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用一千字说明什么是“中庸之道”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用一千字说明什么是“中庸之道”
芦笛
刚才看见越南人的问题,当真是牛头不对马嘴,国学是根本无法用逻辑整理的,此乃我青年时代就做出的发现,看他折腾,忍不住要来多句嘴。
什么是中庸?老祖宗从来就没给出任何具有逻辑学价值的定义,孔子的解释最搞笑: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这完全是白痴话语,根据头一句话,小人没有中庸,只会反中庸,而根据第二句话,有两种中庸,一种是君子的,一种是小人的,紧挨着的两句话都会闹出这种笑话来,您说这是不是智障表现?
什么都没讲明白,他便发出这种智力含量为零的浩叹: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这都是说中庸之道难以实现,赞其宝贵价值,可到底什么是中庸之道,连个定义都没有,这些慨叹绝对只有白痴才会发,而这就是咱们不得了的大思想家!
到了宋代,程子总算想到该作个解释,人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建立了形式逻辑的基本框架,可直到宋朝中国人还是死都不懂,程子才会闹出这种经典笑话来: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这种“定义”,用逻辑学眼光来看一钱不值,我早在《中国人会思维吗》中指出了。此句语义浅白,不用翻译了吧?那意思就是,不偏不倚就是中,不变的就是庸,中是天下的正道,而庸是天下不变的理。
连粗知形式逻辑的中学生都应能看出,此“定义”无一字而非废话,最大的特点有两个:第一是闹出使用否定形式作定义的经典笑话来,如“黑人就是非白人”然。第二,逻辑定义的公式是“属概念加种差”,例如“平行四边形是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儿“四边形”是上一级属概念,而“对边平行”是“种差”,可程子给出来的却是“道”、“理”这些毫无界定的糊涂概念,而“正”、“定”之类的修饰词完全是文学上的。
这种“定义”,堪称“万能定义”,特点可以是用任何自然科学的定律定理去置换那“中者”,“庸者”,for example:
“牛顿第一定律,天下之正道也,牛顿第二定律,天下之定理也”,换用任何已知定律都绝对能成立。歪?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跟学术毫无关系,不过是文学歌颂而已。
所以,这种定义,绝对只有白痴才做得出来,也绝对只有白吃才敢自称理解其含义。
吊诡的是,恰好是因为圣贤们丝毫不懂逻辑思维,不知道精确界定自己奢谈一世的教义的中心概念,才给了后世强奸犯游刃无穷的空间,随便你怎么解释都行。这种烂事折腾到最后,你就只能靠“约定俗成”的通行理解,将“中庸之道”理解为“执两用中,不要走极端,过犹不及”的意思。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