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汉语当然是原始语言——与大中网友商榷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汉语当然是原始语言——与大中网友商榷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汉语当然是原始语言——与大中网友商榷 (1028 reads)      时间: 2009-5-01 周五, 上午2:33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汉语当然是原始语言

——与大中网友商榷


芦笛


适才见到大中网友赐教:

“汉语不是原始语言。

很多人都这么说,现在连我都快相信汉语是一种原始语言了。

汉语当然不是原始语言。而且如果你研究过语言,了解任何一种语言的复
杂程度,其实完全超过人理解能力,你几乎可以下结论:没有一种被广泛
使用的语言是原始语言。盖语言绝非人的创造,就如同人非人所创造,而
是神(或无论你叫他什么)的作品。

老芦所发现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大老粗说的汉语几乎没有差别,我同意。
不过造成这种现象的不是汉语的原始,而是如老芦所说辛亥以降中国人不
断自戕的结果。你看看汉语文言和白话的差别,那你老芦回到一百年前,
是不是要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呢?

动词时态是令语言简洁,我不明白何以简洁如汉语文言,竟然没有发明用
时态表示动作时间,真的是中国古人太没时间观念了?”

恕我无法同意,我认为汉语当然是原始语言。所谓“原始”,我的定义是“未经知识分子一代代研究、开发、加工、完善的事物所处的天然状态”。不但汉语如此,中国传统留下来的一切学科,都处在这种原始的天然状态。

过去本区讨论艺术时我已经反复讲过这点了。某个学科(科学、艺术等等)的萌芽,总是从大老粗中产生的。这也毫不足奇,盖人类处于原始状态(也就是未经加工的自然状态)时尚未出现劳动分工(特别是后来才出现的专业化[professionalism]),大家都是清一色的大老粗.其中的天才手痒了,就要在西班牙岩洞的洞壁上留下各种绘画,嘴痒的就要哼哼出声唱出歌来,或是敲击瓦罐(也就是文盲张艺谋在奥运开幕式上卖弄的“缶”),弄出点有节奏的噪音来自娱。这就是艺术的起源。

中国和西方的区别,是中国过去没有知识分子,起码是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全民都是大老粗,于是艺术就一直停留在大老粗的天然水平,始终不曾得到系统的智能分析、研究、加工、精制。

举绘画为例,原始人的艺术是所谓“象征艺术”,体现了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所谓“以线造型”——用线条去把事物的轮廓勾画下来。这其实是一种抽象符号,理解它需要人类特有的智能。您若是让黑猩猩去看一幅照片,它绝对认不出那是什么东西,然而就连大老粗也能一眼就看懂小孩在公厕上画的大头人。那其实与绘画对象毫无共同之处,其实是一种视觉符号(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代数艺术”),但人类就是能理解。凡是原始人的壁画必是这种符号。无论是西班牙岩画的作者们,是古埃及人,还是马王堆的帛画作者,搞的都是这种“代数艺术”。

中国就此停留在这种“象征艺术”阶段。绘画与书法算是唯一有传承的艺术领域。饶是如此,画家们的逐代积累,似乎也就是把各种代数符号分类编成“芥子园画谱”一类的教材,教学生们怎么使用不同的代数符号去表现不同的对象。两千年下来,竟然没有一个艺术家意识到,绘画是光影的艺术,所谓“轮廓线”是色彩对比形成的,其实并不存在,不能反映光影、看不到光影的绘画,撑死了也只能是说明书,和文字并无本质差别。古人认为“书画同源”,可谓一针见血地道破了中国画与文字一样,都是一种表意的抽象符号。

绘画如此,音乐就更别提了。它一直停留在民间,从未登堂入室,由知识分子们一代代地去研究开发,根本就没有逐代传承和积累,以致连本“中国音乐史”都没法编写出来。直到西风东渐后,才有刘天华辈效法鬼子去“整理国故”,创作“古曲”。老金对此作过介绍。不是看他那文章,我还不知道原来《渔舟唱晚》乃是后人的作品。这结果就是它的极度的原始与粗糙。已经说过了,国乐连音阶都不全,节奏又极简单,作儿歌都没资格。

汉语也同样体现了这特点。语言当然是在大老粗中自发发生的。在这点上中外并无区别:Once upon a time,大家都是大老粗。但中国自从文字发明之后,历代读书人出于儒家尊古崇古的心态,就此将中国的文字冻结在原始状态,高保真地保留了一种结构极不规范、毫无足够信息承载能力的原始书面语言。在整整两千年的辰光里,它与口语完全背离,蔚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超过了中世纪使用拉丁文那种死语作为正式书面语的怪现象。

古文的原始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对此已经写过够多的文章了,只想在此简单重复,最致命的缺陷,是它的“信息熵”太高,也就是大中网友强调的“简洁”。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它是一种极度含混、模糊、多歧义、缺乏确定性的语言,只配原始人大老粗用来表达简单欲望。之所以如此,是这么几条决定的:

