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有关太极一代宗师张达泉与吴鉴泉家族的源渊关系的通讯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有关太极一代宗师张达泉与吴鉴泉家族的源渊关系的通讯   
即兴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7/15
文章: 895

经验值: 10271


文章标题: 有关太极一代宗师张达泉与吴鉴泉家族的源渊关系的通讯 (860 reads)      时间: 2008-9-28 周日, 上午4:39

作者:即兴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即兴(原信非此称呼):

您好!

重看戴英前輩的方架套路及吳公儀的拳照和他徒弟李章述(上次發給你的映
像)的套路,有理由相信二者應該同出一源.

但問題來了,按上次給你的文章,(即兴按:原文见taijiprobe.com 的
http://www.taijiprobe.com/files/wugongyi.doc)吳公儀再學從楊少侯,所
以在吳鑑泉晚年的套路上,加上一些自己的打法,成為他到香港後所教的方拳.

北方吳式聽說是最能保留吳全佑的套路與打法,我看過吳鑑泉早年在北京的
拳照,基本上與北方吳式一樣,他晚年的套路相信是在到了上海後期定的.而
馬岳樑和吳英華一支至今仍保留吳鑑泉的套路與打法.

戴英前輩的套路順序也完全與吳鑑泉晚年定的一樣,但打法却與吳公儀相似.

從你的簡介及有關文章,看不到張迖泉與楊少侯有甚麽関係,也找不到戴英輿
吳公儀相連的関係,中間似乎缺了一些史实.

究竟吳式方架是甚麽時侯開始?誰先有這打法?

想聽聽你的意見.

XX
9-25-08

XX:

你对太极的探索精神实在令我钦佩,难怪你能有如此精湛的枪技。希望能早
日见到你太极拳与推手的照片或vdeo。再次恳请你能为taijiprobe的读者写些
文章。

你的来信给我出了道难题。但这确实也是我所深感兴趣的问题。所以,我化
了些功夫竭我所能作一个回答。不敢说必定正确,但愿能够做到言之有理。
因此而让你久侯,很抱歉。

关于张达泉与吴鉴泉家族之间的关系也是我很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从正式
的师徒传承的关系来说,张达泉的师傅是纪子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从我
放在taijiprobe.com上的,缪福度老师手抄的张达泉所写有关岳氏散手及枪论
的笔记可以得到印证。

纪子修与吴全佑虽不一定是正式的师兄弟关系,但他们是同时代的武术高
手,并且交往甚密是没有疑问的。根据纪德(之修)传(参见:taijiprobe.com
,太极漫谈页面)记载清同治六年(1856年)纪之修已“以技擢护军校,
又从杨露禅受太极十三式。”。而当时吴鉴泉(1870-1942)还没有出生
,可见,就年令与出道时间来看纪子修是吴鉴泉的师伯辈,是无用置疑的。
民國五年,紀子修、吳鑑泉、許禹生、劉恩綬、劉彩臣、姜殿臣、孫祿堂、
楊少侯等人共組北京體育講習所(後改制為北京體育研究社)当时纪子修年
令最大,虽是同事,但总属吴鉴泉、杨少候等的前辈。

纪子修很少收弟子,张达泉是其爱徒。吴鉴泉长张达泉(1889—1969)十
九岁,而张达泉长吴公仪(1900—1970)十一岁。所以,无论从武术或年
序而论,张达泉是吴公仪的叔辈是无疑的。前辈也有多人证实吴公仪一直称
张达泉为师叔。

纪子修去世后,吴鉴泉给张达泉不少照应,所以,张达泉一直对吴鉴泉十
分敬重。由此,外传张达泉是吴鉴泉的学生也事出有因。

张达泉在吴鉴泉去世后与吴鉴泉家属的吴公仪关系最好。有传说吴公仪在
澳门比武前曾向本门长者征求意见,指的就是张达泉。

至于张达泉向吴公仪学太极拳的传说,我是这样看的:

