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禁止贸易,林则徐错了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禁止贸易,林则徐错了吗?   
石坚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禁止贸易,林则徐错了吗? (250 reads)      时间: 2002-9-09 周一, 下午10:5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鸦片战争的起源有两个。表面的原因是林则徐禁烟,根本的原因是中英贸易不平

衡。



十九世纪初,英国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大为提高。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出现生产能力大大超过消费能力的现象。以英国当时的极端贫富分化,不可能

在本国范围内消费足够的工业产品。内需不足则必然导致追求海外市场。中国是

当时的世界首富。就像今天的第叁世界工业国家的产品拼命想打入美国市场一样

,英国也拼命想打入中国市场。



问题是,中国当时是一个在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的国家。由于没有快速和低成本

的运输工具。英国的工业产品在运到中国后相对于中国的本地产品并无价格和质

量上的优势。所以乾隆在诏书中说“天朝无所不有”并非夸大之辞。更要命的是

中国当时不但对西方产品一无所求,而且还对西方出口大量的茶叶,丝绸和瓷器

。这导致金,银等贵金属从西方流向中国。贵金属不象现在的美元,不是可以随

便印的。英国人自然懂得如果长此以往,英国的国库就会被吸干的道理。所以一

而再,再而叁得遣使来华要求通商。



然而即使中国开放通商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英国产品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

劣势。英国认为唯一能扭转这种局势的就是向中国推销鸦片,使中国人依赖于毒

品。所以,种植和贩卖鸦片是英国的国策。英国虽然在本土禁止鸦片,却在印度

大量种植再贩运到中国。到道光时,贸易形势终于逆转,所以林则徐要在奏章中

说“无可征之银,无可用之兵”。才要禁烟。



英国人对自己贩毒其实是相当心虚的,而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也感到由衷的恐惧

。当收到林则徐禁烟的消息,对前来诉苦的毒品商人的训令是“女王陛下的政府

,不能支持不道德的商人。”但是接下来就收到中国政府断绝与英国的全部贸易

关系的消息,于是国会才以微弱多数决定出兵。这个微弱多数的背后,除了有对

自身道德立场的怀疑,更有对中国武力的惧怕。



现在很多人都指责林则徐失策,不应该与英国断绝贸易,以至激怒英国。这是典

型的崇洋媚外。盖中国乃是一个主权国家。主权国家与谁贸易,不与谁贸易完全

是符合当时乃至今天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就好比美国二战前对日本禁运,二

战后又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一样。中国当时对英国也不过是进行“经济制裁”而

已。



问题是,实行“经济制裁”是要有实力的。强盗硬要向你推销他的黑货,你只关

起门来是不行的。鸦片战争就是强盗打进门来,用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要你买东西

,而口口声声得还要说是为了维护“自由贸易的原则”。要真是自由贸易,当然

要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才行。



这一场战争,中国和英国都不知道对方的实力。但英国对自己的实力有清醒的认

识,而中国却还沉迷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所以英方不知彼但知己,中国却是即

不知己又不知彼,当然要败。



随后所签的《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中第一款申明停战。第二款开放五口通商。

第叁款割让香港。第四,五款规定赔偿被没收和拖欠的鸦片款。第六,七款规定

军费赔偿。第八,九款规定释放被中国捕获的英军战俘,毒品贩子和汉奸。第十

款协定关税。第十一款规定外交礼仪。第十二款规定英军撤出日程。第十叁款规

定条约如何生效。



通观条约正文,英国不但没有停止鸦片贸易的愿望,而且要求赔偿被林则徐没收

的鸦片。从条约正文看,除了要割地赔款,似乎没有什么不平等的地方。但正文

之外还有附约。1842年,两国签属《善后章程》八条。 第二年,又签《五口通商

章程》十五条和《虎门条约》二十条。



在这些附约中,规定了英国单方面享有领事裁判权;军舰可在五口停泊,保护侨

民;可以在五口建立租界;中国以后给与其他国家任何利益,也应同时给与英国

即所谓利益均沾。这些才是真正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惨痛的。它标志了中国在近代衰落的开始。今天总结历

史,可以指责中国闭关锁国,但西方的“历史学家”们硬要标榜英国在鸦片战争

中的“正义”与“被逼无奈”,真是“又要做婊子,又要立贞节牌坊”。而某些

中国人跟在后面论证“自由贸易的原则”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了。





附:中英南京条约全文



1842年8月29日



〔中〕耆英〔英〕璞鼎查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

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回所属家眷,寄居没海之广州、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

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

例,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叁、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

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

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饮差大臣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将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

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补偿原价。



五、凡英国商民,在粤省贸易,向例全归额设商行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

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300万元

,作为商欠之数,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钦差大臣等向英国居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

水陆军费洋银1200万元,大皇帝准为补偿。惟自道光二十一年6月15日以

后,英国在各城收过银两之数,按数扣除。



七、以上酌定银数,共2100百万元,此时交银600万元,癸卯年6月间交

银300万元,12月间交银300万元,共银600万元。甲辰年6月间交银

250万元,12月间交银250万元,共银500万元。乙巳年6月间交银2

00万元,12月间交银200万元,共银400万元。自壬寅年起,至乙巳止

,4年共交银2100万元。但按期未能交足,则酌定每年每100元应加息5

元。



八、凡系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皇帝

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国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

伺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誊录天下,恩准免罪。凡系中国人为英

国事被拿监禁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

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

: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

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某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

,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

,必当平行照会。



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奏明字样。



十二、俟奉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600万元交清,英国

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

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



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

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关,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

不复占据。



十叁、以上各条,均关议和公约,应俟大臣等分别奏明大皇帝□笔批准,及英国

君主判定后,即速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是以另

缮二册,先由钦差大臣等及英国公使,盖用关防印,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

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1006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