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由王丹主持的蒋品超大型诗文集<呼唤英雄>新书发布会成功举行 |
 |
武汉蒋品超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由王丹主持的蒋品超诗文集<呼唤英雄>新书发布会成功举行
<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台湾日报>“新唐人”“东森卫视”报道
一本从海外进入中国网络对中国当代文学及社会思潮产生深远影响正被美国台湾经济文化办事处提名参选台湾“总统文化奖”的蒋品超大型诗文集<呼唤英雄>新书发布会7月9日下午3点在美国洛杉矶台湾经济文化办事处成功举行。
新书发布会由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六四学生领袖王丹主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统计系教授吴英年、原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因全、长篇小说<天安门情人>作者安田分别对此书的传奇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它对中国文学与社会的影响与意义作了翔实的介绍与高度的评价。
主持人王丹说诗是用生命才能写出的东西。蒋品超的诗之所以感人震动人心在于它贯注着诗人全身心的真诚。他的诗不象中国诗坛有些所谓的诗人丢弃人本性的东西而在此之外或迷恋于肉体或流连于空洞的文字游戏。都说诗人狂,不狂不诗人,今天我们来这里就见证一下诗人的狂。
吴英年教授主要从去年引动全球瞩目的google在大陆封锁敏感人物与敏感消息事件以蒋品超为研究对象谈起,阐明这一事件背后的特殊含义。去年9月16日,因大陆内地网友提供的消息,美国动态网在网发布研究报告指出,google在重返中国市场两星期后在大陆的搜寻引擎封锁了“蒋品超” 。此一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同一天,在中国内地,中国诗坛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在内蒙古风景如画的额尔古纳市举行了中国新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诗歌评奖活动“明天额尔古纳新诗双年展” ,其中最重要的获奖诗集诗人伊沙的诗集<我的英雄>是与蒋品超<呼唤英雄>等系列作品在网交流与决斗的现场作品,唯一的诗歌评论奖作品李少君的<草根性与新诗转型>是与蒋品超<中国诗坛的悲剧:伟大诗人失去了伟大的读者>在网交流的现场作品,另外入围长诗奖的作品沈浩波的<致马雅可夫斯基>是与蒋品超<不幸本拉登>决斗的作品。主张“反思历史、关注政治、悲悯民生”反大陆意识形态的蒋品超与主张“下半身写作” (写肉欲)大陆意识形态下的伊沙、李少君、沈浩波在网争论与决斗引起中国诗坛强烈震撼,而与争论的双方有关的重大事件竟在同一天发生,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巧合。其中幕后的意义让人回味。
刘因全教授从诗歌的整体内容与风格上阐述了蒋品超作品的价值。他说蒋品超的作品,融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重、白居易的晓畅于一炉,流动着中国诗歌鼎盛时期的唐代三位杰出诗人的血液。有的诗,他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哭了起来;有的诗,他读着读着,不由自主拍案叫绝,笑了起来,惊得家人莫名奇妙;有的诗,则让他定在那里,陷入一种宁静;有的诗则让他心里面打破了杂货罐五味杂呈。他说我在这里这样讲大家以为我在吹,以为我是蒋品超的朋友所以在帮朋友讲好话。不是,这是我的亲身体验。蒋品超的诗不需要人吹,只需要人看,你看了,你就会如我有相同的感受。他不止是一个民运诗人,他更是一个充满大爱的悲悯诗人;他不止是吟风咏月的风月诗人,更是深入生命内在的性灵诗人。这个时代需要他的诗,作为人也需要他的诗。这个时代视而不见他的诗,是这个时代的可惜;人们不看他的诗,是人们的可惜。如果人类还需要诗,蒋品超这些诗就应该被传诵。
作家安田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回应了吴英年教授提到的蒋品超与大陆诗人们争论的史事,并对蒋品超的作品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说他曾接受蒋品超邀请一起去到大陆网络,与那里的诗人们作过交流。当时已经是此次争论的末期,在蒋品超与伊沙、沈浩波、于坚等大陆诗人争论的影响下那里已经出现了中国诗坛现在很有影响力的“垃圾派” ,蒋品超在那里在叮呤那里的人们,真正的“非灵非肉” 的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就象“共产主义社会” 一样,理想很美,却是“乌托邦” ,不可能出现。文学作品代表的是一种意识形态,非灵即肉,非肉即灵,要想摆脱肉就必须走向灵,回避灵其实就已陷入肉。他认为蒋品超的诗歌风格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他以蒋品超对中国诗歌影响最大的诗作<呼唤英雄>为例分析了其气势磅薄摧枯拉朽之势,另外<傻事>也是一首民运人遭受中国政治磨难的史诗。他喜欢蒋品超的作品<六月>、<黄鹤楼----回大雁塔的写作者们>。他认为<六月>是蒋品超诗歌写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而<黄鹤楼----回大雁塔的写作者们>也是传世之作,在这样作品下大雁塔写作者的声音经过历史将被完全覆盖。
蒋品超说他的书其实已出版很久,为什么现在才开新书发布会呢?他是要等王丹。他说六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制后的五四,他的诗歌是六四精神的延续,而王丹是标志着六四的重要人物,且王丹也是优秀的诗人。他说在给王丹新书所写的序言里就向人们推荐过王丹一首回顾自己经历的诗,淡淡的自嘲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很美。蒋品超谈了自己对中国新诗的观点,他说每一次思潮的兴起总是先已诗歌为前导,而现实主义的诗歌则是这前导的先声。现在我们看徐志摩,可能会以为他是浪漫主义的,而徐志摩在当时则是因他的厌战出名,翻开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现实主义的,包括他的<再别康桥>,很多人因为它的梦幻般的清丽氛围就将它看成了浪漫主义,其实此诗是现实主义的,它是写徐志摩面对康桥离别时的真切感受。蒋品超说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政治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文化为政治服务”始终是中国文化不得不被迫所处的壮态,甚至包括北岛,其实也是中国政治需要而崛起,在之前一位比他更优秀的诗人叶文福被点批判,说成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他的<将军,你不能这样做>本该揭起一轮民生思潮,结果被邓小平一句话“诗人,你不能这样写” 被扼止。“六四” 被镇压后,在“稳定压倒一切” 的没落方针指导下,中国文学中出现海子现象、“后现代主义” 、“下半身写作” 等颓废、偏安、没落、淫秽现象, 把中国文化带进了一片荒漠。蒋品超最后朗诵了他的两首诗<梅>、<呼唤英雄>。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