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陈纳德是“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吗?澄清“飞虎队”有关传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陈纳德是“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吗?澄清“飞虎队”有关传言   
heaven11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陈纳德是“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吗?澄清“飞虎队”有关传言 (293 reads)      时间: 2002-10-18 周五, 下午1:1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作者: 《中国青年报》(巴.寨.红.竹) [92975:16773], 23:25:36 10/17/2002: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陈纳德是“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吗?澄清一些传媒在介绍陈纳德时的误导

之词



  《北京青年报》前不久报道,二战期间,陈纳德将军率领美国空军援华志愿

队,与日军多次交锋,被我国人民赠以“飞虎队”美名,有240多名志愿人员牺牲

,埋在重庆南山镇长房子,人们简称“空军坟”。每年清明前后,都有来自美国

或东南亚地区的烈士家属扫墓。遗憾的是,当时的悼念厅、碑刻、管理房屋早已

毁坏,240多个墓穴只剩下一排排的穴坑。近日,重庆投入1000万元,将建成“重

庆二战美国空军烈士墓”。



  此后,有人在《中国青年报》撰文,对此发出感慨:“很少听说正式组织过

纪念‘飞虎队’以及牺牲在珠峰航线的美国空军英雄们的活动……我希望历史教

育中涉及美国援华内容。记住,有那么多杰出的美国青年为中国而牺牲,绝不应

该忘掉他们。我们民族素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德传统,我们应该做得

更好。”



  对这些文章以及前一段时间不少传媒散布的“陈纳德是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

”等说法,笔者日前专门走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历

史学专家张宏志。张宏志是国际上颇负盛名的抗日战争史研究专家,着有中国人

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日血战叁部曲》等5部鸿篇巨着。



  他开门见山地告诉笔者:抗战时期,美国在中国的空中力量分为叁种:一是

美国志愿航空队(亦称“飞虎队”),一是第十四航空队,一是隶属于美国空运

指挥部的喜马拉雅山运输线(亦称驼峰运输线)。



  张宏志说,不知为什么,一些文章把这叁种力量通通用“飞虎队”来取代,

并且加上了许多戏说的成份。这导致了历史研究和历史观的混乱,在群众中造成

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张宏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的文章说,驼峰运输线是靠坠毁飞机残骸的反

光来寻找航向的;还说,驼峰运输线是在与日本空军血战中维持的。张宏志反问

,喜马拉雅山海拔2万英尺以上,为原始森林所覆盖,飞机在云层以上飞行,何以

看到坠毁飞机的残骸反光?残骸何以为飞机指示方向?更何况,喜马拉雅山位于

中、缅、印叁国边界,日本在中国大陆的空军对它鞭长莫及,没给这条运输线造

成任何威胁,何来“血战”?



  张宏志介绍,驼峰运输线维持了3年,共损失飞机486架,月平均13架,损失

的主要原因是恶劣的自然条件。



  之后,张宏志特别强调,驼峰运输线运输的物资,有四分之一优先供给了美

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



  张宏志说,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说第十四航空队和陈纳德。陈纳德原是美

国空军上尉,因失意以听力发生障碍辞职,1937年受蒋介石聘用来华,为国民党

训练飞行员。1941年春,陈纳德招募了一些美国退役飞行员成立美国志愿航空队

(即“飞虎队”)。这是一个民间性组织。1942年3月,日军占领仰光,滇缅路中

断,美国援华物资只得改为空运,即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亦称驼峰运输线)

,运往中国昆明。当时的运输能力每月只有1500吨,而志愿航空队向日军投掷1吨

炸弹,就需运18吨物资维持,这种状况使志愿航空队难以为继。美国派驻中国的

陆海空叁军总指挥官、兼任蒋介石参谋长的史迪威决定,解散这个志愿航空队,

另组美国战斗机大队(亦称第二十叁驱逐大队)。3月初陈纳德辞职,7月初志愿

航空队人员正式编入美国空军,入列第十航空队。



  算起来,美国志愿航空队存在的时间不足一年。



  张宏志解释,美国志愿航空队存在的1941年,是中国抗战八年历史中国民党

战场最沉寂的一年。这一年日本对国民党的总方针是“不和不战”。因为日本军

阀深知,日美一经开战,国民党投降日本的可能便不复存在,所以与国民党讲“

和”是不会有结果的。但“不和不战”,总比军事压迫更为有利,至少可以使国

民党的300余个师不打日本,以便日本腾出更多兵力去打八路军、新四军。出于这

样的考虑,1941年日军对国民党只有两次较大的军事行动:5月的中条山战役;1

2月为了配合攻占香港发动的长沙战役。此时,日本为准备世界战争而储备空军力

量,在中国大陆仅有第一飞行团,实际用于作战的飞机只有115架。也就是说,这

一年,日本对国民党无论陆军或空军都没有大的动作,而蒋介石则利用这一时机

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围歼了新四军军部和第叁支队9000余人,史称“皖南事变

”。



  张宏志说,这就是“飞虎队”存在不到一年期间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有文章

说“飞虎队”牺牲了240余人,张宏志特别感到不可理解:在1941年,“飞虎队”

怎么会有这么重大的牺牲?如果真有这么重大的牺牲,为什么历史学家不出来说

话?



