的“性骚扰”麻烦)不可同日而语。关于

此事有现成研究资料,读书即明,不须以“我的了解”这样的政治株连手段来批判。



  欧洲的初夜权对“自我感觉良好”的西方人来讲的确是件不大光彩的历史,除了好莱

坞出于商业利益在中古题材电影中以此制造“轰动性”情节,近年的百科全书要么不提,

要么轻描淡写地以其他原始社会也有“平行”现象(而并非“相同”现象——注意此处“

史笔”用词之微妙)来带过,但尚未见到有某人这样的胆识或“学识”想当然地声称象欧

洲这样的初夜权“几乎自然地存在于一切旧的文化文明之中”,盖欧洲初夜权之“法律”

地位和纪录在世界上实乏其匹。上世纪的法国文献便坦率得多,直书初夜权在欧洲各地之

存在。初夜权后来演变成可以“赎买”的义务,由此可见欧洲中世纪教会大量推销“赎罪

券”并非新发明。然“赎罪”与中国的“功过格”略有相似之处,列之于法律的“赎处女

膜”却是欧洲人对世界文明的专门贡献。总之,如果小姐不想在新婚之夜先被其他男人“

检查处女膜完整与否”,就得交纳“贞操税”,而税收是古往今来所有政府都最注重的事

务,由此留下大量白纸黑字的记录表明初夜权的“普及”。例如十一世纪苏格兰这一“处

女贞操税”便对社会各阶层“有征无类”,包括农奴,自由民以至下层领主,而且“其女

弥贵,其税弥重”,哪里还是某人的想当然“是奴隶制的特征”?



  力刀先生以“政治株连”来证明中国早有初夜权,令人耳目一新。其实就凭一本《左

传》,中国古代婚俗便五彩缤纷,从子收父妾,父“爬”子“灰”,君臣“共妻”,兄妹

乱伦,直到祖(母)嫁庶孙,应有尽有。借宝二爷称赞西厢记的话,“真是好文章”,无

怪《三国演义》中杜预会自称有“左传癖”(实出《晋书》本传)。到了战国,更出现毫

不逊于埃及艳后故事的国际政治情案。笔者以后有机会可以详加描绘。关于这些先秦婚俗

,以“疑古”而被鲁迅挖苦、后来仍被钦点领衔标点二十四史的顾颉刚是公认的“资产阶

级学术权威”。在郭沫若院长的支持鼓励下,顾老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种种有趣但“原始”

“野蛮”的婚俗与世界各族对比,详尽列出,可就是找不到“初夜权”的痕迹。无怪高罗

佩断然说(《房内考》英文版第12页):



  在中国,人们根本不知道初夜权。



  如果力刀先生读书甚富,从唐律、金泰和律(唐、明之间唯一完整刑律;赵宋在中国

历史上之不振,此为一证)、明律、大清律例或是从哪本史书的《食货志》中找到了“处

女贞操税”的记载,能发顾颉刚先生和大家需要“好好读一下”的高罗佩所未能发的千年

之覆,绝对可算历史研究一大突破,笔者敢问其详?



  四,将《颜氏家训》视作二十四孝之类而不屑一顾,用“我不在乎”示与“封建传统

”划清界限,以不读书为荣,令人回想起工宣队师傅动辄以“我是大老粗”一句话让敢有

异议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住口。却不知此书决非“治家格言”一类,而是有关南北朝

