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缺乏常识的活标本──再评樊教授的搞笑杰作(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缺乏常识的活标本──再评樊教授的搞笑杰作(二)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缺乏常识的活标本──再评樊教授的搞笑杰作(二) (981 reads)      时间: 2002-6-23 周日, 下午2:26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缺乏常识的活标本(二)



──再评樊教授的搞笑杰作



芦笛







非独立知识分子接着往下批:





<< “常识”例二:



民主社会“资本家的收入远远超出工农大众,而知识分子的收入也高

于普通工人。……因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是按付出的资本加劳动量来

加以分割的,而知识分子的复杂劳动应该折算为倍加的工农的简单劳动。”



“独立知识分子”自称,他清扫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在青年时代就完成

了。可这段“常识”是彻头彻尾的马克思主义。这种“常识”俺早就

《戏侃》过了。 老独声明不读樊弓,看来是真话。>>



要等到看了证据才相信我说的是真话,光这句话就暴露了此人心术如何,这一点我从他苦苦逼我承认与伪民运人士有私仇时就看出来了。这儿学教授一句:老伪当初捧我说的肉麻话“看来是真话”,他迷芦文到连我野帖上的屁话都能记住,让我暗自佩服。对不起他的是,我不但没看过他的《戏侃》,而且自从写了《六招》后便再没看过他的下作。连这次撕文都是要撕一篇才看一篇,先把他的下作拷下来,然后看一段撕一段,撕到哪里也就只看到哪里,到现在还没去看他此文下面说些什么,遑论他以前的文章。我之所以敢不看就放撕樊文的话出去,是他那《五招》的特级网上笑话让我吃透了此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伪知识分子。



老芦确实在青年时代就完成了清算马克思主义的任务,总的感觉是他的经济学里有许多正确的东西,但所谓“科学共产主义”和唯物史观完全是伪科学(根据樊式第一大定理,伪科学也是科学,伪真理也是真理)。所以在某个领域或某个问题上的“彻头彻尾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恒等于荒谬。不过我得承认,经济学是我的最弱项,而那似乎是老伪的最强项。如今我以下驷对他的上驷,所恃者一如既往,只有基于常识(即“18岁前的偏见”)之上的严谨合理思维而已。



老伪反驳说:



<< 自由市场经济中,任何人的所得都是来自市场交换。满足物以

稀为贵的供求准则。当资本家还是当“工农大众”完全是个人选

择和优胜劣汰的结果。没有什么理由认为资本家命中注定要多拿

一份。“独立知识分子”只看到成功的资本家腰缠万贯,就贸然

当成常识。事实上,“资本家”作为一个整体,失败的往往多于

成功的,因此整体上说,所得是否多于工农则未必。>>



这里短短一段话,诡辩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谁也没说过“资本家命中注定要多拿一份”,这完全是老伪往别人嘴里塞话的故伎重演。但资本家就是要多拿一份,这不是什么命中注定,而是资本主义分配规律决定的客观事实,连西方保守的经济学家都不能不承认这一点,而老伪却连这都敢否认,于是便暴露了他的双重属性:非独立的伪知识分子,用鲁迅的话来说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一个人真诚信仰民主,相信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就得倒到资本家怀抱中去,抹煞良心,连起码的事实都否认。作为伪知识分子,他“乏”到以为天下人都是可以任意愚弄的白痴:失败的资本家难道还是资本家?莫非“资本家作为一个整体”竟然包括那些尝试过但从未成功进入商品生产流通的人以及破产后退出商品流通的前资本家?这算是什么经济学?难道樊弓第一大定律也要搬到经济学中来:“没开的企业和关闭了的企业也都是企业”不成?



所谓资本家阶级,当然是指所有正在发挥资本家功能的人的动态总和。把流产胎儿和阵亡者算成是活人,由此组建一个鬼魂部队,由此得出“(资本家)所得是否多于工农则未必”,这种论证方式之无耻,我还真是做梦也想不出来!就算把“流产儿”和“死人”算上,将试验而未成功的人以及破产的资本家的现收入计入全体资本家现收入,把变成了资本家的工人的前工薪收入计入全体工人的现收入,经过如此无耻“加权”后,作为严谨的经济学家,你总还得给出个失败资本家的一般比率,再根据利润在劳资之间的分割,算出到底哪一方拿的多吧?岂是“则未必”这种想当然的话就能糊弄过去的?!



“当资本家还是当‘工农大众’完全是个人选择和优胜劣汰的结果”则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偏见(亦即偏离了客观立场的错误认识),难道天下首富查尔斯王子生下来口里就插着金匙,也“完全是个人选择和优胜劣汰的结果”?难道父母的家产和社会地位的差别不会决定竞争起点的高低?最起码的,穷人家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总不能跟洛克非勒家的比吧?初始条件天差地隔,你让他们怎么个自由选择自由竞争法?