  张宏志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反侵略的各国是相互支援的。无论大国

、小国,强国、弱国,谁对谁都不是救世主。有人把中国的一句成语“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用于表达中国对美国等国的感情,这是不恰当的。二战中,反法

西斯各国谁对谁都不是“施恩”。难道中国付出3200万人的牺牲对美国等国家就

不是支援吗?那些要中国向美国报恩的人,怎么不说要美国向中国报恩呢?我们

反对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但也反对民族虚无奴颜卑膝的表现。



  张宏志告诉笔者,1942年2月以后,美国志愿航空队解散了,但计划中的美国

战斗机大队(第二十叁驱逐大队)却始终未能建成。说到这里,不能不转过头来

说说史迪威。1942年5月,在中国远征军入缅问题上,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

因史迪威改革国民党军队的建议而激化。史迪威曾接连两次提出书面建议,揭露

国民党入缅部队里有许多长官贪污腐败。史迪威指出,他们克扣军饷,走私成风

。实际上,国民党军队进入缅境后,腊戊即刻成了黑市,布匹、化妆品、食物、

烟酒,整车整车地运回物资奇缺的昆明,倒手就牟取暴利10至20倍。那个因全军

逃散而导致全战役失败的第66军,军长张畛和两个师长刘维龙、马维骥每人贪污

至少有4万美金。而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吃了200两黄金的贿赂后,庇护他们过

了关。



  对史迪威的建议,蒋夫人宋美龄回答:“史迪威将军所倡议的激烈措施不能

采用”,“头不能割下来,否则就不会有什么东西留下来了”。于是,史迪威不

但是白建议,蒋介石对他的畏惧与厌恶也由此产生。



  此时,在中国的盟军对如何处理中国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史迪威和马歇

尔认为,要使中国在支援美国太平洋作战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改革中

国陆军,加强它的战斗力;蒋介石和陈纳德则提出,要加强中国的战斗力,关键

在于建立一支空军。陈纳德更保证:只要他拥有105架战斗机、30架中型轰炸机、

20架重型轰炸机,便可击败日本。



  1942年12月,蒋介石再次致函罗斯福,表示他对陈纳德的支持。很明显,蒋

介石要启用陈纳德与史迪威相抗争。



  1943年2月19日,罗斯福明白地表示支持蒋介石,并通知史迪威,组建独立(

不受史迪威指挥)的第十四航空队,由陈纳德指挥,还说这个航空队可以充实到

500架飞机。



  从1943年3月开始,美国空运指挥部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运往中国昆明的物

资,每月为4000吨,其中1500吨优先用来装备第十四航空队。



  4月10日,蒋介石致函罗斯福,请求召见陈纳德。马歇尔则在同时致函罗斯福

,指出,召见陈纳德,而不理会史迪威,这将是一个严重错误。于是,罗斯福同

时召见了陈纳德和史迪威。



  陈纳德向罗斯福保证,倘若我能每月获得1万吨物资供应,我的飞机将会击沉

并严重损毁日本100万吨以上的船只(当时日本海军舰只有110万吨)。



  罗斯福给陈纳德指示了两个目标:第一、第十四航空队移驻中国,在那里击

毁相当数量之敌机,使其全部空军力量丧失战斗力;第二、袭击日军沿华南海岸

的海上航路,在夏季和秋季至少击沉敌人船舶50万吨。罗斯福并规定,第十四航

空队受自己直接指挥,对美国政府负责。



  张宏志说,人们不难看出,第十四航空队就其战略任务、指挥系统和供应而

言,是美国派驻中国大陆并受总统直接指挥的空军部队。其有支援中国抗战的一

面,但主导方面是服从美国的战略利益,故此不能说第十四航空队是美国政府为

支援中国抗战而派出的。



  1942年5月,日美珊瑚海海战和6月中途岛海战,遏止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

进攻。随后,日美两军展开了逐岛争夺战,至1944年1月,美军取得马绍尔群岛的

胜利,开始了战略进攻。这18个月,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艰苦奋战的时期。



