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烟案大诉讼的省思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烟案大诉讼的省思
易大旗旧作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烟案大诉讼的省思
(785 reads)
时间:
2001-11-16 周五, 上午1:12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烟案大诉讼的省思
·易大旗·
由美国四十个州联合起诉的“香烟官司”,月前终于以三大烟草公司低头为结局。烟
商同意在未来二十五年内共赔偿3685亿美元,并在12年后完全禁用尼古丁,以换取
一份免遭集体控诉的“和解协议”。
这宗世纪诉讼方尘埃落定,亚太及欧洲的一些国家也闻风而动,与其说急欲分享这块
数千亿美元的大饼,不如说是世界禁烟志士的宿愿终于光明乍现,如“亚太拒烟协会”索
偿100亿美元,却是要求美国烟商捐给世界卫生组织。受害至深的日、韩、台及东南亚
各国,也将各自斟酌提出相应的索偿方案。这里唯独听不见的是中国大陆的声音。
这也难怪,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香烟消费国,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好在
中国香烟的品味尚未被其他国家嗜之成癖,否则中美这对老冤家倒要成为国际被告席上的
难兄难弟了。
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洋烟之祸”,但在三亿多烟民里洋烟的消费量毕竟份额甚少,而
且就算举目皆见洋烟的影子,也赖不到老美的头上,因为国家进口洋烟有所限量,仅为宾
馆酒楼和“友谊商店”提供,而事实上满街满巷摆卖的洋烟,九成都是走私进来的,试问
何以走私货去控诉西方烟商?有本事先把自家的篱笆补起来再说。不过,以大陆如今靠走
私而获利的“连锁”集团,个个来头比天大,那些货包说不定就是从军舰、军机上卸下来
的,谁又敢太岁头上动土?要说美国烟草商对中国最大宗的正式贸易,偏偏是要拯救中国
烟民那薰制得象“五香薰干”的一对肺叶的,那就是向中国提供大量的香烟过滤嘴原料,
九十年代又提供了生产技术。
如此说来,中国人要告老美,是没门的。大陆每年死于香烟之祸就有50万人,用于
嗜烟病人及吸“二手烟”的受害者的医疗费用高达2000亿元。苦主们要兴讼,和烟厂
去练,是练不出名堂来的,只有控告政府,才算是找对了罪魁祸首。
中国政府大概是全世界唯一鼓励民众吸烟的政府,尽管它从来未曾公然去宣传,但从
烟草种植、生产和烟厂的建立及产品的行销,早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就一步步地由政府推
而广之了。这里引用庄则栋自己撰写的《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一书中的叙述,在196
3年中国乒乓球队出征捷克世乒赛前夕,周恩来、陈毅、贺龙在中南海武成殿设宴以壮行
色,请看这段绘形绘声的描写——
“这时,邓颖超同志见队里有人吸烟,她笑着问:‘你们运动员里有人抽烟吗?’
‘没有。’大家回答。
‘教练呢?’
‘有人吸。’
‘我是反对吸烟的,吸烟对身体不好。’邓颖超关心而又坦率地说。
‘请人家吃饭,你别反对吸烟嘛!’周总理笑着反驳道。
‘在这个问题上,我和总理有分歧。我们俩是行动上一致,都不吸烟,思想上不一致
。’
‘烟酒税利大,抽一点可以,对国家有好处。’周总理接着说。”(《庄则栋与佐佐
木敦子》第256—257页)
这就是新中国建政之初就定下来的国策。在旧中国,抽烟者比起美国今日已大大萎缩
的烟民数目还要少。而目下中国三亿多国民嗜烟,便是政府的“德政”,真是遗祸至烈!
