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被糟蹋了的中国各行各业史---答金唢呐 |
 |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
|
|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首先请老金放心,您没有得罪我的地方。我的贴子能刺激您来写这个系列,那是件大家都高兴的事。我当然记得您的上一个系列,您也知道大家都喜欢。我从来就没学好过中文,也没学好英文(原因不能多讲,怕老随们潜来看到后受刺激:),只会写干巴巴的东西,相信您也不会介意我的批评。
一,就老金的系列(4)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2668194,我简答如下。
1,黄连素不计在我考虑的药物内,因为它不满足我前面设定的标准。至于我为啥要提50年,已在答老金的上一贴里解释了,目的是说明,经过50年的努力,我们在中医方面究竟得到了什么。您关于青蒿素的准确表述我同意,不认为那和我要进行的论证有冲突。
2,基本同意您的看法。再补充二点。
(1)您说的水蛭素和斑蝥素的开发和应用及其和中医(中药)的联系我不知道。如果和过去50年的扶持中医有关,我要修改我的论证;如果是其他人利用动植物作为潜在的药源而开发出,则不影响我的论证。因为从动植物里提取有效药物并不是中医独有的贡献,也不是始于中药的开发。黄连素和其他一些中药的疗效我不否认。事实上,我就知道现在还有人想把黄连素弄进美国药物市场。问题是您文中提到的那四点。黄连素是老的中成药了,现在是否还在开发黄连素类的中成药我不清楚,如果有,那就多半是为了赚钱,因为中药里能超过黄连素的同类药恐怕没有。其他的绝大多数新的中药开发,后面的动机我看恐怕不外乎弄钱和发文章,除了那些能证明品质超过在用药的。
(2)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欧美日的交往中,现今存在的不平等的不成文条约有多少本人不知道,但在药物进出口方面肯定存在。具体表现为西方药品去中国容易,中国药品来西方很难,近来的也只能抗“食品添加剂”的名。原因是药物的标准是西方的,药品不是冰箱玩具,价格优势没用,中国在这上面从来大气不吭。
3,关于民国学人和现今学人的比较
首先要说明一点,我比较的是人,而非两个时期的教育。就在欧美日的留学生而言,我们只能比较其中两个时期的出色人群。您说的不错,以得奖和职位作为标准是一个评价方法,但这里先要厘清几点。
(1)留学生到到欧美后都要重新训练,这里包括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和手段两方面。由于这个原因,其在母国的教育背景的作用就淡了很多。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肯定高出我党治下的胡来乱搞,但由于同期欧美的水平都远高于中国而淡化了它们的影响。(文科和社会学科例外)。这点可以比较来之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美的表现来印证。再有一点是,相对而言,民国时期的学生出国时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国际水准的差距要比这一代留仔要小,因此上手要快。
(2)诺贝尔奖的差异。我以为,中国在欧美工作的人中将来是否会有得奖的现在还难说。但得奖除了人的素质外还有行业的选择,导师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过去把最优秀的人才都赶进高能物理领域是一件其蠢无比的事。看看该领域得奖的人的工作就能知道一二。如果当时把最优秀的人才送到欧美学生命科学或计算机科学或经济学,恐怕现在的景象会不同。
(3)顶尖级的教授。这和上面(2)有关。不过,我认为今后10-20年还是会有不少的人能升到那位置上去的。在美工作的人,除了很多像我河边这样怕苦怕累的,也有不少科研疯子,一周60-80小时干活的。如果各位真有兴趣,我以后报些名字给大家。再说中国这次开门送人出国学习,有很多是年纪较大的,还有很多只能短期在国外,等等,都会影响到长期的发展。
总之,我想说的是,老共的胡搞是问题的根子,也造就了一批如我河边这样的有帽子无名字的留学生。但毕竟还是中国人,还是有些埋头苦干的人,还是有很多人能够完全融入科学的。给点时间吧。
4,陈克老的学术水准
本人想说明的是陈的贡献不象网上讲的那样辉煌,其中有宣传的部分。我之所以这样说,一是没看到他的突破性的文献,二是没看过药理学中提到过他的贡献,三是对麻黄素的药理作用的理解。这药不是典型的a或b药,不适合做这方面研究的最适工具,而该网站正是提到了这一点。但这不影响陈克恢作出的其他贡献。
二,被糟蹋了的各行各业史
其实何止医学史,中国哪行的历史不是被打扮梳洗后放上书架的。我以为这是中国人的悲哀,也曾表述过我的看法(当时仅说了人文史,见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2656334,借机自我推销一次:),这也是我敬佩老芦的舍命求真的原因。本人史盲一个,老芦自治区的东西我都看了,关于历史方面的东西我P没放过,实在是不懂。不仅我不懂,讽刺的是我每和周围的同胞谈起来还被看作“历史通”,原因不过是我能零敲碎打地贩卖一点而已。想想呀,都是些30-50岁的人(其实60岁也没几个例外),连自己姓啥名啥都不知道,还动不动以为自己是个人物,顶着个帽子,出的啥丑都不知道。天底下有几个民族是这样浸泡在谎言里终其一生的?!所以,老金您或者其他网友要写别的行业的历史,无论写那一行业都是大功德的事。
最后,我还想说几句,就是我们回头来写各行各业史,写民国史,大概我们永远无法回避一个难堪的事实:中国人的各行各业史恐怕不得不分为两期,一期完全是自己的,一期是自己如何学别人的。如物理学这样的学科,因为自己的那一期没啥写的,政府也没出来鼓噪啥“中国物理学是个宝库,,,”(和当年苏联不同),只有医学有过自己的一套,这才会有如今这种尴尬。而我们也别忘了,不管是陈克老的贡献,还是伍连德的成就,还是吴建雄的辉煌,它们说明的在我看来就是中国人可以至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达到的西化程度,以及这西化过程的坎坷。而中医发展的历史恐怕可以看作是我们的西化的特点。至于中医的贡献等等,不过是说,在我们西化的过程中,究竟有多少我们可以随身带着,并且还能造福于其他人;以及我们是否值得花那样多的资源来刨地三尺,挖出那些不知道是否值得带上的宝贝疙瘩。
我们愈是有多的现代的成就或人物可以介绍给世界时,我们其实不过愈是在向世界证明我们可以和以西方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有效地融和。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