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提上来再请教林思云先生有关“形而上学”的几个问题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提上来再请教林思云先生有关“形而上学”的几个问题   
古迷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提上来再请教林思云先生有关“形而上学”的几个问题 (411 reads)      时间: 2002-7-19 周五, 上午2:2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阁下曾在《形而上学的陷阱----答老芦系列之一 》谈到“形而上学的错误”,老古提出疑问和看法的跟贴较晚,想来林先生没有看到,现在借阁下答樊叫兽重申类似观点的提醒,在此提上来请教。



  林先生说:【要回答老芦的问题,首先要从形而上学(metaphysics)谈起。以前我们在中国大陆受教育的年代,形而上学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但现在的中国学生学不学形而上学就不得而知了。所谓形而上学,是指一种思维方法。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它只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某一事物的存在,忘记了它的产生和消灭;看到了事物的静止,忘记了它们的运动。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说起来谁都明白,以为傻子才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可是我们自己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形而上学的陷阱,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在历史问题上,人们也经常会犯形而上学的毛病。我认为老芦提出的第四个问题,似乎就凝聚了不少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未能辩证地看待革命这个问题。】



  老古对此有以下几点疑问和看法:



一、“以前我们在中国大陆受教育的年代,形而上学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老古恐怕比老林早几年受教育,此后也一直在大学工作,对过去的古董又一向有兴趣,却从来没听说过“形而上学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因学科而异,中国大陆“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只在“德育”和“体育”方面。这“德育”方面的课程过去统称“政治课”,主要分为三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共运史。其实这三门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核心和主线,最初还介绍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相关学说,后来干脆就被简化成了中共对于马列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宣传──哲学以毛导师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为主,政治经济学是毛导师所推崇的苏联教科书(《政治经济学大纲》?)的中国修改版(社会主义部分以毛的只言片语为核心),国际共运史基本是“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共党史”三阶段。从老林的叙述可以看出,“在中国大陆受教育的年代”,大约就是这个“简化”时期,以上有关“形而上学”的表述完全出自《矛盾论》就是一个证明。哲学课尤其是《矛盾论》中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否定,与“形而上学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恐怕不是一回事吧?



二、“所谓形而上学,是指一种思维方法。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矛盾论》中说:“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老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令人叹服。但是,老林似乎没注意到,毛导师在《矛盾论》中只是从否定的方面介绍“形而上学”,并没有全面介绍这门学科,其实犯了他自己在文中反复批评的“片面性”:“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为此,老古觉得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形而上学”这个“被告一方”之“森林”。

  “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兼科学家亚里斯多德哲学论文集的汉语译名,原名是tameta ta physica (metaphysics),意思是“物理学之后”,因此也被直译为《物理学后诸篇》,据说是因为将亚氏的有关哲学14卷论著集成一册放在其《物理学》之后而命名,内容是讨论事物的本性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也就是所谓超出物理感觉的“抽象理性”即“哲学”问题,因此后人也有人干脆意译为《哲学》。古汉语中没有“哲学”这个词,是日本人借古汉语中“哲(人)”的涵义,给philosophy创造的译名;相当于“哲学”的学说一般称之为“道”,如《易经》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最初译亚氏著作者(有人说是翻译大师严复先生)由此以《形而上学》为译名,显然在于“道学”早有其它涵义,此处用之则易令国人误解。亚氏的“形而上学”其实主要是与柏拉图的“理念论”(或“唯理论”)相对的,按照列宁的说法,几乎处处“显露出辩证法的活的萌芽和探索”。

  “形而上学”被后人作为哲学名词,大约有四种涵义:

1。广义的“世界观”或“宇宙观”:研究事物本性的哲学,包括存在论、宇宙论、认识论。

2。玄学:研究感官所不可及的东西,如神、灵魂和意志自由等。

3。唯物主义(贬词):一些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唯物主义(materialism)的物质观等于玄学,是超感官、超经验的。

4。反辩证法(贬词):a)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开始以此称呼违反“辩证法”的哲学方法,b)他的学生马克思开创“唯物辩证法”后主要用来称呼“机械唯物论”,c)此后马克思主义派将冠以“庸俗”的“进化论”以至“形式逻辑”都包括在内予以批判,d)最后毛导师《矛盾论》中有关的只言片语就成了中国大陆一段时期的经典定义。

  “形而上学”作为一门课,要么是以亚氏著作为专题,要么是指上述前两种涵义之一,而后两种涵义至多也就是“形而上学批判”而已。据老古所知,即使在当今的中国大陆,也只在很狭隘的范围内才仍然将“形而上学”限于第4涵义,更不必说是毛氏定义。难道象多数人一样直接用“机械论”一词来表达不是更确切明了吗?



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说起来谁都明白,以为傻子才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老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错误”,显然只是毛导师的一面之词,这和当年批判“宇宙有限论”、“心理学”、“遗传学”等科学的错误没有什么本质不同。讨论问题,不讲这些科学倒没什么,但是不知“形而上学”的好处,以至连“形式逻辑”都不要了,恐怕正是没有修过“形而上学”这门课的问题吧?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7313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