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太极碎语》(一)——话说四面八方 |
 |
即兴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7/15 文章: 895
经验值: 10271
|
|
|
作者:即兴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太极碎语》(一)——话说四面八方 即兴(曾用名:程蕾)
因为,要涉及具体的太极操练之法了。我须先说明一下,在此所言一切仅是个人习拳心得。决不敢以某一派的代言者自居。所提到的流派名称,只是我自己的认识,那正宗流派应该如何,实不是我的知识可判断的。有不妥之处,务望识者及时指正为盼。
因为,太极原理所涉领域极广,而且,已有不少系统巨著问世。有志研究太极者当以他们的论述为据。在此,我只能如野史对于正史般地对太极作些零星的野述,以供余兴。
要说明四面八方的严格掌握就得先说一下太极的步法。
步法最基本的就是弓歩与坐势,还有一个太极特有的横向移歩。退歩,侧歩和后侧歩,转身进歩等则属基本歩法的变势。由于没有影视资料,这里很难作动态的描述,只能对某些动作的静态为例作些说明。因为,自己缺乏编著的经验,所以,叙述的先后并不一定按照重要性,连贯性来安排。只是据与网友作随意的交流而定。关于太极的一些传统概念,如:“意”、“神”、“劲”、“力”等,将不求精确的定义。而仅以本人在练习时的体念作实用的描述。这与我在《罕见论坛》作理论探讨时,强调精确的概念定义不同,因为,那里是为了搞清理论,而这里是为了便于实练。
先说一下弓歩完成时的形态:
大家都知道杨式太极是采取丁字歩,即当弓歩完成时,双脚非指向同一方向。基本是相垂直如“丁”字形。(是要求基本垂直还是严格垂直,请道兄指教;陈式如何要求,即兴在此求教于幽兄了。)方架则要求采取川字歩,即当完成弓歩时双脚指向同一方向,是并行的。在整套拳架中大都动作完成时,双脚也必定要并行地指向东、南、西、北,或四个正方向所构成的矩形的四个角上。只有少数如,单鞭及分脚等踢腿动作中,有非平行状态出现,但仍要保证每只脚指向四方四角,即双脚间的夹角必定处在0度,或90度或135度之上。这样的严格要求就使锻炼者必须时时意达足底。
杨式太极在弓歩时仍要求保持上身的正直,即中正。所以为保持上身与腰腿连接的舒顺,膝盖必须微曲。但方架拳架有中正与偏正之分。所谓中正就是保持脊椎骨垂直于地面与杨式基本相同。如坐势,单鞭、等式时的状态。所谓偏正最方便描述的就是弓歩状态。弓歩后腿必须伸直。因此,为保证上下身经腰部的连贯一体,上身就得向前倾斜。这倾斜的角度与练者设定的歩矩有关。要点是使从脚根到头顶由90度侧面看,成一条直线。这时两肩连线与弓歩方向垂直。也就是肩膀不能一前一后。当然两胯与两肩必须平行。两肩,两胯必须处于同一平面之上,当然两肩不得一高一低。以此保持身体不发生扭曲现象,并保证整体方向的精确控制。因此,整套拳中每一动作完成之时,身体也就必定面向四方,四角了。整套拳中,手的开合如何处理。有一原则就是肘膝相对。这样,在发劲的时候由脚根至腰至肩、颈以致头顶的意、气、劲就能通畅地连贯一体,并且合使于同一方向。太极发劲时,下等的使于面,中等的使于线,上等的使于点,也即只有控制得住方向才能全身劲往一处使。最高境界便是全身之合力皆集中于对手重心所处的一个点上。这就是锻炼控制方向的最终目的。
这因为主要涉及外形,是最容易说清楚的。至于虚实,轻重,内外,上下……等等因涉及较多的内在因素要说得清楚较困难些。我慢慢试着说吧。我相信,试着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对我更清晰地理解太极也极有益,所以我还得谢谢道兄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网友为我多出考题。