从毛到邓,中南海终于迎来了不吸烟的君主江泽民。而这时中国的财政对烟酒业依赖之深
,已不可逆转了,大陆全国税利大户的百家大企业,前20名非烟即酒。譬如云南玉溪烟
厂,仅此一家就占去全省财政收入的67%。第八个“五年计划”统计下来,烟草行业创
收税利2532亿元,比“七五”期间翻了一番。现在大陆从种烟草到收购、加工、生产
、批发、零售的烟草行业从业者,竟有一亿人之多!(见大陆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论坛
》)以目前烟草业占去全国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来计算,这一亿人偏偏是劳动生产率最高
的,真是教人不胜感慨。
如果中国五花八门、如山似海的香烟产品涌向世界,那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图景!幸而
,极偶然的文化歧异令中国卷烟的品味与世界潮流不甚合拍,自清末涌现在中国的卷烟厂
,都是洋人的资本,那时候所谓的洋人主要是指英国人。英人是焙烤红茶的发明者——尽
管茶叶原料是用鸦片向中国换来的。他们对焙烤技术的醉心,遂扩展到烟草加工中来,烤
过的烟草吸起来劲头不那么冲,恍如“吐气如兰”,大概也以为经此一烤,烟叶里的有害
成分随之锐减。后来科学昌明,实验证明英式之深度焙烤,反而令卷烟里的焦油成分剧升
,其他有害物质也不减反增。香烟妨碍人体健康之首恶不是尼古丁,而是焦油。此后英国
有所改进,烤得不那么狠了,但仍需顾及国民的传统口味,所以国际上英美两大流派的品
味区别主要就在于如何去焙烤,美国香烟烤得最少,吸起来似乎“杀伤力”颇大,其实为
恶的程度要轻不少。最糟糕的是中国卷烟,因为它全盘继承了早期的英式深度焙烤技术,
足见这“烟文化”的格局一定下来,再“反帝反殖”也无济于事。
有趣的是,中国不用向大英帝国割地赔款了,却“以德报怨”地救活了英国的两家企
业,一家是三叉戟飞机制造厂,另一家就是“三五牌‘卷烟厂,这两间大厂原本都要关门
大吉了,全赖中国解囊济急,大手笔地采购,这才缓过气来。诚然,三叉戟厂也微有不悦
,该款飞机从未出过事,仅有的两起都是中国人惹的祸,一是林彪座机折戟沉沙,二是文
革中一位不知何故而悲愤欲绝的飞行员驾着它冲撞中南海,好在这个“神风突击队员”对
北京地形不熟,未能得逞,却机毁人亡。三叉戟厂商两次都曾提出派人协助调查空难事故
,均遭竣拒。后来中美解冻,中国人看中了“波音”,就跟三叉戟“拜拜”了,也不知那
间工厂如何存活下去,大概只好自祈多福了。唯有这“三五香烟”却是鸿运当头,真是枯
木逢春!三五牌既满足了开放改革后中国人对洋货的好奇,其品味又介乎大陆国货与美国
香烟之间,遂将风行全球、不可一世的“万宝路”比下去了。虽则在西方别国的烟摊上几
乎见不到“三五牌”的影子,在美国只有唐人街才有得卖,但有中国这市场就够了,它居
然到北京和上海设厂,真是气煞国际烟霸美利坚!
然而,中国的烟民数量和香烟生产滚雪球一般地翻番,毕竟不是拜洋人所赐,造成举
国吞云吐雾之生态奇观的是北京政府。其决策源于共和国草创之初,更完备于邓小平时代
。改革开放年间,几乎一切经济领域都被松绑,呈现多元,只有烟草业是最彻底的“计划
经济”,在1991年更通过了《烟草专卖法》,将国家的控制予以强固。去年九月,国
家烟草专卖局的法规司司长代表政府发表了清晰的国策说明,烟草业“高度集中,垄断经
营”是政府一贯的做法,他认为,烟草业创造巨额财政收入是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
这种社会舆论,“不仅是过激的问题,甚至起误导的作用”。他说对各地陆续开始禁止在
公共场所抽烟,国家烟草专卖局是赞成的,但禁烟宣传要“客观、公正、科学”,全民戒
烟是一个“渐进过程”;他说国家在经济起飞初期,极需建设资金,烟草业占国家财政收
入的十分之一,正是举足轻重的资金来源……
他说得如此坦白,使得笔者的任何旁叙都成了多余。然而事实是无法回避的,198
9年中国烟草税利为240亿元,同年因吸烟造成的经济损失(疾病、病假工资、医疗费
用)却达270亿元;1995年烟草税利增至590亿元,同年因烟祸造成的经济损失
更高达720亿元!
由此想起,美国月前的世纪大诉讼,是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多年来不依不饶地和财大
气粗的烟草商抗争的结果,在此之前,政府从未打赢过官司,这次至重要的突破口,是从
法律上逮住了几年前烟商方面的证人作了“尼古丁不会令人上瘾”的伪证,从而一举扳倒
了三大烟草公司的超级巨头。反观中国,烟商即是政府本身,谁练得过他们?
或许“九五”计划胜利实现之际,中国烟草行业贡献的财富又再番上加翻,中国烟民
的数目将要逼近四亿大关了。
美国的这轮反烟大胜,不知对中国人有什么启迪?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7761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