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看剑!骨头边上啃好肉——谈谈日语的称呼问题 |
 |
东京博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10/01 文章: 2957
经验值: 1232
|
|
|
作者:东京博士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昨日,留日出骨师郑若思大虾又对我的连载小说《魂断日本桥》挑骨头了,这块骨头能害得我中止续集,特意写下面这篇专文就说明是至今为止最有水准的一根骨头,当然也因为勾起了我在写98集当时的一阵同样的困惑。
郑大虾先提问我日语的第二人称“姐夫”怎么说的,在我的知识范围内,的确还没有遇见过这种称呼,大部分都是称呼“奥你桑(哥哥)”,或者就是小说中称呼姓氏的“高桑”。
连载小说新年伊始过了100集,其中涉及中文读者不太熟悉的日本的语言表达习惯乃至生活场景一定不少,作品情节还在续集推进中,无法为大家每次脱轨去一一解说,但是关于称呼问题认为有必要今天在此详细谈谈。
按照第三人称的描述日语对“姐夫”有正规的书面语“姉婿(あねむこ)”,这是关系祖合词,直接可以从汉字表述上知道明确的亲属关系,类似的还有“娘婿(むすめむこ)”,“孫婿(まごむこ)”,“婿養子(むこようし)”等等。
如在日大虾罗雀门补充所说,“姐夫”还有通俗称呼的“義理の兄”,这是比较含糊的词冠“義理”与通常的关系称呼的组合,“義理”除了明确否定了后面的称呼并非直系的,并没有指出明确的亲属关系,类似的有“義理の妹”、“義理の母”,“義理の父”等等,以“義理の父”这个称呼为例,否定了不是亲身父亲,但有可能是男性的“丈人老头”,也可以用于女性的“公公”,更可以用来作为自己过房爷的第三人称称呼。至于“義理の弟”同样也有很多可以解释,既可以用于女性夫方的所有比自己年龄小的同辈男性,也可以用于男性的妻方的所有比自己年龄小的同辈男性,至于是自己配偶方的亲弟弟还是表弟弟堂弟弟则无从区分,甚至毫无血缘关系的比自己小的男性称呼“義理の弟”。其他还有比较特殊的“内縁の妻”之类中国没有的称呼,这是不同于妾或姘居的异性,虽然暂时不受法律保护,也不受道德的谴责,这里不再赘述。
不知道诸位是否还记得在五十三集时(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2560455&Parent=2560446)我曾经专门回答过芦笛提问的为何叔叔的妻子我写成姨妈,而不是婶子的称呼解答,当时我就简单地提到了日本有很多称呼比中国简单,比如一个“伊多酷(いとこ)”可以不论性别地囊刮所有同辈的表亲和堂亲的称呼,至于“奥基桑”和“奥巴桑”分别囊刮了所有的叔叔伯伯舅舅和姨妈婶子,甚至连年龄大小都无法区分,更可以称呼任何大街上自己的长辈,只有性别之分而已。
类似的还有拖长了第2音节的“奥基伊桑”和“奥巴阿桑”,这个可以用于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却也根本就无法区分究竟是父方的爷爷奶奶,还是母方的外公外婆。
下面说说日语的称呼与中文习惯的最大不同的问题,留日大虾应该都知道的,啰嗦话可跳过不看。
留日大虾郑若思在向我“咨询”了日语“姐夫”的第二人称称呼之后,立刻认为这块骨头挑得好,因为他立刻提出了“九十八回里聪美为什么会叫高桑“大哥,不,姐夫”?”不能否认这不仅是一块好骨头,而且还是一块骨头边的好肉。
在写这句话前,当初为了表达聪美听到爱米莉与高桑成婚的消息,我是写成聪美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停顿一下后才在电话里说:“高桑,不,大哥。”但是为了按照中文习惯传达一霎那的称呼变化带来的微妙感情,最终我选择了现在的“大哥,不,姐夫”这句话。这是暂时抛开了日语版的考虑,先满足中文读者,中日两国的语言虽然很多使用完全相同的汉字表达,但无法兼容中日两国的文字习惯的地方其实本连载的创作中比比皆是,也是今后翻译改编成日语版的一个课题。
那么日本人日常又是怎么称呼的呢?