我希望不会因为我没能说清而将原来想学的网友吓跑。其实,读百遍不如做一遍。我相信凭网友们的才智,一动手,什么都能迎刃而解的。下面乘机再谈些带普遍性的议题。
我的经验初学者,因为常将太极与气功联系一体,所以首先会关心怎么呼吸。我的意见,刚开始不要去顾虑呼吸。太极与气功不动,它强调以意领气。补充一点,戴老师为了让练方架者建立明确的方向观念,开始时以教广播操的方式,喊着一、二、三、四、五使学者正确地掌握每一动作的起终位置,然后,在熟练的基础上才逐渐使动作做到舒顺,匀称。这样在建立意识控制的过程中,呼吸会自然地与动作协调起来。一开始便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反而会造成呼吸的不顺畅,精神的紧张,不利于放松。至于气沉丹田,开始也不必太注意。因为,这与神情和上身肌肉的放松相辅相成的。一开始你根本对气沉丹田是怎么回事还缺乏理解,无能力关注。瞎关注反会造成精神,肌体的紧张而欲速不达。
开始的首要任务是放松。太极的松不是散。应该是松而不散。但是,初学稍散些是必然的。一开始的松是为了将长年养成的不适当的用力方式,习惯去掉,然而再建立起新的用力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用劲不用力。我的理解这就是完全在意控制下用活力,而不是失去意识控制的蛮力。大家都熟悉太极“四两拨千斤”的说法,那你还得用四两的力啊。松到变成全身散了架,“骨头没有四两重”的轻骨头怎么成。太极劲是意控制下,来自腰腿获得活力,而不是平常人所用的无意识控制来自肩、手的蛮力。正若幽灵兄反复强调的那样,练太极必须练就坚实的下盘,即腰腿的功力。
记得道兄提到太极与医疗的关系。这我说不清太极能治什么病。不过道兄说练太极改变了他的性格,我想这改变必定使他受益了。否则,即兴这里一说太极他不跳才怪。哪肯准备为我向版主发急,使他满意的性格改变一定对他身心健康有利,我想应该没有问题的。
大家一定知道“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相声演员问那么七十来岁的人笑七下不是要消失了吗。所以还是我听说的“笑一笑,少一少”的说法较合理。那么,我们想一下笑是怎么个状态。不妨你试一下, 绷紧了上身是不容易笑出来的。你只有像弥勒佛那样敞开肚子,放松全身,气涌丹田才笑得出。而发怒的时候必定气积于胸。但为什么狂笑也会生病甚至中风呢?因为狂笑时气必定上涌而不是下沉。只有会心的微笑才最有利于健康。练太极拳正是保持那种笑态。练太极等于每天保持半个到一个小时的微笑。能不健康吗。我还有好多有利健康的理由,让我以后慢慢道来。但是,我还是要重复我在《罕见论坛》常说的那句话,说不说由我,信不信就只能由读者诸君了。
现在,雨定了。我要去做一小时的微笑去了。今天就吹到这里吧。
谢谢。
作者:即兴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确实是练武的。。。 -- 草根 - (98 Byte) 2006-9-17 周日, 上午12:54 (269 reads)
- 字字珠玑, -- 邋遢道士 - (56 Byte) 2006-9-16 周六, 下午10:51 (275 reads)
- 绝对不要狂笑 -- 即兴 - (0 Byte) 2006-9-17 周日, 上午5:08 (232 reads)
- 绝对 -- 邋遢道士 - (26 Byte) 2006-9-17 周日, 上午8:23 (243 reads)
- 道长也练拳? -- 芦笛 - (0 Byte) 2006-9-16 周六, 下午11:10 (255 reads)
- 练。 -- 邋遢道士 - (32 Byte) 2006-9-16 周六, 下午11:22 (269 reads)
- 即兄真是练家子人也。 -- 幽灵 - (170 Byte) 2006-9-16 周六, 下午1:31 (282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