吴公仪1924年受聘于黄埔军校。1937在香港担任鉴泉太极拳分社社长,
1943年日军占领香港后回到上海,担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1948年又回香
港。可见,要说张达泉向吴公仪学拳的话,只可能发生在1943年到1948年
之间。众所周知,吴鉴拳1942年过世后,张达泉是上海太极拳界的少数顶
梁柱之一。那时张达泉已经五十多岁了,如果这时才向吴公仪学太极拳,
他的太极技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的。所以,据我分析,纪
子修的绝技虽是岳氏散手,但毕竟也是公认的与吴全佑同时代的太极泰斗之
一。张达泉又是他的少有的高徒。所以,张达泉的太极拳技艺根基来源于纪
子修是毫无疑问的。当然,张达泉的太极技艺不及吴鉴泉也是不可否认的事
实。张达泉又是个谦逊好学的人,所以,当吴鉴泉在世时,张达泉经常向吴
鉴泉讨教,并师事吴鉴泉也是必然的。但决不存在正式的师徒关系。那么,
张达泉与吴公仪更不可能有师徒关系了。他们之间最多也只是拳术上相互切
磋,坦诚交流,惺惺相惜的亲密拳友关系。缪福度等老师曾说,张达泉深得
纪子修的岳氏散手的真传,又有纪子修传授的高超枪法,但此两绝技他一直
没有象他的太极技艺那样广为传授,也是因为在与吴公仪交流时作出的承诺。
因为,公仪担心吴家除了太极外很少有其他看家武艺了。

至于其他有关张达泉太极拳的传承关系便完全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了。例
如,说张达泉拜吴鉴泉的夫人为师,我们可曾听说吴鉴泉夫人的习武史迹,
没有吧!由此,说张达泉的拳艺受吴氏家族的影响是可信的,但绝不可能存
在什么正式的师承关系。

明白了张达泉与吴鉴泉家族的关系以后, 你所指出的

『北方吳式聽說是最能保留吳全佑的套路與打法,我看過吳鑑泉早年在北京的
拳照,基本上與北方吳式一樣,他晚年的套路相信是在到了上海後期定的.而馬
岳樑和吳英華一支至今仍保留吳鑑泉的套路與打法.

戴英前輩的套路順序也完全與吳鑑泉晚年定的一樣,但打法却與吳公儀相似.』

这一现象就容易解释了。纪子修,王茂斋等其实是参与了吴全佑改造杨式小
架为吴式太极的过程的。而吴式由吴鉴泉的推广而广为人知。晚期吴鉴泉在
上海进行了改吴式为圆架工作。由于这一改动未影响到北方太极界,所以北
方的吴式还是由王茂斋一脉传授,张达泉因纪子修的关系也应属于北方的体
系。其实“方架”这个称呼原是为了区别后出的“圆架”而得。在圆架出现
之前人们只知吴式,根本就没有方、圆的概念。而且,圆架又并不广为人知,
所以,即使现在北方可能也较少人知吴式还有“方”、“圆”之分。吴公仪
所得的家传也是早期的方架,而方架又是很接近吴公仪向杨少侯学的杨式小
架。吴公仪1924年就去了南方,因此,吴鉴泉的改架对他不会造成多大的影
响。这样张达泉,吴公仪与现在北方吴式拳的打法相近而与圆架有较大区别
便在情理之中了。

也可能正因为此,张达泉与吴公仪的关系会比与吴氏其他人密切的原因之一。

太极拳的技法比套路的顺序重要的多,而且也难改变得多。所以,张达泉在
套路上遵循吴鉴泉的改动,而打法上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是一个符合他个性的
选择。当然,由此戴英套路顺序完全与吴鉴泉晚年定下的一样,而打法却与
吴公仪向似应该是必然的了。张达泉与杨少侯可能没有密切的关系。戴英与
吴公仪可能未曾见过面吧。

张达泉与马岳梁应该相熟,但是在马岳梁主持的鉴泉太极社从不提,至少很
少提及张达泉对太极拳的贡献却是令人费解的。

张达泉晚年常讲现在杨式小架不常见了,他的架子实际上最接近杨式小架,
可能也与此有关。

即兴(原信非此具名)
9-27-08

作者:即兴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即兴于2008-9-28 周日, 下午9:16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即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927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