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控制全球变暖与殡葬改革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控制全球变暖与殡葬改革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控制全球变暖与殡葬改革 (462 reads)      时间: 2007-5-21 周一, 上午6:51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控制全球变暖与殡葬改革

马悲鸣

2006年中油价飙升以后有所回落,一年后又开始回升。尽管以后仍有回落的可能,但再回落到飙升前的水平是没有可能了。二三十年代的油价是以10到20美分一加仑计算的,如何能想象油价再回落到这个水平?今后的油价就会以涨三步,退两步的秧歌步伐,一步步走向更高。原因无它,更多落后的前工业化国家进入了工业觉醒期,正在无休止地渴求着能源。

如今的能源技术仍是以矿物燃料为主。所谓矿物燃料,就是指煤炭和石油。煤炭由古代植物遗体形成。石油是由古代动物尸体形成。形成为煤的古代植物多为橛类。形成为石油的则主要是三叶虫。古代三叶虫死后,绝大部分遗体都氧化掉了,只有甚小一部分因为偶然的原因没被氧化而降解成液体渗入地下,形成石油。以如今石油产地的储藏量之丰,可以想象当年三叶虫在地球上的密度之高。后来的恐龙也曾布满过全球,但未闻有恐龙遗体化为石油的。如今油田所在地,当年恐怕三叶虫多得无处下脚。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天然气主要由甲烷到大约戊烷组成,石油则是己烷以后的烷烃。最纯的汽油是辛烷。

用燃烧矿物燃料来提取能源,其结果就是经过燃烧的煤炭、天然气和石油制品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进入大气。由于二氧化碳有“棉被”的作用,不利地球散热,便使随阳光照射进大气层的热逐渐“堆积”,造成全球变暖。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办法就是把二氧化碳还原成氧和碳。而这在工业技术上是很难的,但大自然却最大规模地这么干着,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叶子里的叶绿素在阳光的照耀下,从大气中攫取二氧化碳,将其中的碳源吸收入体内,将氧气“吐”还给大气。构成植物个体的碳,主要是经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攫取的,而非从根系所在的土壤中吸取。否则,一棵参天大树长成,必定会在根系下面吸收走一个大约相同体积的坑。可是从没有人看到过这样的植物坑。

全球绿色植物的叶片总面积大到无人能计算得出来。故每日每时,全球都有一半的面积在阳光照耀下进行着聚碳还氧的光合作用。这是全世界所有化工厂的化学反应总和所远远不及的。

如今由于提取能源而造成矿物燃料中的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速度加快。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密度的光合作用也应该相应增强。所以说,植树种草等的植被建设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让那些尚未有植被的荒地长上草或树,以增加大气中聚碳还氧植物叶面积。

可那些寸草不生的地区,其自然环境也往往不适应植物生长。但其中有些地区的荒山秃岭是有改良余地的。比如北京郊区的一些荒山,是因为土地贫瘠,没有肥力。当然施肥是一个办法了。但工程量和消耗的肥料会很非常大。

中国人的习俗往往把葬礼看得特别重。从如今发掘的地下古墓看,中国人曾厚葬了好几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大家都这么厚葬起来,非把土地用光不可。于是人们想到了火葬,并以行政命令强制执行。

可火葬也有问题。以中国如今的十三亿人口计,每年正常死亡人口就得一千多万。以每人一百斤体重计,火葬不但把这十几亿斤,或者说近百多万吨尸体氧化成废气排入大气,而且为烧这些尸体,还有大约同样体积的,由燃料燃烧而成的废气排入大气。更何况人的尸体都是吃了一辈子好东西才长成的一身精肉。就这么烧了,多可惜呀。

故,为了减少由于火葬而造成的废气排入大气,不如废除火葬而改成土葬。让人的遗体中这身好肉化在土壤里成为植物生长的肥料,供植物吸收后长大的同时,其叶面还能从大气中回收碳源,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中国号称社会主义国家,自然公民的生老病死都应由社会负责。如今的改革开放,使公民就业部分的责任回归到公民个人手中,但丧葬仍应由社会负责。

为了移风易俗,先应该在传媒大放特放考古发掘,让尽可能多的公民知道,不管如何厚葬,都逃不了葬后仍被发掘的命运,故不如死后遗体交社会处理。

办法是这样的。在病人进入临终时,院方应有社会工作者向家属提供免费丧葬说明书。其中写明,如果肯让政府来安葬死者,则一切免费。条件是,死者丧服和随葬品不得由无法降解的材料制成,比如金属、塑料(化纤)、玻璃(玻璃纤维)等。

死者遗体装入用可降解材料,如木材或纸浆压制的棺木中运到郊区荒山上的墓园。

墓园管理方在接到社工通知后用挖掘机挖出一个比棺材长度略长的深坑来,并在一头放入一颗待植的树苗。家属在举行完葬礼后,将盛有遗体的棺木放入坑中掩埋的同时,也把该树苗植好。墓园无立碑和坟头,但可在该处平放一块刻有死者姓名等标志的碑,与地面平,以供将来遗属踏青凭吊时辨认。墓园应有永久保存的总登记册。

墓园遍地植草。只在每个安葬处植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荒山墓园就会长成一排排整齐的大树。遗属凭吊时,可拍着各自亲人安葬处的大树,呼唤亲人。同时带些吃喝,在树下野餐,把酒相祭。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8259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