下面的话就更加让人难以置信了:



<<而且,企业亏损时工资照发,资本家拿负数工人拿正数,怎么能

说“永远要远远高出工农”?至于“知识分子的复杂劳动应该折算

为倍加的工农的简单劳动”作为常识和规律更是好笑。底特律的几

十万汽车工人平均工资高过数学正教授。文学历史系教授的平均工

资更低。可以说,大多数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高于脑力劳动者。自由

市场经济的“常识”是:谁稀缺谁的收入高。“独立知识分子”马

克思主义余毒没有肃清,此处可见一斑。连“剩余价值”、“简单

劳动”、“复杂劳动”这些早就被现代经济学所抛弃的概念都上来了。>>



第一句话简直让人无法相信,企业亏损时工资照发,资本家拿负数工人拿正数?那企业还不得破产?难道企业亏损时资本家的第一反应不是缩小生产规模,遣散(lay off)部份直到全部工人?莫非被解雇的工人还能拿原薪?看来老伪心目中的资本家都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



本人不懂现代经济学,不过前段在杂志上看到经济学家黄有光和杨小凯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似乎那剩余价值概念尚未被抛弃。不过这不说也罢。这里想说的是我青年时代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清算。我觉得,他揭示的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观念在原则上并不错,错的是误以为剩余价值按资本和劳动力分割的资本主义方式是错误的。其实,要创造利润,这两者缺一不可,因此,资本和劳动都该分一杯羹,资本家因为既投入资本又投入计划经营管理的复杂劳动(包括承担风险在内),当然所得要远远高于工人。这生产的结果是劳资双方都获利,这也就是为什么咱们要磕头作揖去请外国资本家来剥削咱们的原因。随便去问国内哪个工人,他能不能像外国老板那样住五星酒店、坐协和机回国度周末,你就知道“资本家所得”是不是“永远要远远高于工人”,而亏损时人家还会不会把你当父母一样供养起来。尽管如此,不但工人仍然愿意进外资企业被剥削,而且整个国家都因为人家带来资本而迅速富裕起来了。这就充份证明了资本主义分配的合理性,根本用不着像老伪那样去抹煞良心捏造事实。



至于所谓“复杂劳动收入等于简单劳动收入的倍加”其实也不过是有无资本投入造成的差别。在西方生活的人都知道,律师和大夫是收入最高的两个行业。如果这是老伪说的供求关系造成的,那其他人难道是傻子,不会蜂拥而上去干那两行?价值规律早就指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某样商品紧缺,价格上扬,就刺激大家去生产那玩意,导致价格下跌。自由职业者的劳动力市场难道又不受那规律支配?但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投下巨资去学医或法律,而这就是这原始投资决定了后来的回报的优厚。



以上说的只是一般规律,当然有例外。例如著名艺术品跟别的劳动产品不同,不但没有折旧损失,反而价格还与时俱增,这似乎只能完全用供求关系来解释,严格来说是一种有价格无固定价值的商品。有趣的是好酒也是这样,但那似乎又不能完全用供求关系解释,似乎是保存的那段时间也算生产周期,其间商品价值增加了。更反常的是歌星球星的超高收入,我看那不是任何经济学原则可以解释的。



老伪披露其他消息更是惊人,底特律汽车工人平均收入高于数学正教授,那您为什么不去当工人,却要当教授呢?我可是作过好几年的工人,到现在都怀念那劳力但省心的神仙日子,真想不通您是犯了什么贱,要当这stressful的臭苦力。至于出租汽车司机收入高过脑力劳动者则更是您的独家新闻。我这儿就有个同事的女婿是出租车司机,他拿的可还不如我们单位的技术员多。您说的别是90年代的国内吧?



下面老伪的的招数越出越奇了:





<< “常识”例三:



“资本主义的精神就是追求高效率带来的高利润,因此,一

切私有企业都必然雇佣尽可能少的职工,去实现尽可能大的利润。”,

因此,“资本主义的天然倾向是关闭亏损企业,提高已有员工的

个人生产率,从而制造失业大军。”



这又是哪门子“常识”来着?资本主义的精神就是高利润。如果

多雇工人能够多创造利润就多雇工人。如果减员增效更有赚头就

裁员。根本就没有什么“必然”。而且,经济学上的失业并不是

资本主义的必然现象。美国现在的失业率是百分之五点几,高出

经济学上的全民就业标准不超过1%。而且仅仅是经济衰退才发生

的现象。>>



头几句话虽然有问题,还不是那么严重。的确,“资本主义的精神就是高利润。如果多雇工人能够多创造利润就多雇工人。如果减员增效更有赚头就裁员”,不过老伪居然只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复杂的资本主义生产,这种胆子大概只有文革炼出来的“废钢铁”才会有。



