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要不要再学一次俄国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要不要再学一次俄国
曹长青文章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中国要不要再学一次俄国
(378 reads)
时间:
2002-6-12 周三, 下午11:5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2002年6月11日 3:19:16 (京港台时间)
曹长青:中国要不要再学一次俄国
【多维新闻社11日电】曹长青专稿/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国到底向哪个方向倾斜,几乎构成了近代俄罗斯的全部政治历史。
17和18世纪之际的俄国最伟大的沙皇彼得大帝曾力主向西方倾斜,他主张全盘西化,走欧洲式的富民强国之路。彼得大帝曾亲自到西欧国家实地考察,然后运用他的帝王权力,强行改革,那些拒绝穿西装的官员竟要被革职,甚至杀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中国人也有一场要脑袋还是要“辫子”的改革和选择,也有一次向西方倾斜的机会,但很快被日本侵略和共产党暴力建政打断了。)
但彼得大帝的梦想被沙皇帝制自身的腐败,以及后来列宁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变成了恶梦,共产党掌握权力竟长达70多年,把俄国建筑成“古拉格”和奥维尔笔下的“动物农场”。
从彼得大帝致力西化至今,200年过去了,俄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西化”,把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作为样板,要融入欧洲。但这次不是新的沙皇在主导,而是俄国人选举产生的总统普京,在领导俄罗斯继续彼得大帝的梦想。
最近这种“融入”有两个标志:一是俄国和北约联手,成立了“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常设机构。当年俄国是北约主要敌人“华沙条约组织”的领导者;而今天,不仅敌对消失,而且结成军事联盟。英国外交大臣史卓对此评价说,“这是冷战的葬礼”。
另一个标志是,俄国和冷战时最大对手美国握手言和,成为战略伙伴。美国总统布什两周前访问俄国,和普京签署“削减战略核武条约”,把美俄的蜜月期推向高潮。布什把它称为“美俄关系进入新时代”。
普京为什么要继续彼得大帝的梦想?简单地说,这是因为俄国精英们终于认知到,这是可能使俄国成为真正世界强国的唯一道路。
从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要改革共产党开始,俄国人就开始认识到,列宁式的乌托邦失败了,它不仅没有使俄国真正强大,而且人的权利被剥夺,俄国人成为共产制度的奴隶。戈尔巴乔夫意识到了俄罗斯的火车头必须驶离《1984》的车站,他曾有一句明言:“行程已开始,火车驶离站台”。虽然戈尔巴乔夫仍不是很清楚终点站在哪里,但他要寻求“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而不是《动物农场》的兽道主义。
正是戈尔巴乔夫启动了“火车”,才给了叶尔钦机会“扳动”道岔,使俄罗斯完全驶离共产制度,开向容忍、多元、自由、民主的方向。
但叶尔钦身上有著强烈的“北极熊式”的民族主义血液,而且那种“俄罗斯大国地位和形象”的惯性,也使他无法摆脱俄罗斯仍要和美国平分天下的霸主心态,虽然现实是俄罗斯已今非昔比,地位完全下降。因而叶尔钦时代的俄国外交战略,和北京一样,也是主张世界“多极化”,并试图通过和中共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来潜在抗衡美国,使西方承认俄国是世界“一极”的地位。
普京上台后,则展现出不同的领袖风格,他经过克格勃的严格训练,纪律性强,不浪漫,非常务实。他开始时提出“欧亚并重”:向欧洲融入,向亚洲拓展,并仍追求凸显俄国大国地位的“多极化”外交政策。
但很快莫斯科的精英们就发现,这种“多极化”外交是行不通的。因为俄国已不是原来的“大苏联”,它过去缺乏本钱和西方对抗,现在则是完全没有。卡特政府时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在《外交事务》季刊发表长文指出,俄罗斯正处于十字路口,向哪个方向选择,对俄国的前途,以及世界战略格局都有重大影响。
普京去年正式访问美国之后,莫斯科似乎已做出选择,要走彼得大帝的道路,向西方倾斜,以欧洲为样板,改革俄罗斯。
从美国部署导弹防御问题上,可看出克里姆林宫现实外交的端倪。俄国先是强烈反对,并和中共联手在联合国通过决议杯葛美国,但转眼间普京一百八十度转弯,默许美国单方面退出(不是修改)原来和俄国签署的“弹道导弹条约”。北京被冷落。
这次普京又进一步,要向美国部署导弹防御提供技术,和华盛顿共同研制,等于再次把中共抛弃,因为美俄如联合部署导弹防御,中共现有的20枚长程导弹,将完全失去战略威慑作用(美俄核武数量占全球90%)。
俄国做出这样向西方倾斜的选择,还和莫斯科精英对和中共关系的重新认识有关。虽然俄国是中共武器的最大销售者,但“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副所长、中国问题专家塔林指出,由于俄国国力衰弱,中国则上升,越来越多的俄国精英对中共保持警惕,判断北京是潜在敌人。他们评估说,北京和莫斯科的关系是以最后中共获利、俄国损失为代价和结果的。
另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是,莫斯科决策层的主要智囊们,视自己为欧洲人,他们是以自己是欧洲人这种心态来看待亚洲及与中共的关系。
莫斯科的精英们已痛苦地认知,现在的俄国仅是个二流国家,只有通过和美国及西方的合作,而不是对抗,才能获得使俄国重新崛起的经济援助,及政治环境。正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白尔夫国际事务和科学中心主任阿利森教授(G. Allison)最近在民间研究机构“尼克松中心”研讨会上所说,“虽然俄内部仍有极端民族主义份子,但从整体看,美国能够谨慎处理和俄国的关系,俄罗斯民众已基本接受了美国是世界唯一超强的这种新的世界格局。”
布什访问莫斯科之前恶补俄国课,读妥斯陀也夫斯基的小说(布什夫人最喜欢的俄国作家),但前苏共领袖赫鲁晓夫的孙女、现在曼哈顿“新大学”(NSU)担任教授的尼娜.赫鲁晓夫(Nina L. Khrushcheva)评论说,“布什应该读纳博科夫的书,因为它代表著未来在哪里,而不是过去。”《纽约时报》则对此评论说,像妥斯陀也夫斯基一样,普京是个民族主义者;但普京也像纳博科夫一样,知道俄国缺少什么,西方能提供什么。
尼娜.赫鲁晓夫则描述和断言:“俄国更向西方倾斜,西方也更接受俄罗斯。”戈尔巴乔夫说的那个“行程已开始,火车驶离站台”的方向已完全确定了。
多维新闻网http://www.chinesenewsnet.com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0856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