1)词汇贫乏,概念简单(这倒与古代的简单生活相匹配,在当时倒不是什么麻烦),与西南边疆的景颇、佤族等兄弟民族使用的语言也差不太多。

2)因为是单音节语言,所以只能以单字为词,致使单字严重超载,必然造成一词多义,使得语义多歧。

3)没有“性、数、格”,没有时态、语态、语气,没有语法规范,没有复句特别是定语从句,就连单句的构件的粘合也极度松弛,语义完全取决于词序。

我也知道诸位出于民族感情无法接受这点,例如老河就跟我争论过,问我若古文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严复那些作品是怎么翻译出来的。我这里举个旧作中说过的最简单的例子:

“茅教授认为,南京条约并未规定关税须由双方协定,这是耆英上了璞鼎
查的当,主动要求谈判虎门条约,自己弄出来的。

案南京条约规定: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
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据茅海建教授披露,这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协定关税”,盖英文本是: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 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c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芦按,
此处英文疑有误,从句中的‘Tariff’似为冗赘,但我未能查到英文文本,
此处是从茅教授的文章中转引的)

据此,中文版的‘秉公议定’确实并非‘由双方谈判决定’的意思。可这
问题乃是中文的固有缺陷造成的,其实中文这种毫无明确时态、词义模糊
的语言(特别是文言)最不适合用为法律语言。幸亏那文字让没有多少国
学修养的传教士翻译成半文半白,否则译成典雅古朴的文言,不知道还会
造成何等误解。

正因为此,就连后人(包括区区在下)阅读那条款,都会误认为‘秉公议
定’指的就是双方协定,盖该句之后紧接着就是:

‘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
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这儿的‘议定’可是‘双方经谈判后决定’的意思。不仅如此,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望厦条约,中英(美、法)天津条约里的所有‘议定’都是此
意。以此类推,大众当然也就只会将‘秉公议定’当成双方协定。难道能
指望耆英去攻读英文本,发现正解不成?所以,窃以为茅教授的批评难以
成立。”

请诸位看看,这“协定关税”的不平等条款,难道不是背时中文坑害的结果?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古文根本不配作现代语言?这还不是说它与口语完全背离,而是说它根本不能达到现代语言的精确、严密与清晰。

据此不难得知什么是语言的原始性,那就是粗糙、简单、模糊、缺乏规范,此乃未经知识分子加工的所有原始事物的共同特点,为亚非后进民族共有。

西方与亚非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西方有一群professionals,别的什么也不干,就靠研究这些东西为生,把所有的东西都当成学问研究,并写成教科书传世,一代接一代地研究下去。语言也何尝不如此?大众的一个普遍错觉,就是以为语言是天然发生的,却不知道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精英们人为造出来的。英语原来也是一种原始语言,据说中世纪的英国各地的人根本无法交流,全靠某位学者(记不得名字了)对英文作了规范化,制定了语法,统一了发音,后来另一位被罗马教廷烧死的某教士用这种改良英语翻译了拉丁文《圣经》,这才使得英语学术化、规范化了。此后经过一代接一代的作家和学者们的共同努力,才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

正因为现代英语含有经过精英们加工制造的大量人为成份,它才会偏离民间大老粗使用的口语。两者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为成份含量的多少。大老粗用的是天然口语,而上层阶级用的是学校传授的“精制英语”,这就是为何不同阶级说的英语不但发音不一样,连语法都不一样,而这种现象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

大中网友以为中国古代的“语”“文”背离现象类似于此,其实两者貌似而本质完全相反。古代中国没有西方那群专门研究各种事物的学问的professionals,有的只是毕生钻研“修齐治平”的东海一枭式百无所长的废物。古代书面语与口语的背离就是这么造成的:文言不是文人逐代加工改造既有语言的成果,恰是历代文人沿用一种毫无生命力的残次品显示出来的举世无双的智能上的窊陋与怠惰。实际上,文言根本无法用于日常谈话。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以单字为词,同音字又太多太多(此乃单音语言的必然毛病),因此根本不可能听懂,只有写下来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这现象我早在上高一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朗诵《史记》时就发现了。

中文脱出了原始状态,始于西风东渐,也就是大中网友说的“辛亥以降中国人不断自戕的结果”。鬼子打进来后,中国人才发现世上除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别的学问,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留法学生马建忠首次为中文制定了语法,而这就是中国有了语言学的开端,此后一代代的知识分子大量引入了西方的词汇与语法,在既有民间的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现代汉语。这事实我已经在旧作《五四从西方引来的文明救命活水》中介绍过了。

换言之,直到晚清,中国才有知识分子零星出现,才开始做前文说的那个中世纪的英国学者干的事。可惜中文的单音语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法无法严密,因而无法规范,因此它只能改造为民初时女性的“解放脚”。正因为此,哪怕是大学教授与工厂文盲工人的谈吐也就是人造词汇量的区别,不会是发音和语法上的区别。

这结论就是,卑贱者最愚蠢,高贵者最聪明,文化不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是知识分子精英创造的。中国之所以是个文化落后的国家,就是因为古代中国一直没有西式知识分子,只有层出不穷的道德家、政工干部与权谋家。不拨乱反正,澄清毛共反智主义的媚俗宣传,中国就只能永远是个文盲大国。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50263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