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闲侃一夫一妻制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闲侃一夫一妻制
蓝极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闲侃一夫一妻制
(980 reads)
时间:
2001-11-22 周四, 上午3:02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闲侃一夫一妻制
蓝极
按照Merriam-Webster的定义,一夫一妻制(monogamy)是指“一生中(或一段时间内
)结婚一次(或拥有一个配偶)的风俗”。因为在生存和遗传上的明显优越性,在很多
动物--如鸟类和部分灵长类--中单配偶的方式比较普遍。
一夫一妻制是正常的吗?事实上当今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类文化群体(不是指总人
数)采纳该种婚姻形式,大多数是一夫多妻(polygyny),少数是一妻多夫
(polyandry)。一夫多妻在犹太-基督文化传统里尽管常常受到指责,却在“旧约”
的经文中有充足的理由。伊斯兰教里明确说男人可以与四个女人结婚。
一夫多妻有何益处?在一个重视传种接代等生物特性的文化里,对男人来说,该习
俗可以拥有尽可能多的子女,尽可能多的家庭经济财力,因为在一个简单的文化结
构中多妻的家庭可以拥有精细的家庭职责分工,当然不是当今的社会职业分工。
在基督教出现前,多婚性(polygamy,同时与两个或更多异性同住)在Semite血统的
族群中较为流行,主要分布在近东,在印度、希腊或罗马则较为少见。然而,即使
在多婚性普遍的区域,也基本局限于群体中的少数,如贵族和富人。但离婚后重新
结婚在几乎所有群体中却是很普遍的。
那时候,女性在一夫一妻的家庭中的地位很低。在一些野蛮部落里,女人可以通过
被掠夺或购买成为妻子。即使在象希腊和罗马那样发达的文明区域,妻子一般被当
作丈夫的财产或事实上的奴隶,而丈夫也并不象妻子那样为婚姻的忠诚所束缚。在
离婚时丈夫一般也不必给予妻子同等的权力和权利,流产和杀婴也很普遍。罗马法
中甚至给父亲予其孩子的生死大权。在一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丈夫与妻子可以自
由分离,因此家庭的稳定性较差。
在基督教出现之后,对教义的阐释方式逐渐把婚姻当成是神圣的契约。从实际的角
度来说,随着社会的演化,在一个结构复杂的群体中拥有多妻越来越不现实。首先,
受孕时基因组合的方式决定了男人与女人在这个世界中的人数的大致相等,于是在
一个社会的组合中不可能让所有人拥有多妻。其次,在经济上只有富人才有能力拥
有多妻。从伦理上讲,多妻制明显是对男女权利平等的挑战。从家庭的稳定性上来
讲,多妻的家庭会有妻子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在社会稳定的角度上说,
一部分男人的多妻必然导致另外一些人的无妻,当一定的平衡出现倾斜之后,冲突、
暴动乃至战争难以避免。
因此,在一个文化发展到一定复杂程度后,即使没有宗教的推动(比如受儒家文化辐
射下的情形),一夫一妻制从很多方面出发都有着某种合理的因素。这还可以用现在
流行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从数学上展示该制度的理性基础。有兴
趣者可参看后面联接处的讨论。
即使在没有明显法律或契约般婚姻的社会里,一段时间内的一一对应关系仍然是主
流。在中国云南宁蒗县永宁乡与四川盐源县左所乡之间的海拔2685米的泸沽湖一带,
居住着摩梭人。他们被当成是人世间的“女儿国”--“母系社会的活化石”--中的
成员而受到游客们的向往。因此那里常被描绘成《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山水人
天浑为一体,清静至洁,是那些崇尚“反朴归真”者的理想之地,正在申报成为世
界文化自然遗产。
到那里的游客不仅仅是忘情于高原上的湖泊和山峦,更好奇的是摩梭人的“走婚”
制度。现在中国土地上只有摩梭男女不受婚姻法约束,不需要结婚证而合法地生育
子女。当今发达文明无一例外地采纳一夫一妻制,而摩梭人就属于那三分之二的非
一夫一妻文化群体。聚居在永宁约七千人的摩梭族群据说是传说中隋唐时期东女国
的后裔,仍具有母系氏族时期对偶婚特点的阿注婚姻形态,“男不娶,女不嫁”,
时间上从一两天到数十年不等,数量上可自愿与一二人结为阿注,也可以与更多的
人偶居,不来往即可解除阿注关系。双方各自居住在母家,家庭由血缘为纽带的母
系亲属组成,财产由母系血统的成员继承,子女均留母家,随母姓。男子的身份是
舅父或舅祖父。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和生产管理上是主持人,享有崇高的地位。
摩梭人本来在四川境内东南部居住的人数,比分布在滇西北要多,同时他们一直在
争取成为中国的第57个民族而努力。据说在关键时候,四川的摩梭人为了自身利益,
坚持自己的祖先不是摩梭人,而是回族的一支。而滇西北的摩梭人数太少(不足两
万人),中国政府也一直没有批准他们成为摩梭族,尽管他们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
有着独特文化的独立民族,而不是隶属于纳西族的一部分。
曾经有过一个社会生物学上的经典例子,那是John Hartung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期用关联性来度量一个男人与他女人的子女和他姐妹的子女的亲密度。当他女人的
子女属于他本人后代的概率小于1/3时,与发达文明社会的习惯相反,他常常将财产
遗赠给其姐妹的孩子,而不是自己家庭中的子女。Hartung收集了22个分布在世界各
地的一些部落中女子婚外性发生的程度与子女财产继承的关系,显示了那个临界值
1/3的显著性。他当时可能不知道摩梭人的存在,因此没有将其列入他的统计数据当
中。我在想,以舅父或舅祖父身份存在的摩梭男人自动将财产遗继给姐妹的子女,
是否也反过来从统计的角度说,摩梭女人至少有2/3的可能与多个男人交往?
就算是在一个男女之间没有法定契约的群体,爱和不爱可以是很随意和洒脱的事情,
但我想,也许摩梭人没有别处风行的殉情故事,也许走婚制让摩梭人平添了“此处
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豁达,但是,爱的嫉妒和追求的失落,对外部世界的好奇
和选择的取舍,也会充斥在木楞屋的圆木之间。伊甸园式的诗情画意只能存在于文
字中,而“走婚”给处于一般婚俗形态中的人们张成一个收缩自如的想像空间。而
事实上,随着旅游业的发达,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增加,生活和教育的改善,摩梭人
从比较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到正式结婚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
尽管如此,还是听一听泸沽湖畔木楞子房的花楼里传来的笛子声中动人的女声吧:
阿哥哟,阿哥哟,
月亮才上西山头,
你何须慌慌地走?
人世茫茫难相爱,
相爱就该到永久。
火塘是这样的温暖,
我是这样的温柔,
阿哥哟,阿哥哟,
你离开阿妹走他乡,
别再忧愁哟......
朋友哟,朋友哟,
你不要走,不要走,
绿水牵衣,青山低头,
泸沽湖处处把你挽留。
朋友哟,朋友哟,
你慢慢走,慢慢走,
前路漫漫,岁月悠悠,
别忘了在泸沽湖的时候。
11-21-2001
http://www.hackvan.com/pub/stig/deep/Monogamy-as-Prisoners-Dilemma.html
>Monogamy as Prisoners Dilemma
摩梭女郎的风采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390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