  张宏志介绍了这一历史背景后说,在这时期,美国从其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利

益出发,对华政策的主导方面,是提高与加强国民党方面的战斗力,使中国抗战

成为美国太平洋战场的一翼。



  蒋介石看到这一点,不停地和罗斯福讨价还价。他和宋子文不只一次地向罗

斯福表示,如果中国空军力量得不到加强,日本将溯江直抵重庆,这种形势一旦

出现,中国则将屈服,而这正是罗斯福所担心的。应该说,罗斯福对蒋介石排斥

史迪威、推崇陈纳德的计谋是清楚的,但从美国的根本利益──战后控制中国、

蒋介石是最合适的人选出发,又不得不听从蒋介石的意见。



  罗斯福决定,除预定援助国民党的30个陆军师装备外,再组建一支实力可观

的空军,并接受蒋介石建议,将这支空军交由陈纳德指挥。



  1943年秋,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已经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只要对日军再作若干

次打击,即可从根本上改变形势,美军便可转取战略进攻。在这样的形势下,史

迪威从美国的战略利益出发,希望中国向日军发动攻势,以使中国大陆的日军不

能转用于太平洋战场,好让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攻势得以顺利发展。



  1943年9月16日,史迪威向蒋介石建议,调动西北兵力和共产党军队向华北日

军举行攻势,并提议从积存的武器中拨一些给共产党军队。



  但在蒋介石看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困窘,已使其无力顾及中国大陆,这

样的机会使他可以放手去打共产党。史迪威此时提出让共产党军队进攻日军的建

议和计划,毋宁说是在同他的反共部署唱反调,因此使他老大的不高兴。10月间

,罗斯福的特使萨姆维尔来到重庆会见了蒋介石,蒋介石向萨姆维尔表示,他想

立即撤换史迪威。



  在此前后,蒋介石发动了第叁次反共高潮。胡宗南的河防大军调转枪口涌向

陕甘宁边区外围。1944年4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已转入全面进攻,日军战线像雪

崩一样塌下来,10万日军被截留在西南太平洋。为接应这部日军,为在中国大陆

准备与美军决战的战场,也为捣毁美国设在中国大陆的空军基地,日军发动了豫

湘桂战役。不料,国民党军队竟然还是不堪一击。4月18日─5月25日,国民党军

在37天内接连丢弃郑州、许昌、洛阳等中原重镇及38座城池。蒋介石频频向美国

告急,要求加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迫切要求向第十四航空队输送补给物资至少

每月1万吨;并要求美国将为B-29(飞机)储存在成都的战略物资──全部汽油、

零件和飞机立即转交给第十四航空队……



  马歇尔十分担心中国的局势。7月1日,他写信给史迪威,要求史迪威提出坦

率的意见:由他来指挥中国军队能否扭转局势。史迪威的答复是肯定的。



  7月4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致罗斯福的备忘录也要求蒋介石委任史迪威将

军指挥所有在中国的中美军队。



  7月6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电文由费里斯将军当面递交。电文称:“我想

我完全理解你对于史迪威将军的心情,但我想他现在已经清楚地显示了他的目光

远大的判断,他组织、训练,尤其重要的是,使用你的中国部队于作战的技能。

我不知除他以外还有谁有能力、力量和决心来抵消现时威胁中国的灾难,并(执

行)我们征服日本的总计划。我提升史迪威为上将,我建议你迫切考虑将他从缅

甸召回,直接隶属于你来指挥一切中美部队,并授予他协调和指挥作战行动以扭

转敌人进攻之势的全部责任和权力。我感到中国的局势如此危急,以致如不立即

实行激剧的和适当的补救,我们的共同事业将遭受严重挫折。



  “我真诚相信你不会因我的坦白言词而生气,我向你保证,就我而言我无意

于在涉及中国的事情上向你发号施令;但亚洲的未来以及美国在此区域内所付出

的巨大努力都处于危险中。因此我有理由在这件事情上表示深切的关心。



  “请记住,在意大利、法国和太平洋都清楚地表明单凭空军不能阻止有决心

的敌人……如果你同意如我现在所提议的给予史迪威这样一个任命,我推荐萨尔

丹将军、一位优秀的军官、史迪威的副手,在史迪威指导之下来指挥在缅甸的中

美部队。”



