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国企搞不好,绝对搞不好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国企搞不好,绝对搞不好   
决战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国企搞不好,绝对搞不好 (452 reads)      时间: 2002-10-23 周三, 上午9:2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半个月前回老家,听到几个40~50岁的人这么一段谈话



一个说:“国企搞不好,领导不用心,工人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积极性”;另一个说:“国企按照现在的思想确实搞不好,按照过去的思想就能搞好,现在的人为自己,没有过去那种为公的思想了,当然搞不好了”



40~50岁的人15年前是25~35岁,25年前是15~25岁,35年前是5~15岁。35年前是60年代,是提倡大公无私的年代,25年前是国企出问题的年代,15年前是正在改革的年代。这些人都有经历,因此其观点必定有一定的道理。不过45年前的50年代他们是没有印象的,55年前的私有制年代他们更没有经历。



既然他们没有经历过,我们可以给他们补上,55年前的私有制年代是农业的年代,不仅国企不多,所以的企业家在一起也不多,钢铁、石油、汽车、机床等更别提了。45年前呢?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年代,是大跃进的年代,是热情高涨但经验不足的年代,60年代是工业飞速发展的年代。



但是,前面那两个人的对话又都是有道理的,国企到最后确实出现了人浮于事,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积极性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保持国企的机制不变,国企将面临普遍的半死不活。所以说“国企搞不好,领导不用心,工人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积极性”有局部真理性。而现在的国企在目前状态下能否搞好呢?这个难说,一部分能搞好,比如领导有方,领导不贪,领导有社会责任心,而企业科研力量强,凭借自身实力在市场中获胜,产品销路好,盈利多,多方共生共存,这样的国企还是有的。但是必定有更多的国企完蛋,这个道理是“国企按照现在的思想确实搞不好,按照过去的思想就能搞好,现在的人为自己,没有过去那种为公的思想了,当然搞不好了”,不错,过去的年代,比如50、60年代是为公的年代,而80、90年代是思想变化了的年代,是公私兼顾,或者说讲究个人利益的年代。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思想占主流,这个时候怎么才能搞好国企?搞好国企又有什么意义?不仅算不上有能力,而且还被看作傻子。于是,面对国企人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少干一点,如何多赚一点,如何瓜分掉,如何吸干国企的血,如何将国企卖掉,如何将国企人才拉出去单干...这种思想状态下能搞好国有企业?难于上青天。



事实上前面两个人的谈话还不足以解释国有企业搞不好的问题,国有企业搞不好除了国企在发展的后期出现的机制问题外,除了国企不符合现在人们的思想外,还有其它因素



比如,私有制是合法的,产权改革是创新的,私有企业是受到鼓励的,有钱人是光荣的。这时作为国有企业厂长的你将怎么搞呢?把企业搞得蒸蒸日上你还是拿死工资?厂长自然不愿意。好吧,改革,厂长负责制,按劳分配,甚至按功劳分配,多劳多得,这回该好一些了吧?还不够好,有更好的办法存在,既然厂长负责制,厂长就有独裁权,厂长搞好了收入提高,但是厂长搞得不好却没有惩罚措施。而在另外一个方面,私有是合法的,那么如果厂长不把能力用在搞好上,而用在谋私上国家怎么办呢?比如厂长在外面又搞了个公司,然后通过贸易手段转移财富转移人才转移技术,国家有什么办法?没办法。



而对于私有企业而言,国家是鼓励的,私有企业还有一些特别的优势,比如不需要办学校了,不需要办医院了,不需要管养老了,事实上在前些年很多私有企业根本不买什么养老保险。也没有什么退休人员,几乎没有什么负担,私有企业在招人的时候就考虑编制,只招必须的人,招人后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随便裁人,而国企则不同,国企负担要重好几倍,人多也不能随便裁。并且,国家对国企审计更加严格,而私有企业则不同,偷税漏税是常态,比如去装饰城买建材基本上不给发票,去电脑城买组装电脑基本上不给发票。由于这一系列原因,私有企业自然比国企效益好,收入高。这时国企的人才纷纷跳槽到私营企业,或者组织一批人另起炉灶搞个新企业,技术过来了人才过来了,甚至连渠道都拉过来了,这时国企能搞好?私营企业可以凭借资本实行资本专制,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资本专制是私有制企业能够发展的一大原因。老板叫你办事你必须抓紧办,不办,一次可以,次数多了,你就面临降薪水或者辞退。而中国的劳动力过剩,私营企业不愁没有劳动力,因此在私营企业里,除非员工工作的不耐烦了,否则必须服从老板,而国企则不同,国企厂长现在可以辞退工人了,但是在很久以前,工人并不怕领导,大家收入平均,最低收入也可以保障生存,于是做什么都懒懒散散的。



如果搞公有制按劳分配是个好办法,问题是私有制合理合法之后,按劳分配就不如按资分配了,按劳分配就不如搞私有制盈利更快了。所以,我认为目前要搞好国企希望很小,需要很多条件的配合,比如按劳分配,比如领导有社会责任感,员工有危机感,员工有社会主义理想,不为了更高的薪水跳槽,领导的收入跟盈利挂钩,经营不善要受罚,禁止厂长负责制下的变相私有化。严惩贪污受贿。摆脱企业办社会的负担等等等等。这些条件很难满足,但是如果搞好国企又必须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可能吗?极个别的企业是可能的,但是多数是不可能的,20年来,国有企业的人才都快跑光了,技术创新能力丧失大半,人员仍然过剩,内部机制仍然不顺,国企老总们一心为公的很罕见了...



在另外一个方面,私有化又带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失业,比如贫富分化,比如养老教育医疗的没有保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这么一个办法,就是加强税收,既然私有企业搞得好了,那么对他们收税来解决社会问题。这个办法的效果如何呢?一方面社会保障是需要的,不保障社会稳定将出问题,而在另一方面,据说社保基金亏空的十分严重。也就是说税收部分连满足最基本的保障都存在压力。私有企业不办社会的政策现在导致了社会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采取的办法是出售国有资产,通过出售资产弥补社会保障基金。这么一来国企成了出售的对象。国有企业还能搞好?我看不能。



至于出售之后企业将搞得怎样是另外一个问题,我这里仅探讨在国企在目前形势下搞不好的问题。不过,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现在尚有国企可以出售,国家还可以通过出售来弥补社保的亏空,将来呢?将来出售什么?出售私企?私有企业合法后,国家也没有权力出售私企。现在的税收不够社保,这说明国家对私企缺乏控制力,将来国企变外企或私企了,国家反倒更有控制力了不成?况且中国的人口过剩,社会保障永远是个问题。况且都搞私企后私有企业之间竞争必然导致利益下降。总财富能否增加还是个问题。而私有企业以自身为本,其公益作为必定有限。资本家并不是靠社会保障生存的。如果,最后出现的是这种状态国家将如何呢?也就是国内出现了300000家私有企业,效益很好,但是这些企业只能容纳3亿人,而其余的10亿的效益不好,需要社会保障,而国家又无法控制资本家,无法大幅度提高收税,结果将如何。前几天电视里搞拍卖,拍卖的机器居然有62、68、72、84年的,还都能用。场中有两个人频频举牌,看样子是私营企业老板的样子。我很吃惊,我本以为68年的设备是落后的生产力呢。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2091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