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现在国内学校的政治课内容还是老一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现在国内学校的政治课内容还是老一套   
peacemaker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676

经验值: 24408


文章标题: 现在国内学校的政治课内容还是老一套 (207 reads)      时间: 2005-6-03 周五, 上午4:16

作者:peacemak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政治课教材何时陈言务去?(ZT)
于成玉

高校(包括各级党校) 现行政治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教材,包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了节省文字,以下分别简称为哲学、“政经”和“科社”),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和行文所阐述传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已经时过境迁,不合时宜,与现行政策和实践相脱离,有的甚至是相悖的。但迫于考试的要求和压力(包括学生的升学和老师评职称),老师难讲也得顶着头皮讲解注释;学生厌学也得顶着头皮死记硬背。结果并没有使自己拥有一望无垠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可谓倾倒心血无以计,全付“春水向东流”。

先说哲学教材吧,虽然版本多种多样,但基本上都是根据上个世纪60年代初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此书参照了上个世纪30年代原苏联哲学教科书的模式)所树立的框架而编写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世界的形势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其基本框架和体系却依然故我丝毫未变。即用一个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辩证法三条规律;两论(认识论、实践说)两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五对基本范畴来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认识的,认识规律,用来改造自己、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界云云。只停留在 “世界是什么”教条的“说明”上,而少有鲜活的“世界当如何”的“求索”。正如有人说的,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80年代以至到现在,几进党校,学的哲学教本还是老一套。


而“政经”教材,基本上是《资本论》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两本经典著作的缩本和注释。诚然,有许多观点是正确的,但也不乏尚有待质疑的观点。如教材中所宣示的“资本输出” “这就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这就是极少数最富国家的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坚实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784至785页)的观点即是一例。倘若说此观点依然正确,那么,我们现在到处招商引资,欢迎外国资本到中国大陆来。同时,我们也积极向国外投资,搞“资本输出”。这岂不是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成了如列宁所斥责的是“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了吗?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德文版和法文版的序言中曾明确指出:“本书的主要任务,无论过去或现在,都是根据各国不容争辩的资产阶级统计的综合材料和资产阶级学者的自白,来说明二十世纪初期,即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大战前夜,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国际相互关系上的总的情况。”(同上书,第732页)世界发展到今天,“一战”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二战”也已经过去60年了,还有什么理由让教材里所宣示的理论观点“钉”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水平上呢?

至于“科社”教材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如所谓“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云云即是一例。仔细想想,这种“最高论”科学吗?就以我国现阶段所施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来说吧,无论从国家形态上来看,还是从非国家形态上不看,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需要改革完善,谁敢说其“水平”在世界上是“最高”的?“科社”教材中类似“最高论”的不科学提法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5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吐故纳新”,更新自己的内容,更新自己的表现形式。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高校政治课教材 急需改革 ,刻不容缓。而改革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对本来就正确,现在仍然适用的,应当继续保留使用;对本来就是错误的,被人为粉饰为正确的,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恢复本来面貌;对于某些符合马克思时代的结论,但却不符合新时代的,应以新的结论取而代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预言,与社会发展方向相悖的,应予大胆突破;而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所取得的新成果应予大胆吸纳和使用。

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那么我们便会更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6页)政治课教材何时陈言务去?人们翘企以待 。

作者:peacemak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peacemak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7153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