从主观意图上来说,资本家并不想裁员。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决定了要追求最大效益(这正是资本主义强过社会主义的地方,是它的生机所在),所以“一切私有企业都必然雇佣尽可能少的职工,去实现尽可能大的利润。”这里说的是员工的人均生产率,不是员工绝对数量的增减。



学老伪讲初中代数,我在这里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明:假定某企业雇用一百人,生产十万元产品。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率的波动状况,可以有如下几种情形:1)市场需求不变,而生产技术改进了或是管理效率提高了,只用九十人便能完成原来的生产任务,此时资本家必然裁去十人,因为要保持原来的工人数,必须去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而这预投入一般高于雇用十人所获利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只会裁员,生产规模保持不变。2)生产效率提高到九十人便可完成原来产量,而市场需要增加提供的利润到可以保持原有人数,则雇员不变,生产规模增加。3)如果市场需要增加产生的利润不足维持原有人数,则资本家还是裁员,生产规模增加。4)如果市场需要增加获利超出维持原人数,企业增员,生产规模增加。5)如果市场需要下跌,生产率不变,则资本家裁员。6)如果市场需要下跌,生产率增加,则资本家裁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是否裁员,基本上取决于市场需要和生产率之间的互动,前者决定了生产规模增减,间接决定是裁员还是增员。需求增加时仍然可能有裁员发生,而需求缩减时则一定裁员。除了经济危机或战争等非常时期外,由于新技术的不断采用,生产率一般总是上升的,但市场需要却有涨有落,两者的延时基本差不多,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失业大军似乎是必然存在的。



以上讨论还没有计入因新技术的引入而淘汰不称职的雇员。一般来说,培养旧有雇员学习掌握新技术意味着额外投资,不如解雇旧手,另顾熟悉新技术的工人。这样做的结果是造成了社会上一群固定存在的失业工人,他们因为年龄大、生活困难,无法再去为自己进行智力投资而适应新时代。凡是在西方生活过的人,似乎都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除此之外,上面的讨论也忽略了人口压力。如果适龄劳动力人数的年增长率高过经济增长率,这就意味着失业现像肯定要发生。反过来,劳动力人数呈零增长也未见得就能消除失业,如果人均生产率的增长抵消了增员需要,则已存在的失业大军照样不会消失。



老伪据说是数学家兼经济学家,而且口口声声不离供求关系,却连我这个外行的这点分析能力都没有,居然看不出市场需要对就业的制约影响作用,实在让人拍案惊奇。



令人乍舌的是紧接着的惊人的思维错乱:



<<欧洲失业率高不是因为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制

度下搞社会主义的结果。越是完善的资本主义,失业率将越发接

近“全民就业” 水平。道理很简单:失业率一旦升高,劳动力价

格则下降,于是价格引导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再导致就业率回升。

当失业率升高而劳动力的需求不增往往是 政府干预劳工市场,导

致市场扭曲的结果。>>



如此说来,美国20年代和30年代为什么还会出现可怕的大萧条?莫非那时他们搞了社会主义?没有总体市场需要,还谈什么劳动力市场需求?口口声声清算了马克思余毒,却要用人家的价值规律解释劳动力市场,而且竟然会忘记后者受总体市场的制约,这实在是人类可能想出来的最大笑话!30年代大萧条期间,劳动力价格跌到一钱不值,为何没有“引导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再导致就业率回升”,而要靠凯恩斯主义救命,靠“政府干预劳工市场”来复苏?是个正常人都想得出来:产品没人买,劳动力再便宜,雇来干什么?开济贫院、施粥厂?



下面错误倒没上面那么严重:





<< “常识”例四:



“根治腐败的有效手段其实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法治。”



老独以为这个常识只有他才懂,于是洋洋得意地讲常识课。对此,

本网虫已经在《银锹行动》里面作过论述。不想重复。只需指出,

这既不是老独的新大陆,也不完全正确。从长远来讲民主制度是

“根治腐败的有效手段”中的最重要组成部份。原因很简单:绝

对权力绝对腐败。专制是绝对权力,因此专制最终一定腐败。证

毕。这不也是常识吗?>>



老伪应该庆幸我没去看他发现的“银锹新大陆”,否则肯定又要在全天下大大的丢上一回脸。 不过好在他练得一脸好功夫,在闹出那个“无穷小量”的超级笑话来还有脸以数学教授之身“洋洋得意地讲”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说起来,老伪也不是一无所知,人家还记得几句名言,可惜这次他只剽窃了阿爵爷的半截话,前半截是“权力导致腐败”。民主国家政府掌握的虽不是绝对权力,但没有权力就无法run 一个国家,所以如果要以那名言为指南,则恐怕要作出“民主国家也有腐败,只不过不是绝对腐败”那让老伪无限痛苦的结论。