  7月8日,蒋介石回复罗斯福,原则上同意罗斯福所作的安排,但实际上还是

想寻找借口赶走史迪威。故而,蒋介石同时又要求派一个全权代表来重庆协商具

体办法并调停与史迪威的关系。



  7月15日,罗斯福答应,准备物色一个这样的人去中国。



  7月22日,蒋介石在与何应钦密谋之后,电孔祥熙转罗斯福,其要点有叁:史

迪威的职权、名称、统属关系须先议定;中国有支配租借法案物资的权力;共产

党军队的装备与调用,此当另待规定。



  8月7日,罗斯福将派遣赫尔利为私人代表去中国的决定通知蒋介石。9月6日

,赫尔利到达重庆。



  这时,国民党军队在湖南一败涂地。日军在5月27日发起湖南战役后,未经大

的战斗即于6月18日占领长沙;26日,直捣衡阳城下,国民党衡阳守军于8月8日投

降。日军乘势向湘桂边界推进,呈兵进桂林之势。在这种情势下,一些在华美国

军政人员对中国局势非常担心,希望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决定,调动并供应共产党

军队,以挽救局势。



  8月29日,谢伟思从延安(1944年7月下旬,美军观察组到延安,谢伟思是观

察组收集政治方面情况的负责人)写给史迪威的报告中,极力主张拟定一个计划

,用租借法案物资来装备共产党军队,并说:“向共产党军队提供供应品显然有

很大的实际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作出开始这种合作的决定将涉及军

事和政策的问题。首先,肯定会遭到国民党强烈和顽固的反对。我们必须决定我

们援助共产党所能指望得到的收获是否有理由克服──或不顾──国民党反对。





  8月31日和9月4日,美国陆军部提出将租借法案物资给予中国陆军,包括中国

共产党在内。史迪威对马歇尔说:“如果允许蒋介石及其一伙控制(租借法案)

供应物资,你知道谁将得到供应,你也知道谁将得不到供应。我们总得想办法将

武器交给共产党,他们是要打仗的。”



  9月23日,史迪威拟定以下提议准备递交蒋介石:要求派他去延安,并向共产

党提供5个师的装备和军火,同时给予大炮支援,使这些共产党的军队始终保持充

实的实力。



  史迪威还要求将赫尔利将军所建议的命令公布,以解决指挥权问题(指9月1

2日至16日,赫尔利、史迪威与蒋介石会谈时,赫尔利起草了任命史迪威为中华民

国地面和空中部队野战司令官的建议命令)。



  9月24日,当赫尔利将史迪威的建议提交给蒋介石时,蒋介石作出最后决定,

不接受美国政府关于史迪威指挥权问题的决定。



  10月2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宣布拒绝任命史迪威为中国的野

战司令官,并称他将任命另一个美国人担任此职,随后蒋介石将一份备忘录交给

了赫尔利,颠倒黑白地攻击史迪威。备忘录里竟把缅甸作战计划的改变(原计划

收复全缅甸,后改为攻占缅甸北部)说成是史迪威的过失;甚至将国民党军队在

河南、湖南的失败也归咎于史迪威。



  赫尔利将这份备忘录加上了他自己的结论,说史迪威和蒋介石根本上是互不

相容的。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果总统在目前的争执中支持史迪威,他将失去

蒋介石,可能也失去中国。



  赫尔利将蒋介石的备忘录和他自己的意见一并送给了罗斯福。



  10月18日,罗斯福对蒋介石作出回答:“你的1944年10月9日的电报已由赫尔

利将军转送给我。我现在下令立即将史迪威将军召回。”



  张宏志说,罗斯福立场和态度的突然转变,乍一看起来似乎难以理解,其实

这是必然的结局。日美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中国抗战没有任何支援。不仅如此,

中国抗战以来,美国的资本家还借此美美发了一笔横财:1939年,美国向日本输

出的军火材料及其它物资达4.9956亿日圆;1940年则增加至6.4185亿日圆,增加

将近3成。日美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战时,从美国对日作

战的战略利益出发,支持中国抗战;战后,为美国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控制中国

。这两个方面又都要依靠国民党政府来实现。当国民党军队1944年豫湘桂战役大

溃败,并且这种败局将对美军太平洋作战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势下,美国军界人士

主张依靠共产党军队以挽救局势,罗斯福曾一度接受了这种意见。但当这种意见

遭到蒋介石集团的强烈反对而使罗斯福意识到这种对立不利于战后控制中国时,

就彻底向蒋介石让步了。



  对共产党,罗斯福的立场是鲜明的。他派赫尔利来华时,曾明确指出:“武

装的共产党人的目的既然是推翻中华民国政府,那末美国要支持中华民国,又要

去武装一支一心要摧毁中华民国的力量,那是毫无益处的。”



