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答道兄四题,并向读者出试题一道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答道兄四题,并向读者出试题一道
即兴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7/15
文章: 895
经验值: 10271
标题:
答道兄四题,并向读者出试题一道
(951 reads)
时间:
2006-9-27 周三, 上午3:24
作者:
即兴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有关太极拳给于我思维上的启示我准备日后到《罕见》去挨揍。我相信道兄比我道行更深,期盼着道兄的点拨。
关于第一个中正问题,我的理解,在杨式中大部分架式脊椎骨保持“直线”应该是与地面垂直一致的。当然脊椎本身非呈绝对的直线状,在练的时候要有些上下拉直的意思,然而也只能做到有这种意思而已。应该说只要不弯背,自然挺立即可以了吧。虚领顶劲,最多的说法是如头上顶只盛水的碗而不能让水泼出。但初学者会因太注意而造成颈项僵硬的毛病。叫我头上顶只碗,头颈非僵死扭伤不可。还有一种说法是,要像头上被线牵着的木偶那样,头被向上拎着,而全身往下松荡,自然下沉。对此我的体会是,有些如你正轻松地干着什么事,突然有家人叫你一声,你会产生聚精会神的一个瞬间,既不紧张又准备听他说话的这种神情。各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体念,但有两种倾向要避免。一,要挺脊椎,结果把前胸挺起来了。这会造成上身的紧张。二是,听说要含胸,结果弯背了。我认为的中正是,上身垂直于地,头平视前方,前胸放松,后背好像有人在轻轻地抚摸你时的感觉,也就是我所说如气球向外有点张力就足够了。主要还是为了脊椎这根主轴在运动中轴心稳定,防止前后,左右的摇晃。
对于吴式而言,其他要点与杨式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前所述,还有一个偏正的状态。上身前倾时,脚根到头顶要练成一体。杨、吴两架相同的是,无论那种中正,中心轴上端靠意来领正,而下端靠收臀,开胯、圆裆、鼓腰构成的轴承来稳定。不知是否可以这样说,杨式主要是圆柱式的转动,而吴式要应付以腰为球心的全方位球体转动。杨式求稳定而吴式尚灵活。
第二、开胯、(圆裆我认为可能是同一回事)、收臀、满腰要求同时共存。这是连接上下身的中枢,从技击的角度来看,可说80-90%的技击决定于这部分的控制能力。好像没有诀窍或说捷劲可图,只有一句话苦练,静思。许多人都埋怨没时间练。其实,如有心的话,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练太极劲的机会是很多的。甚至我想,太极拳可能正是在总结日常生活中事半功倍的使劲方式与平衡技巧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如道兄所说,做到圆裆,收臀、满腰气沉丹田也就基本可达到了。
第三、我理解的肘膝相对,不是指垂直方向的相对,而是指前伸方向上的相对一致。弓歩时,左右手的前后关系正好与腿的前后相反,不可能上下相对。臂短于大腿,如果采取低架拳式时,像单鞭一类拳势肘膝也难以做到上下相对。否则上身就不得不前倾太多了,怎么平衡得了。我们看到吴鉴泉的琵琶势等带后坐的姿势上身似乎是前倾的。但是,我的体会好像还是尽量上身垂直为好。在推手时,能争取较大的变化空间,有利于引劲落空。但由于这样终止状态时的重心会较后,需要更强力的腰腿,对开胯等平衡控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锻炼手段的盘架从难要求我觉得还是值得的。但是,垂直程度还得以避免肌肉与关节的僵硬为原则。在推手时倾斜程度更当安实际需要而定。记得在学拳时也确有师兄弟问过戴老师,我的架式是否重心太后。戴老师未置可否,安我们师生间的关系看,如果他认为不可的话是不会不及时纠正的。所以,我始终还是尽量保持着上身基本垂直于地的架式,至今未变。当然,各人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去处理,只要适合于控制平衡就行。其实,无论老师怎么严格要求,师兄弟的拳架也总是各不相同的。这有些像人的笔迹不会相同一样。
第四,单腿弹跳,既然是太极推手中的一种保护自身的方法,实质上也应该把他看作是一种击技。如前文所述,练者在跳出前的一瞬间是体念正确化劲方法的重要时机。所以要在受击失衡时适时,安全地单腿跳出,也要遵循有关的太极盘架准则。
如:(一)单腿平衡,(二)意识的松静(三)收臀,开胯,满腰(四)不顶不丢。第一,第二较易理解,第三则靠笔谈难以说清。所以我单就第四条说几句。
如果你太慢跳出就会感到身体被蹩住的感觉,容易跌倒。如果跳得太早就是没尽最大努力化解来劲,太消极地提早放弃了。前者就是顶,而后者就是丢。这是两个极端,我们要取其中,就是要不顶不丢,尽最大努力化解,化解不了则在最佳时际跳出的不顶不丢。这是其他人无法帮忙解决的,只有靠经验的积累。但初学者可能腿的弹跳力不够,腰的控制能力不强,所以可以选择较早地跳出,在太极锻炼中,防止受伤是很重要的。其实,只要确立了失衡时不要挣扎,硬顶,要跳出去的意识,单脚跳出也是不难做到的。要补充一点是,单脚跳并非说另一脚不准着地,而是要分清虚实。实脚弹跳出去着地后,要待虚腿脚尖在实脚前也轻轻点地后,如需要,实脚才作第二次弹跳。双脚一实,一虚地着地也有利于保持平衡,与重心的转换。
最后我想出一道试题,读者可以试一下能否完成:
我看到大部分练太极者在盘架时,经常出现摇动膝盖的情况。在方架中,转体动作是靠转动实腿来带动的。还以弓歩为例,转身是靠转动以前脚根与该腿的胯关节连接线为轴心的转动来带动的,为了维持转动轴的稳定有力,膝盖作为中间的连接点,不允许前后或左右摇动,要保持严格的稳定性。
方架的整套拳架中实腿的膝盖都不允许任意摇动。要达到这个原则,就必须始终保证实腿的膝盖不过脚尖。方架要求从我图例中的弓歩态势,在不准变动前膝位置,不准提高或降低胯位的情况下前移后腿,转化为坐势。读者可以试试哪位能够做到。人们往往把工作中推诿责职,敷衍了事讥笑为打太极拳。我相信做过这道试题的人必定会改变看法的。因为,不知如何提臀,开胯,并且腰腿不够力的人,我敢断言,是不可能通过这道试题的。
谁如果通过这道试题,我想是值得在此网上炫耀一下的,我翘首以待。
作者:
即兴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多谢即兴兄启蒙。
--
邋遢道士
- (13 Byte) 2006-9-27 周三, 上午7:30
(327 reads)
道兄四题提纲挈领,我是按示对初学者作些补述,哪敢对道兄说这些不知轻重的话。
--
即兴
- (63 Byte) 2006-9-27 周三, 上午8:07
(324 reads)
即兴兄过谦,
--
邋遢道士
- (63 Byte) 2006-9-27 周三, 上午10:09
(350 reads)
补充题中要求:后腿进歩时要与上身由前倾到竖直起止同歩。
--
即兴
- (35 Byte) 2006-9-27 周三, 下午8:47
(289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2272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