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讨论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危机不要忘记两个“破窗理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讨论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危机不要忘记两个“破窗理论”   
金唢呐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7/06/19
文章: 1504

经验值: 61256


文章标题: [转帖]讨论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危机不要忘记两个“破窗理论” (953 reads)      时间: 2008-10-06 周一, 上午11:06

作者:金唢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讨论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危机不要忘记两个“破窗理论”

下面是我搜来的资料,贴出来供各位参考。

“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小孩子打破窗户,店主维修,按照凯恩斯的“乘数效应”理论,就可以让修窗户的、制造玻璃的、提供玻璃原料的等等一系列的人增加收入。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政府只要造一座楼,再炸掉,再造,再炸掉……那不就可以拉动经济的发展了吗?如果同时造100座、1000座、10000座……再炸掉重建呢?那对经济的拉动还了得?!

在中国,破窗上升为了理论,并用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当1998年我国南方发大水时,有学者曾经撰文分析,依照破窗理论我国的经济将会因此而加快增长,9•11事件,给了破窗理论一个施展的机会。破窗谬论在现实中真的可以成立吗?不知道是否能找到这么一扇窗子,打破它可以创造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因为砸破玻璃带动的经济效用是以另外一部分负效应为代价的。整个社会上的资源并没有增加,所以孩童砸烂玻璃是破坏而不是建设。“破窗理论”的一大缺陷是没有充分考虑灾害对社会财富所造成的破坏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将落脚点局限在恢复与重建所带来的经济活动增量上。而面对灾害,人们首先要评估的是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就以这次四川汶川地震来说,有国内研究机构评估,这次地震将影响我国GDP的增长约0.2个百分点;CPI上涨0.3个百分点;PPI上涨0.4个百分点;同时压缩消费0.6个百分点;推动投资增加0.3个百分点。

发生一次死亡八十几人的特大矿难,若按“破窗理论”析之,这岂不是又给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再就业”的商机?
  
所以说,有时常识比什么深奥的理论更实在,更容易让人作出正确的判断。俗话说的“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怕就是这层意思。

讲到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现在的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破窗理论”。应该说,“破窗理论”实际上是阐述了灾后重建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应该说在分析重建需求的传导与扩散方面,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不过,“破窗理论”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因为灾害的发生本身是对财富的破坏,灾后重建则是一种修复性的行为,假设是按原样修复的话,那么实际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

增加的只是没有效益的经济活动总量,并且以消耗社会资源为代价。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防止灾害的发生,而不是“破窗理论”引发的预期。正因为这样,在经典的灾难经济理论体系中,并没有“破窗理论”太高的地位。事实上,即便后来黑兹利特将“破窗理论”予以系统化,也没有得到多少呼应。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社会学中也有个分析犯罪现象的“破窗理论”,该理论似乎比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更有知名度。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偷车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18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环境恶劣,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是罪恶的延伸地,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通缉犯,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纽约。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现在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这件事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

还有一个被称为校园里的"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学习气氛开始转好,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作者:金唢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金唢呐于2008-10-13 周一, 下午11:52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金唢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8904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