至于“专制是绝对权力”这句话倒确实是老伪发现的新大陆。只是本人愚昧,搞不懂您那“绝对腐败”是怎么定义的。江共现政权当然是专制,新加坡也是专制,毛共也是专制,国民党也是专制,满清皇帝也是专制,莫非这些都是“绝对权力”,毫无差别?所以,你那“证毕”的话,一如既往地说早了些。迄今为止我看到这俩字的地方,似乎都只证明了一个伪学者那彼此相得益彰的轻狂、傲慢、无知与愚昧。



至此,老伪便欣欣然地得胜回营了:



<<结论



爱因斯坦的确是人类智慧的化身。“常识是18岁前积累的偏

见”,何其精辟!“独立知识分子”讲授的所有“常识”,都

没有逃出老爱的掌心。所以呀,常识课还是免了吧。该下课啦。>>



爱因斯坦可能确实是人类智慧的化身,不幸的是就连这么一个智慧之神,都让非独立知识分子弄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话。由此看来,愚昧比智慧更有power,破神比造神容易得多。而最容易的破神术,还是让愚昧的崇拜者去盲目歌颂他的错话。





<< 再说,用“常识”代替论证,恐怕是“独立知识分子”

的发明。我读过的文理科学术文献不算少,实在记不起来有

谁在论文里常识来常识去的。说来也是,18岁以前积累的偏

见怎么上得了台面?本坛数学高手极多。稍有数学训练的人

士都知道,常识只能用于初步思考,不能代替论证,因为常

识常常是错误的认识。如果常识可以用来作为根据,那么哥

白尼真是该死。太阳绕着地球转,是任何眼睛长在鼻子上边

的人天天都看见的常识不是?老哥连这都看不出来?>>



在网上宣讲常识,大概可以算作是我的发明吧,这恐怕跟非独立知识分子在“学术论文”中使用推破汽车的蹩脚比喻作为推理基础、以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作为革命的“数学模型”一样荒唐。我和老伪的区别是,我不但不以此为荣,反而以此为耻。两年前,我在《也谈所谓“芦笛现象”》中说:



“我不过是个票友,对国际关系、社会学、政治学毫无研究,却去奢谈国家大事。而且,我所谈的东西,无一不是西方妇孺皆知的常识。可笑亦复可悲的是,这种西方人无不觉得乏味透顶的陈词滥调,竟然会在网上掀起狂涛恶浪。共鸣者闻所未闻;而反对者切齿衔骨,竟然到了诅咒我死的程度。令人气短的是,我引来‘三次围剿’的谬论--对台海危机的看法;对‘六四’的评价;以及对孙文的评价,无一不是‘茶杯里的风暴’,无一不是常识与无知的较量。……世无常识与道德,遂使老生常谈变成惊世骇俗的奇谈怪论。“芦笛现象”的出现,是本民族的无可奈何的悲哀与耻辱。它只说明了一件事:这个民族已经昏庸虚弱到连接受常识的官能都丧失了。”



非独立知识分子竟然昏庸虚弱到用樊弓五大定理那种昏话来和我的常识较量,而且更昏庸虚弱到自以为得胜,实在是这段话的最好注脚。



<<我跟“独立知识分子”的最大分歧,不在于我们之间的观点

差异,而在于对各自自身的定位。我在《盲人摸象新解》里面说

得很明白,本网虫是摸象的盲人之一。而且,我相信每一个知识

分子在上帝面前都是一个盲人。我最多只能摸到大象世界的皮毛,

闻到点屁臭。因此我不会聪明到去证明谁摸到的象鼻子不是大象。



“独立知识分子”则相反。认为他摸到的才是常识,才是大象。

如果你摸到的跟他不一样,那你就是连常识都没有,他轻则给你

上课,重则把你“扫荡”掉。>>



这段话大概是非独立知识分子的《一评》的主题思想,到时再评论吧,省得重复。这里只想说,非独立知识分子一如既往,陷入自相矛盾还不自知:他这篇搞笑杰作的主旨,不就是想证明我“摸到的象鼻子不是大象”么?可怜他连话都没学会说囫囵,连这么一句简单的话都要说错──象鼻子不是大象,只是象的一个器官。



<<爱因斯坦的另一句名言值得重复:人的愚蠢是无穷的。



声明:此言不是骂人,因为我发现:樊弓可能也是人。>>



“可能是人”的樊弓如果真的是人,读完了我的评樊系列后当会对老爱的名言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芦笛的另一句名言是:人的伪善可以是无穷的,引起的恶心也是无穷的。



反“扫荡”不叫“反”,叫“评”;骂人不敢承认,还要作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声明,您说这算什么事,呃?



【全文完】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8512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