诸史研究、《汉书》研究、《文心雕龙》研究、古文字研究、中古社会风俗、汉族与外族

关系、佛教在士大夫中的传播、中古数学(祖冲之的儿子)和医学、甚至鲜卑语言等等题

目不可或缺之奇书,决无其他资料可以替代。例如读点陈寅恪就会知道,欲攻汉语音韵,

《颜氏家训》乃是必念之书(也可参见周祖谟《颜氏家训音辞篇补注序》)。洋人涉及此

书的博士论文不知写了凡几,还有各种文字的节译全译。对“封建渣滓”的一手材料不屑

一读却仍要大力批判“渣滓”,就象不先“尝尝梨子的味道”而要“变革梨子”一样,令

人百思不得其解。



  五,关于“杨贵妃”,若笔者引用蒲立本、杜希德等隋唐史“权威”关于唐代政治和

妇女地位的精彩论述和关于杨氏家族的大量研究结果来说明这个例子属于对中古史一窍不

通、事急“捞稻草”之举,颇有繁琐论证之嫌,故此不赘。笔者只是“对事不对人”,在

力刀先生愤怒声讨中国人的“渣滓”同时热情赞扬的西方文化各种“优越性”中随便选一

条“自古,欧洲人不“幽闭”女人、不把男人阉割成‘太监’来关压妻室”的高论来说明

“多读书,慎立论”之必要。



  “幽闭”女人,说穿了就是终生剥夺妇女的“性权”(笔者诚恳奉劝新道学家们别在

“幽闭”的“定义”上做文章——届时继续自讨没趣,勿谓言之不预)。不用碰烦闷的史

书,看看文艺小说也会明白“欧洲不‘幽闭’女人”论的无稽。例如读法国作家Alai

n Rene Lesage(1668-1747)的名作Le Diable bo

iteux 和 Histoire de Gil Blas de Santill

ane 等,便见欧洲男人将妻女强行送进修女院终生“灵魂深处闹革命”乃是家常便饭

。还有这样的妙事:思春的小姐跟人勾搭上了赶紧遮丑结婚了事,“成人之美”的帮衬“

王婆”却被送入修道院去永久“悔过”——自己女儿风流快活,却迁罪旁人并剥夺其“性

权”终生。



  中国“幽闭”妇女,主要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皇宫,即使这样

,朝廷的道学家还是不断以“阴气郁结”会影响天象气候来作政治文章,而旱涝失调是“

载舟覆舟”的大事,再刚愎自用的皇帝也要做点毛主席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姿态。欧洲

的修道院却“对社会开放”,在中古教会以“性”为罪恶的指导思想下,不知曾有多少青

春少女的一生被这样葬送。例如任何一本英国社会史教科书都会告诉读者,中世纪时如果

女儿嫁不出去,父兄便不惜金钱将其送入修道院,在“活死人墓”中红颜白发终老。由于

欧洲根深蒂固的“门第”和金钱观念,社会上求偶不遇的小姐们不知凡几(在李安导演的

电影Sense and Sensibility中还可以见到这种“女大难嫁”的遗

迹)。只可惜欧洲缺乏几个专研阴阳五行的道学家来将黑死病之类归于“阴气郁结”,或

许能略微减少一些这样的人间悲剧。



  顺便说一下,教会为这些青春少女设立的“活死人墓”也要买路钱,谓之“假嫁妆”

,和“同木头人结婚”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被迫“与上帝结婚”的千千万万无辜少女便

是新道学家质问的曾遍布欧洲大地的“贞节坊”和“烈女墓”!



  不妨再看一下英王亨利八世(1491-1547;1509-1547在位)树立

的“革命榜样”。他曾以“通奸”罪先后砍去两个王后的脑袋(英国小报前时报道戴安娜

的相好在理论上犯了“死罪”并非故意耸人听闻),不学有术的新道学家义愤填膺地质问

“宋江杀惜”和“石秀杀嫂”,那只是文学小说而已。亨利八世上演的才是活生生的“宋

江杀惜”和“石秀杀嫂”!



