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医学习笔记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中医学习笔记 (1163 reads)      时间: 2010-1-30 周六, 下午5:02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医学习笔记


芦笛


这是我几十年前当知青时学中医的一点心得,当时倒是堂而皇之地写在笔记本里,因为没有什么政治忌讳,只是后来被扔到爪哇国去了。不过,青年时代记性好,学什么都是刀砍斧凿,要彻底忘记当初的心得也难,因此靠记忆把当年心得的一鳞半爪写下来,聊博识者一哂。

心:其实就是猪心代表的那个器官。古人以为心主神明,与思维和情绪有关,乃是因为人激动时心就怦怦跳动,因此自然会认为“心之官则思”。在古人见过的所有猪内脏中,唯有心有多个“窍”,又是空的,故而以为那窍与智力有关,而崇尚“空”乃是道家的影响——一旦实了,人就笨了,所谓“朴实”、“诚实”云云,都离不开那实字。此所以古人有所谓“七窍玲珑心”一说,但为何说“心开窍于舌”,则我就百思不得其解了。

痰:它其实就是实指呼吸道分泌的痰,也可能包括口涎在内。因为它浑浊不堪,而昏迷病人时常有痰鸣音,或是口吐白沫,于是中医便把痰当成了丧失神智的原因,以为那是浑浊的痰液堵死了七窍玲珑心。心窍既然给堵死,则神智也就丧失了。这与污泥堵死窗户使得室内昏暗的道理相一致——所谓“神明”的“明”字就是中文特有的双关语,神智清明,灵台清明等等,说明了古人认为神智清楚与明亮其实是一个意思。

肾:这个概念相当混乱,在古文中既指睾丸,似乎又指腰花。它开窍于耳,肯定是因为若房事过多,则脚瘫手软,腰膝无力,耳鸣眼花,因此导出了“肾主藏精,主骨生随,开窍于耳,其华在髪”的屁话。在古人看来,他们在吃猪骨头时见到的骨髓,与肾藏的精其实是一种东西。房事过多,引起腰膝酸软,也就是“肾主骨”的由来。

但妇人的肾到底是什么,中医似乎从未明确说过,他们可能从未想过这问题,因为卵巢与睾丸不同,藏在体内,中医当然不可能发现它的存在。所以,妇人之肾,不可能包括睾丸的对应物卵巢,只能是指腰花。对应于男人的妇人的“精”因而也就无从落实。

精:这个概念既实指男人排出的精液,又泛指一切生命的本质,与“灵魂”其实是同一概念,所以必须慎重保藏。古人之所以把精看得如此重要,说明他们还是有点联想能力的(虽则多是精神病人式的荒诞联想)——没有射精,也就不会有后代,由此可见精是类似灵魂的东西。但女人的精是何物,古人忘记交代了(他们的心窍太多,容易遗漏大批物件,也怪不得啊),只有古代色情小说里把妇人交媾时的分泌物称为“阴精”,这似乎不见于经传,不知正统中医是否承认。

精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可落实的只能是指遗传赋予的先天体质。后天之精大概是由脾脏制造的,乃是水谷之精华,其实就是消化道摄入的营养物。但古人的心窍漏洞太多,忘记了交代精液到底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先天来的怎么也说不过去吧?谁见过三岁小儿射精?但若是后天来的,那脾脏是不是成了睾丸?

脾:它就是整个消化系统,所以与胃相表里,除此之外,似乎还兼有循环系统与唾液腺的功能。奇怪的是,既然“脾主运化,在液为涎,脾气健运,则脾之津液上注于口”,是个水泵,它却又“喜燥恶湿”,难道天下竟有干燥的水泵?唯一的解释,是它运输的乃是过热水蒸气,因此很干燥,这与“脾主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相吻合,但那该如何与“脾之津液上注于口”统一起来?要么是过热蒸汽到口里后凝结了,要么它运输的还是水,不过是脱水运送,因为“喜燥恶湿”,所以把津液什么的都往上送了,自己才能保持干燥。后一种解释似乎更靠谱——如果脾气衰弱,水泵运转失灵,水便往下面流,于是在男性则出现下肢水肿,在女性则出现崩漏。

但问题是,面部浮肿的病人也多的是,我当年在大饥荒中见得可多了,我本人都如此,两眼肿成一条缝,那是不是脾脏把水运到上面去使然?此时到底是脾虚还是脾实?而且,据说流鼻血、牙龈出血等等,也是脾气虚弱所致,那为何同样是虚弱,同样是出血,在女性则是往下的崩漏,而男性(当然也包括女性)流鼻血则是往上漏?

古人怎么那么笨,连个循环的概念都没有——若是体内的潮湿没完没了地被脾脏往上运,那还不得把头给撑破了?下肢岂不要脱水?当然,“脾升胃降”, 大概负责往下运水的是胃,可马上又不对了:“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 乃能通利。”可见胃负责把水气送到五脏去,并不光是往下送。那“六经为川,肠胃为海”最扯G8淡——这么说,水谷是从六经而不是从食道流到胃海去的,否则怎么又说“胃为水谷之海”?难道六经里流动的是水谷不成?

风:所谓风,其实就是自然界的风,虽有内风外风之说,其实是屁话,内风是照外风的模式制造出来的,否则不会有“风性善行而数变”之说。而且,中医明明认为风疹就是让冷风吹了造成的,这其实也不错,某种过敏体质确实会因受冷风刺激而引起荨麻疹。只是把“中风”赖到大自然界的风上去,未免太无道理,哪怕是从形态上来说,也毫无相似之处,不该发生这荒诞联想啊?我想,大概还是古人见到如宾努亲王那类害了舞蹈症的病人,其哆嗦不停让中医想起了风中的树叶,因此把这类病人一律打为“中风”。

湿:其实也就是大自然的湿,是水过多造成的,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必须由脾那“喜燥恶湿”的水泵不停地往上运,若是脾气虚弱,失于运化,则体内湿度增加,舌头便如潮湿的墙角一样,长出厚厚的青苔来,是为“舌苔”,只是那不是绿色而是白色的。但古人又忘记了,第一,水往低处流,第二,脾是负责向上运输的,所以如果脾失健运,受害的应该是下面,长出青苔来的该是下肢或脚趾才对,而此时舌苔应该薄才对。脾气健运之日,恰该是舌苔丰厚之时。

不写了,古人的脑袋,真是举世无双的杰作,再写下去,难免又要唤起我当年的噩梦来,免不得变成王阳明格竹子,格得“痰迷心窍”,彻底丧失神智。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9784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