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女性的矛和剑---对生命的痛惜 |
 |
茉莉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女性的矛和剑---对生命的痛惜
茉莉
每年十二月十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都有一支向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致敬的游行队伍,在夜色中举着火炬,行进到获奖者下榻的酒店前热烈欢呼。在酒店阳台上向祝贺的群众挥手的,曾有过好多位杰出的女性。
按照传统,战争与和平似乎是该男人们管的事情。历史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战争都是男人发动的,但第一次推动和平运动的却是女性---直接孕育出生命的女性。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女性们为制止一场又一场毁灭生命的战争发出恳求,展开过一次又一次的非暴力抗争。她们不愿持矛持剑,在与野蛮的抗争中,她们的矛和剑,就是对生命的痛惜,对和平的真诚信仰。
近几十年来,由于《联合国人权宣言》对和平概念做出了新的阐释,把对人权的尊重视为和平的基础,因此,更多的女性投入到人权工作中去。在回顾诺贝尔和平奖百年历程时,笔者盼望,中国那一群为人权勇敢抗争的“天安门母亲”,有朝一日也能来到挪威,与他国杰出女性一样,接受火炬游行者给予她们的祝贺。
爱心比智力更重要
在捍卫和平与人权方面,爱心比智力更为重要,同情他人的天性比高深的理论更为可贵。一系列获奖女性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按诺贝尔本人的意愿,第一个有资格获和平奖的,应该是他的老朋友贝莎·冯·苏特纳———一位奥地利女性、欧洲国际和平运动的主将。然而,由于贝莎谴责热衷于战争的祖国,遭到许多有权势的人仇视,加上当时的北欧还有歧视女性的风气,一直等到1905年,她才获得早该属于她的和平奖。
1979年,穿着印度传统莎丽装的阿尔巴尼亚人---特里萨修女,在奥斯陆做获奖演说。这位天主教徒自己没有孩子,但她把一生奉献给印度贫民区最穷苦的孩子和难民,为那些最孤独、最悲惨、濒临死亡的人捍卫尊严。
从为妇女的平等权利而战斗,到为世界和平与裁军而工作,1982年获奖的瑞典人阿尔瓦-米达尔女士,其和平思想植根于北欧的民主宪法原则中。她是一位活跃在联合国的外交家、一位著书立说的研究者,但她仍然是一位母亲,她关心的是:我们是否想让子孙后代在这个充满核战争危险的地球上生存?。为此,她作为不结盟国家的代言人,向超级大国施压,要求他们采取裁军措施。
在九十年代初期,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缅甸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一位有两个孩子的亚洲女性,用以表彰她“用非暴力的手段来反抗一个以野蛮为特征的政体”。由于被缅甸当局软禁,昂山素季未能出席奥斯陆的授奖仪式,由她的儿子亚历山大替母亲受奖并发表演说。在《不再恐惧》一文中,昂山素季说:“不是权力导致了腐败,而是恐惧导致了腐败。”在为缅甸争取民主的抗争中,昂山素季表现了她的大无畏精神。
扎一条鲜艳的头巾,身穿民族传统的绣花上衣,来自危地马拉的玛雅印地安人里戈贝尔塔-门楚,在1992年奥斯陆的讲台上,传达被压迫的印地安人的声音。
一个家庭主妇获奖的故事
在笔者接触的人权组织中,女性成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大赦国际组织,其骨干成员不少是知识女性,她们为抵御日益增长的野蛮与暴力而抗争,为因种族、宗教和政治见解而入狱的人提供人道主义帮助。
与大赦国际组织一起,在1977年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是发起北爱尔兰和平运动的两位女性———梅里德-科里根和贝蒂-威廉斯。她们在被宗教冲突撕裂的那个地区,倡导了一个叫做“和平人民”的和解运动,竭力抵制群众性的暴力活动。
这是一个家庭妇女的故事。1976年8月10日,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街上,贝蒂-威廉斯在家里听到了枪声和汽车撞击声,她急忙赶到现场,那里是一片恐怖的图景:一个年轻的共和军战士因为被追击,受了致命伤,他的汽车撞倒了一个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孩子。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三个孩子的死亡使悲剧显得格外惨重。当时贝蒂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站出来反对所有的暴力和恐怖。于是,她从一家走到另一家,对已经麻木绝望的北爱尔兰人呼吁:“人民必须自己对暴力喊停!”
从那天起,贝蒂和三个孩子的姨母梅里德宣布“和平人民运动”的创立。以对邻人的爱,朴素真诚的贝蒂说:“每一场战争中的每一个死亡,都代表着生命的不必要的浪费,象征着一位母亲劳苦的被践踏。”
“天安门母亲”将当之无愧
和上述诺奖女性得主相比,中国的“天安门母亲”有着同样的勇敢无畏,同样的爱心和怜悯。十几年前,她们为生命被残害而哀哭的声音,曾经被全世界倾听。但她们不曾停留在哀哭,不曾被痛苦所击垮,而是誓言"见证屠杀,寻求正义"。她们的活动,从对"六四"血案的单一关注,发展到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关注,对人权与和平的追求。这样一群因共同命运而聚集起来的悲愤的母亲,已经成为一代勇敢的人权活动人士。
在纪念六四12周年时,丁子霖、张先玲等111位女性发表了《天安门母亲宣言》:
“我们曾经在地狱般的黑暗中呻吟,曾经在几近枯竭的泪海中挣扎;我们也曾经被恐惧与绝望所压倒,曾经被流言与冷漠所吞噬。但是,我们终於站立起来了--在我们儿女倒下的地方。”“我们既然已经站起,就绝不再躺下。我们蒙受深重的苦难,但这苦难沈积在我们心底的,已不再是牙眼相报的偏狭与仇恨,而是对道义与责任的一种承担。”
多年来,她们的人权抗争包括:搜集六四死伤者名单,披露屠杀罪行,采取行动寻求法律正义:强烈抗议六四人道捐款被扣:成立“六四”受难者对话团,要求与中国政府领导人进行平等的对话,要求调查“六四”血案公布死者姓名和人数、追究法律责任:致函中国领导人谴责迫害陆文禾:敦促中国最高检察院依法控告李鹏案:发表公开信强烈要求取消“六四”罪责者李鹏参与千禧年大会的资格:---。
目前,天安门母亲群体已经成为“亚洲受难者和失踪者家属联盟”的成员,并且在世界民主运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获得颁发给亚洲的"民主勇气奖"。天安门母亲运动群体形成以来,在一些人权组织的协助下,已经举办了许多国际活动,如,在网路上开办天安门母亲运动网站、在香港举办演出演讲、音乐会,通过各种形式和资料介绍"六四"血案情况,给年轻的学生举办民主教育活动,等等。天安门母亲群体还委托代表,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活动。
对抗当局的弥天大谎和社会的集体失忆,天安门母亲群体已经为人权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相信,如果诺贝尔和平奖能够早日授予她们,对于弱小的中国人权运动,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001年12月15日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