  张宏志说,说完史迪威,再来看一看陈纳德。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陈纳德应

蒋介石之聘为国民党训练空军和1941年春组织美国志愿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战。这

是民间行为,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应该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这是

一个历史事实。但同时另外一个历史事实我们也不能忽视,这就是:当蒋介石和

史迪威发生冲突后,陈纳德借助蒋介石的力量一步登天,当上了美国第十四航空

队准将(后晋升为少将)司令官。所以,尽管第十四航空队是受罗斯福直接指挥

、对美国政府负责的,但陈纳德却甘心依附于蒋介石,遵从蒋介石的意志。1943

年夏秋,蒋介石对日避战苟安,准备发动第叁次反共高潮时,陈纳德也不积极地

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得罗斯福下达的作战任务落空。



  前边已经介绍过,罗斯福曾要求陈纳德在1943年夏秋间击沉日军船只50万吨

;并使日本在中国的空军全军丧失战斗力。按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完成这一任

务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当时日本在中国大陆空军的参战飞机只有115架,陈纳

德航空队占有绝对优势,但陈纳德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动作。



  1944年,是国民党政府在八年抗战中最荒唐、最耻辱的一年。日军发动豫湘

桂战役后,又于1945年春发动了赣南、粤北战役和老河口战役。陈纳德的航空队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而大搬家,先后遗弃了长沙、衡阳、桂林、柳州、赣州

、遂川、南雄、老河口等8个基地30余个机场,战斗力受到严重损伤。



  就此现象,张宏志剖析,蒋介石要求美国政府给予陈列纳德的物资供应每月

至少1万吨并不是为了打日本,而是为战后反共储备物资。在蒋介石看来,陈纳德

是他进行反共的一支重要力量,故而舍不得拿出去与日本拼。



  张宏志说,陈纳德航空队在抗日中真正发挥作用是1945年春,这时美军已逼

临日本本土,迅速摧毁日军在中国大陆的抵抗力,是美国对日作战的根本利益,

陈纳德必须服从这个战略要求。所以,第十四航空队也开始有了重大牺牲。



  综观这一段历史,人们不难看出,是蒋介石把陈纳德扶上政治舞台的,陈纳

德也由此成了蒋介石的心腹,是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的有力支持者,

是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军事后盾。于是,抗日战争时期,第十四航空队

是美国在中国的驻军,抗战胜利后则成了美国政府设在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

军事基地。



  对这样一段历史,张宏志说出了这样一串数字: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

6年6月全国内战爆发,10个月的时间,陈纳德航空队和美国海军把54万国民党军

队运送到了内战前线,帮助国民党军抢夺了百余座城市,运送了数十亿美元的物

资。



  张宏志说,1946年8月3日,国民党政府与陈纳德签署协定,设立陈纳德航空

公司,担负国民党政府对东北、华北、华中各战场空军人员军用物资供应的任务

,还帮助国民党训练了大批飞行人员,组建了空军部队。全面内战爆发后,陈纳

德空军更是直接参战,并在技术、战术上对国民党空军进行指导,还拍摄了全部

中国地图。



  张宏志质疑: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怎么会成了“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呢?

如果这就是“中美友好”,岂不是让那些真正和全心全意从事“中美友好”事业

的人们感到心酸和疑惑吗?



  对这位被某些人捧为“中美人民的友好使者”,张宏志又举了以下几个例子





  1948年8月8日,在汉口,陈纳德航空队集体轮奸中国妇女40余人;



  1949年5月,在葫芦岛,陈纳德航空队炸沉了国民党海军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





  全国解放前夕,陈纳德航空队帮国民党从大陆朝台湾运走了93万两黄金……





  张宏志说,研究历史,叙述历史,要为后人负责,不能戏说,也不能胡说,

要讲求存史、存学、存真、存信。在这4个“存”字里,“存真”是根本,只有真

实的历史,才能赢得人民的相信。 但是,张宏志批评道,一些传媒不但极不负

责地传播本来就失真的历史,还刻意加以渲染扩大,竟使得陈纳德之类也成了“

中美人民友好的使者”!



  张宏志呼吁:我们现在急需加强历史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在近代史、现代史

方面的教育,这样才不至于使历史被一些人任意打扮,随意戏说,故意胡说,造

成大众思想上、认识上的混乱。鉴于此,我们需要澄清一些传媒在介绍陈纳德此

人时的误导之词,对这样的误导,我们再不能听之任之了。



  说明:本文除了听取张宏志先生的意见外,尚参考了以下资料:《中华民国

史资料丛稿(译稿)》之《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及《史迪威资料》;《战后世

界历史长篇(1945年5月─12月)》等。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408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