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提上来:《芦笛的用武之地》之我见 |
 |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
|
|
作者:河边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不久前休假无机会读老芦,回来后立即到芦集扫了一趟,发现我错过了对《芦笛的用武之地》(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2658720)发表意见的机会。当时草就了一点看法,一直没空续下去,今天把它整理了一下提上来与有兴趣的网友商榷。
一,不同的人读老芦
以我和其他读者的交流看,能读且喜欢读老芦的人很多,但要谈收获则人言人殊,端看读者的背景。中国人中我接触到的无论生活在国内国外的,年龄在30-60岁之间(换言之,是一群出生于1947-1987年之间)的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成长和受教育于一个谎言蔽世,世道莫测的年代。除了极少数如老芦这样的异数,绝大多数是“史盲”和/或“思残”。不少人尽管文革后虽然混到了学位(包括我本人),但已经没法再补上知识结构里的严重缺陷了。这些人中如多少有一点儿历史知识,理所当然的对芦文中那些对近代史的归真论述感兴趣。但若是一个如今30岁的读者,则可能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没有,便多半可能对有关中国的文化部分(如“丑陋的大陆人”)更感兴趣。如果读者是一位研究政治的,则会对政论部分更感兴趣。总之,芦文囊括的面很广,又是“庸人”所著,当然和之者众,各取所需。
二,芦笛给我什么样的启迪
芦笛给我的启迪是老芦始终坚持了这样的价值观:
1。生命高于理想
2。真相不容歪曲
个人感觉老芦对我们文化中的落后的东西的揭示和剖析(包括批判共产党),如篾视个人,草芥生命,“传统智慧”,扼杀英才,成王败寇,文人无行等等,动力都是由这个价值观发生的。这样的价值观听起来似乎无啥惊人的,但在所有大量的政论和史评中始终如一地紧扣它,坚持它,我不知道谁是第二人。
三,我想看的老芦写的近代史
相信老芦如果写拳乱以来的近代史,当然还是会围绕自己的价值观。但这些价值观在近代史上不同的阶段是如何被忽视,以至最后如何被彻底的抛弃,又如何被艰难地试图重建,以及对这些价值观的毁弃而造成的对我们民族和文化的负面影响,它和秦以降的历史的联系,和西方文化同期的比较,这些如能系统地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地论述下来,我以为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作过这样的努力。这样的一部著作的系统性和可读性便都有了。
四,这样一部著作的意义
我回国一趟,深感大陆在文明的“器物,制度,文化”三方面的建设上,制度和文化建设的远远落后于“器物”。艺术家陈丹青与《南方周末》访问他的记者一年半前(2006年3月)有一段问答如下颇让我回味。
记者:当我们认定它者是“优雅的”和“国际化”的时候,是否暗含着对自身文化的否定:
陈:我们还有多少真的“自身文化”居然能够去“否定”吗?请告诉我,它们在哪里?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必得新建自己的文化。可我们要建设什么哩?我以为这样一本书一定有助于回答这样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看法。愿意发表您的意见的网友,欢迎一起讨论。
作者:河边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