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汉语当然是原始语言——与大中网友商榷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汉语当然是原始语言——与大中网友商榷   
所跟贴 汉语当然是原始语言——与大中网友商榷 -- 芦笛 - (4408 Byte) 2009-5-01 周五, 上午2:33 (1029 reads)
别提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9/28
文章: 383

经验值: 8706


文章标题: 芦笛网友的本位思维 (273 reads)      时间: 2009-5-02 周六, 下午3:52

作者:别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本人无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芦笛网友这篇文章跟他的许多文章一样有很多地方闪烁这智慧的光芒。特别是最后结论“卑贱者最愚蠢,高贵者最聪明”,说出了我积蓄已久的话。恭维逢迎,拍马屁只能惯出坏毛病来。下面只是谈一点不同看法。

芦笛网友说:“国乐连音阶都不全”,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芦笛网友的“本位主义”的思维方式。我这里所说的“本位主义”是指自己先确认(也许这种确认是自己根本不察觉的,甚至是自己不肯承认的)了一个自以为正确的标准,然后以它为唯一正确的尺度来衡量其他系统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阶一般公认的就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芦笛网友认为“不全”,显然是自己心里先自有了一个“全”的。那个“全”的是什么?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现在世界最为流行的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西洋律制。它的特点是以一个特定的频率为一点,以这个频率的两倍频率的位置为另一点,将其间的距离平均分成12等份的律制。如果以这种律制为“唯一正确”的律制,那么这个律制有八个音阶,加上半音有十二个音阶。国乐只有五个,当然“国乐”就是如同芦笛网友所说的“连音阶都不全了”。其实,若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还不仅仅是“不全”的问题,可能,还有“不准”的问题。

但众所周知,“十二平均律”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律制,它是在17世纪才发明的,并且并不是分割最多的律制。假如我们以一个分割更多的律制为标准来衡量西洋音乐的律制,那么芦笛网友的“连音阶都不全”的话用在西洋律制上也是完全合适的。

这就出了问题:究竟是哪个律制“连音阶都不全?”世界上有没有音阶全的律制?一个“全”的律制究竟是什么样子?

诚然,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西洋音乐律制在当今世界上是普遍被接受的。这应该是音乐的“普适价值观”了。但普适价值观并不能够完全否定,甚至代替许多“非普适价值观”。

以我所见,律制是一个自由,由历史演进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自足的系统”。

说它是“自由”的包括几个方面,一,有多少个音阶,是自由的(当然这个自由不是绝对的,要受到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假如两个相邻的音阶距离太近,人类的,或者某个种族的生理能力是否能够区分?)。可以是五个,也可以是八个,几个都可以。听说某些民族的对音的辨识能力特别强,例如印度有1/8(当然这又陷入了本位主义思维方式,但是为了说明这个现象只有借助十二平均律的说法。否则很难说清楚),因此那个民族就有可能产生超过十二个音阶的律制。二,音阶之间的距离也是自由的。这又包括不同的两个方面:它可以是“均分律”,也可以不是均分律,不均分律甚至可以是不同的音阶之间有不同的距离。据我所知,原始的蒙古音乐就是不均分的。我们按照12平均律去演奏,蒙古人老是认为你的音不准,拉四胡时,他们老是要在你认为准的位置稍稍往下划一点才感觉舒服。当然现在蒙古音乐都被西洋律制同化了。看来“普适价值观”对于“非普适价值观”的同化作用在音乐上也有难以抗拒的力量。

一个律制形成后,欣赏这种音乐的人就必须服从这种律制的规定,以其他律制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律制“音阶够不够”或者“音准不准”是非常可笑的。

由此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现在世界通行的西洋律制是不是表现力最强的律制?是不是最美的律制? 我们不妨突破一下自己的习惯思维,“十四均分律”行不行?会不会表现力更为丰富?会不会在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这种律制的曲子会更美?

究竟中国传统的律制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不是专家,不敢妄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很有可能用十二平均律去衡量它,可能“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有四个是“不准”的。但这是不同的系统。如果站在“国乐”的“立场”上来看待西洋乐律,同样也是有很多音不准,并且会认为有很多音节是多余的。

我认为,当然不同的律制是有优劣之分的。如果芦笛网友认为国乐表现能力没有西洋乐律丰富,我是完全赞同的。但认为“国乐连音阶都不全”,这就存在着一个缺陷,这个缺陷就是芦笛网友时常批评的“隧道眼儿”。我所理解的隧道眼儿,最典型的就是以一个自已以为唯一正确的标准,去衡量其他系统的事物。

同样的道理,芦笛网友对中国语言的看法也是如此。如果芦笛网友说古汉语表达逻辑的能力差,我完全赞成。我在拙文《中国没有逻辑体系的原因》里曾经讲过跟芦笛网友相同的观点。但是表达逻辑并不是人类语言的唯一功能。比如表达感情,表达诗意,表现美,就不是表达逻辑所能够替代的。据观察芦笛网友的古汉语功力非常了得,古诗文阅读量也绝对会远远超过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数量。对古汉语表达精微的感受有其独到之处不会没有了解。但芦笛网友若依然长篇大论论证 “逻辑之外无语言”,那么我也只有沉默的份儿了。


作者:别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别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6166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