简单而言,日语中很少使用第一人称,也就是说日本人很少在句子中频繁地说“我”怎么怎么,那样被人听上去此人主观强调很厉害,语气强硬不顾他人,因此日本人已经养成了自己说话表达观点时不用说“我”如何如何都默认了就是第一人称,最简单的中文“我认为这很好”的句子,在日语中“良いと思います”远比“私は良いと思います”的说法自然,除非你真的此时此刻特别想强调自己不容置疑。
频繁地使用“我”这个第一人称说话,在初学日语的中国人中是一个常见的习惯病,这是受从小中文母语影响的结果,似乎不说“我”怎么怎么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因此通常判断在日华人的年数长短除了听其说日语时是否频繁说“我”这个第一人称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肯定句的结尾说的是否婉转,留有余地,这是日语把暧昧含蓄作为美的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日本人认为营造对话的美感气氛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女性用语。
昨天有个网民质疑道:“在日本,聪明的成年女人不会这样,把自己叫aimili,aimili
那比较是馬鹿女。。。”
我回答他——
现在这个时代的日本年轻女性流行的“可愛らしさ“你根本就不懂。当然你可以保留你的审美观,我笔下的25岁的女主人公究竟算不算成年女人,那是我根据我的社会经历塑造的,尤其是在恋人之间的对话。在工作中和针对高桑以外的人说话时,爱米莉的说话方式完全不同,这种细节,有水准的读者不一定要有日本生活经历,也是不难体会的。
再回到郑大虾当初的质疑,那么日本人在打电话时究竟应该如何说的呢?最常见的就是根本不使用直接的对人称呼,高桑接过电话时,聪美按照日语的习惯不是称呼高桑,而是说“こんにちは(你好)”或者“お久しぶり(好久不见)”或“ご無沙汰しました(久疏问候)”
再仔细观察一下日本的生活场景,日本人不仅极少使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也极少使用,甚至连人称代词也极少使用,国内的日语教学中经常一开始就把“我”“你”“他(她)”对应中文去教,殊不知日语中的这个第二人称代词的“阿那达(あなた)”的使用需要极其慎重,使用不当会被误解为鄙视轻视对方,或者是那种暧昧的男女关系,因此为了避免误解,通常在不是很熟悉和互相都确认没有歧义的人际关系中,不使用第二人称代词的“阿那达(あなた)”,而是直接称呼姓氏后加敬语后缀词,泛指时常见的有“お客様”。
在这里有必要请大家重新回忆为了在小说中塑造日本女性独特的对话风格,尤其是男女恋爱关系中的爱米莉的语言,除了自称“爱米莉”,大家一定会疑惑为什么那么亲密的关系了,爱米莉还一直称呼高桑“您”?其实日语中并没有“你”和“您”这样的区别代词,如果一定要我说日语版小说如何表达,那么应该是“阿那达(あなた)”,所以我上面一段说了,“阿那达(あなた)”这个词并不能完全比照中文的“你”频繁使用,就是因为“阿那达(あなた)”具有亲密男女之间的隐私称呼的作用,我在小说的中文版使用“您”来表达,虽然无法正确传达中日两国语言对“你”这个称呼的区别,但是目的还是想传达日本文化中女性对男性的独特表达方式这一目的的,这里面既有传统的男女从属意识,还包含着日本女性的含蓄和忍之美,当然也流露出爱米莉这个人物的对男主人公的爱情个性。
最后谈谈日本最常用的称呼,那就是对方的姓氏后面加一个尊称的“桑”,当然由于“桑”的使用频度极高,已经没有中国人通常理解上的尊敬概念,但是不用的话,直呼其名却是极大的不敬和失礼,只有警察呼叫犯人会直呼其名,非确定犯都有可能使用“桑”来称呼。有初来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并非故意的在称呼日本人时遗漏了后缀的“桑”而造成的尴尬局面本人就见过好几次。
后缀的“桑(さん)”以外还有“样(さま)”,“殿(どの)”,“君くん”,“将(ちゃん)”等后缀,这里不再给一般中文读者祥说了。有想继续补充的我退场打灯光了。
——东京博士 2006年1月3日
作者:东京博士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最关键的一句话竟然没说, -- 郑若思 - (187 Byte) 2006-1-03 周二, 下午12:49 (221 reads)
- 关于あなた -- 东京博士 - (131 Byte) 2006-1-03 周二, 下午1:04 (216 reads)
- 基本上不错 -- 苗仁 - (100 Byte) 2006-1-03 周二, 下午12:09 (160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