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裤子,鞋子是撑不起城际铁路的 |
 |
kai-kai
加入时间: 2004/03/25 文章: 2225
经验值: 10951
|
|
|
作者:kai-kai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裤子,鞋子是撑不起城际铁路的
(高速铁路已经被我们批倒批臭了.铁道部不敢拿出来了.他们换了一个新名词----城际铁路.其实一回事,但我也不得不将高速铁路一词换成城际铁路.但实质却是和以前关于高速铁路与磁悬浮之争的文章是一脉相承的.)
据说4个美国人中便有一个穿中国制造的裤子了.但即使所有的美国人都穿中国制造的裤子也是撑不起城际铁路的.
根据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的发展过程来看.纺织品,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最多只能达到约1万美元的国民收入.达到这个阶段就必须产业升级.否则就将被淘汰.
如台湾转向芯片,电脑产业.韩国转向造船业,汽车,存储器,手机.新加坡转向IT.香港自以为是,自认科技领先,管理领先,结果被淘汰.
讲到这里,感到董建华蛮冤枉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结果却是一塌糊涂.老董没有搞明白.他首先应该告诉香港人,香港在科技方面不是领先大陆,而是远远落后大陆,香港怎么可能放卫星,造原子弹.连脑子都没有.香港的管理也不是领先大陆,大陆的共产主义超级大企业,99%的香港人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向大陆输出管理.
香港的问题所在,只需将10年前的香港报纸随便拿一份打开看一看则一目了然.此为题外话,在此不提.
长三角地区目前的人均收入已达到4000美元.如果每年增长10%.则10年后将达到1万美元.也都必须产业升级了.不然的话就将被淘汰.不知当权派认识到这点没有?产业升级的方向不知是哪里?
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到.既使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长三角地区,要达到人均收入1万美元,也是不容易的.需很长时间.
那么,在德,法,日人均收入约3万美元的条件下,城际铁路都惨淡经营.而中国在最发达的地区都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1万美元.那如何来维持城际铁路的运行呢?
并且,如果达到人均收入1万美元的话,江苏,浙江这么多的纺织品,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企业还能生存吗?香港的样板放在那里喔.
党中央因为政治的原因,可以动员全国为香港人提供高薪职位,但是不可能为江苏,浙江人动员全国提供高薪职位的.
所以,车衣服,做鞋子,国民收入是达不到1万美元的.是撑不起城际铁路的.如果车衣服,做鞋子,国民收入能达到1万美元.也是到头了,产业不能升级也淘汰,同样是撑不起城际铁路的.
尤其风险是在人民币被迫提前升值,,江苏,浙江的纺织品,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企业提前转移.
这里倒要提醒江西,安徽两省的头领们.不要一股风的到处都是高科技开放园区.哪来这么多的高科技项目遍地开花.目前只需抓好农业建设,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及与此相关的加工机械,包装机械的发展.等着若干年后江苏,浙江乖乖的将纺织品,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企业转移过来.照单全收.
这里有一组数据是昨天的新闻中最新的
是关于长三角地区城际铁路的
1. 2004年区域内完成客运量突破20亿人次。
2. 据预测,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30.5亿人次,
3. 据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55亿人次。
4. 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还直接面临着7000万参观人次的交通压力。
5. 而长三角地区现有的铁路、公路运能已趋饱和,
6. 特别是沪宁、沪杭铁路利用率已达到100%,
7. 高速公路运量也已超过设计承载能力,严重塞车经常发生。
8. 据预测,到2020年,城际轨道交通承担的客流近4.5亿人次。
请小记者把这些数据详细核实一下,实在让人把大牙都笑掉了,太不严肃了.
我是在图书馆的电脑上看到这条新闻的.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实在有损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但是你们也不可以把新闻写的这么好笑的嘛.
到底是小记者把这些数据搞错了?还是做规划的人真的是能力不足?或者干脆是有什么动机?铁道部的数据为什么随意性这么大,很令人生疑啊.
kai
2005,4,20
作者:kai-kai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