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人蒡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文笔雅致感觉细腻的随便先生,在谈到五十年代中期后期的中国时说:
"那时是‘同志们勇敢前进,斗争中百炼成钢’的时代".
那首苏俄歌曲,确是反映着那个想要"走向光明路"的"火红的岁月".
大约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苏俄的革命歌曲就塑造着一代代革命青年的情操.
苏俄革命时代的东西,固然继承了西伯利亚大平原的漫无边际的苦难银灰色-
譬如"伏尔加纤夫曲",也仍与欧洲热情迸发走极端的心胸一脉相承着,
他们从"前夜"得的优雅现实少而从"牛氓"得的激烈理想多.
说也奇怪,我们尽管已深深地厌弃那个时代的理想和主义,
但一听那的旋律,却仍有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美感.譬如"送别歌"的境界,
就好象读毛老头"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词带来的情绪一般-
尽管是隐藏着帝王霸气邪气流气,却还是有博大充沛之感,如列子御风.
与之相反,文革结束后歌颂周恩来的歌,总脱不了士大夫的矫情凄切,也没有原则的深沉;
而歌颂邓小平的歌(如"春天的故事")就更等而下之,好象赵孟(兆页)董其昌的字一般,
媚俗而无骨.大约是美学上宁其狮子般恶而雄美,不可蛤蟆般善而癞丑的道理罢?
革命,有一种烈火去污的快感;
为理想主义的清教使徒的献身,有一种升华天宇的澄明.
而今是商业时代,是自由个人主义靡风汤汤的岁月,诗歌一旦没有了雨果的浪漫气度,
在巴尔扎克式的小家庭院的利益解剖刀下,自然就俚俗,就只好喊终结了.
痛苦的是生活在从革命到商业时代转换骑缝线上的一代:
在以往深入骨髓的革命美学与眼前无孔不入必须顺应的世俗人性哲学间摇摆拉扯,
直到人格分裂.
这大约也是今日无能再以类似百年前的革命精神,
去革中共这个最残酷野蛮的官僚资产阶级命的更深层原因罢.
历来朝廷爱"采风",郑为淫声国基动-就如孔子以无邪编诗经一样.
呜乎,革命已骑黄鹤去,中土唯余商业流.献身情操不复返,黄尘百年浑悠悠.
凤兮凤兮,且效鸡鸭之乐兮.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