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用均衡价格去批判劳动价值论是无效的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用均衡价格去批判劳动价值论是无效的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用均衡价格去批判劳动价值论是无效的 (403 reads)      时间: 2003-8-06 周三, 上午2:3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有人曾把劳动价值论归结为:在供求平衡和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上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

其价值。该作者引述了马克思的若干论证来证明此归纳。我们要指出,这种归纳是对劳动价

值论,进而也是对政治经济学的误读。如果谁要从均衡价格的方向上证伪劳动价值论,我们

只能抱歉地对他/她说,你的论证毫无意义。如果均衡价格偏离了劳动所决定的价值,要检查

的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你的均衡价格理论。我们的口气是不是太学阀了一些?不是。让我们

来看看原因。



上面的那个归纳:在供求平衡和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上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其价值,说

的是商品价值的测量方法。劳动价值论说的是价值这个抽象的实质。为说明白,我们以物理

学上的“质量”为例。



在物理学上,我们可以说一个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的重量,等于其质量。但是,没有一个

严肃的物理学家会认为物体的重量就是物体质量的定义,或者说实质。相反,物体的重量

要用物体的质量去解释。前一个命题是质量的测量问题。那么质量的实质是什么呢?这就要

提到质量是怎么抽象出来的问题。的确,在最初人们的活动中,质量是从物体的轻重中抽象

出来的。轻的物体质量小,重的物体质量大。但是,人们还没有把重量和质量相等同。至少

在牛顿时代,人们知道重量会随引力常数而变化,会随加速度而变化,而质量不会。在经典

科学时代,人们区分两种质量:惯性质量和重力质量,对应于两种不同的抽象,当然,很巧,

两种质量在测量过程中是相等的。对质量的认识随着相对论的确立而发展。质量被首先归结

为能量(另一种抽象),后来惯性质量和重力质量也被等同起来。



在衡量质量时,对应于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误差。在叙述物理定律时,我们也总会假定

一些理想状况:质量不变或者只在可以预料的方向发生变化。这样,我们理解了许多现象的

共同本质。没有人会指责物理学使用理想的条件,因为物理学不是工程学。今天就很奇怪,

有人指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理想条件的假设,却不知道,马克思也不是在编辑一本普通

会计学教材,而是在研究产生出许多经济学现象的背后的本质规律。



价值是人的活动的抽象,而不是经济学家对均衡价格的字面上的抽象。早在价格产生之前,

价值就在交换活动中存在。认识到价值的本质,只是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阶段。由于商品

交换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个本质就非常容易被发现。抽象活动只可能从可以比较的质

中抽象,那么商品的两个属性,使用价值和劳动,只有后一个质中才可能产生出价值的抽

象,前一个质是没法比较的。这就是劳动价值论的发现过程。顺便说一句,虽然古典的政

治经济学家们发现了这个本质,但是却因为这个本质同许多经济现象相矛盾,而对劳动价

值论做了某些“修正”。他们认为价值不仅包括劳动,还应包括使用价值,这样他们就没

能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始终。他们当然也没能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矛盾现象。只有马克思把这

个本质坚持到了底,也最终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中的矛盾。



我们再做个比喻。比如说一个科学家发现质量的测量中发现,海拔高度、风速、物体的运

动状况都会影响测量结果。那么是把质量修正为海拔高度、风速、运动状态等诸多因素的

复合体呢?还是坚持原先的科学抽象(通过运动变化和重量比较得出的抽象)?古典的政治

经济学家采取了前一种途径,马克思坚持了后一种思路。



回到我们前面的问题。如果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声称在桥梁建设中发现了质量不守衡的现象,

要通过这一现象推翻原先关于质量的科学抽象。如果这位年轻人把他的文章寄给了你-一

位科学杂志的编辑,你会做何反应?我想,你会打回他的文章,顺便附上一个便条:检查

一下你的论证,你肯定在哪个地方弄错了。同样,一位会计师如果也要通过均衡价格去证

伪劳动价值论,我们也只能对他/她说,如果劳动价值论不符合对均衡价格的观察,应当

改正的是你的均衡价格理论,而不是劳动价值论。我们对待他/她比起对待歌猜家来,已经

是很客气了,歌猜家们至少还知道歌德巴赫猜想说的是什么,他/她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则

还没有入门呢!



(劳动价值论的抽象可以被最终抛弃,但这只能在商品交换被消灭之后。抽象在人的活动中

产生,也将在人的活动中被扬弃。)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31390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