  除了两次以“不贞”罪杀妻之外,亨利八世第一个妻子 Catherine of

 Aragon原以大嫂之身下嫁弟弟(经罗马教廷认可在案,这在欧洲历史上决不算“

乱伦”之举),二十二年“恩爱”夫妻之后,亨利八世怪老婆肚皮不争气,只生“赔钱货

”(可见“无后为大”之类的“七出之条”也不是中国特产),乃堂皇引用《旧约圣经》

“叔嫂不亲”教义提出离婚,并威逼弃后入修道院。Catherine 依靠母家势力

——姨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夏尔(按法语音译)五世到教廷告状。敬酒不吃吃罚酒,Ca

therine“抗拒从严”,被禁闭终生。此事导致政治连锁反应,结果引起亨利八世

与罗马教廷彻底翻脸,英国教会“另立中央”,与天主教从此分裂。



  亨利八世吸取教训,与第四任王后 Anna of Cleves 离婚时没有搞

得这么难堪(撮合这门婚事的权臣克隆威尔 Cromwell 因此以“不忠”罪名被

砍头只能算是小事一桩),结局却更为悲惨:Catherine好歹“母仪天下”二十

余年,还遗下一个不忘为乃母报仇的女儿(见后),原是日耳曼郡主的Anna却以仅仅

六个月的英国“王后”虚名换得实际终生幽闭。总之,男人继续寻欢作乐,却终生禁闭弃

妇不许别人染指,“从一而中〔终〕”居然效延被弃之后,数百年后却能获得“不自恨”

人士“自古,欧洲人不‘幽闭’妇女”的赞歌,算得今古奇观。



  顺便说一下,因分裂源起国王“个人”问题,英国国教不象苏格兰加尔文教派那样在

教义上与天主教“不共戴天”,所以近年来圣公会要和梵帝冈“恢复组织关系”的说法甚

嚣尘上。如果不是为了国教因“教才”危机而开始册立女教士,两者的关系或许早有突破



  再顺便讲,Catherine of Aragon生育的“赔钱货”也不是省油

的灯,“一朝权在手”,因罗马教廷原先在政治上支持乃母,知恩图报,对不服天主教的

本国臣民不论贵贱大开杀戒,以 Bloody Mary 美称名垂千古。从今天人人

知道的同名鸡尾酒的颜色上还可以依稀领略当时的血腥。



  新道学家“比西方更西方”的“历史结论”另一半是“自古,欧洲人…不把男人阉割

成‘太监’来关压妻室”。笔者只能斗胆请只会喊口号的道学家们去读一点最基本的罗马

帝国史:不仅统一时期有超过太史公司马迁“数百倍”的精彩节目(以后详述),帝国分

裂之后拜占廷宫廷的特色之一就是太监政治。



  另外,“丑陋的中国人”只是用太监来“关压妻室”,西方的宗教狂为了“献身革命

”,居然援引《圣经》(《马太福音》十九章十二节),毅然引刀自宫。面对基督教史上

如假包换的真正清一色“太监”门派,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妙笔大约都只能自愧不如。



  “关压妻室”和“献身上帝”之外,为了更好地“歌唱革命”,例如意大利还不断阉

割大批男孩来培养“优秀”高音歌手,直到1878年教皇Leo十三世上台后才停止,

比“丑陋的中国人”无非早了三十三年。居然也真有“皇帝不急急太监”,公开出面为西

方代理五十步笑一百步事宜。(顺便可知为什么目前美国“阉割性惯犯”的呼声会持久不

歇。)



  最后,认为“‘出口’和‘进口’妇女以保持江山是可鄙、可耻、可怜、和可恨的行

为”,就象提倡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类,笔者绝

无异议,只是没有 Michael J.Fox“重返将来”或“重返过去”的本事,

起汉族和外族古人于地下而教育之。诸君如有锦囊,在下洗耳恭听。暂以《唐国史补》所

载吐蕃“十年木马计”作结,以说明以“妇女进出口”作政治武器乃是人类普遍文化(或

曰本性;可参照苏联KGB曾令西方大为头痛的“美女计”甚至“美男计”):



    吐蕃自贞元末失维州,常惜其险,百计复之,乃选妇人有心

    者约曰:“去为维州守卒之妻,十年兵至,汝为内应。”及

    元和中,妇人已育数子,蕃寇大至,发火应之,维州复失。

                                   寄自美国

(《华夏文摘》9703D)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9633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