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们给自己画的圆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们给自己画的圆圈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33

经验值: 20139


文章标题: 我们给自己画的圆圈 (930 reads)      时间: 2005-4-21 周四, 上午8:29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们给自己画的圆圈


最早骂网友是“禽兽”的人叫孟子,是人们公认的“圣人”。那个时候还有两位同等级数的大师,一位是杨子,另一位是墨子。老孟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那时候的大师们都“惺惺相惜”。不过有些时候,圣人大师也会失去常性,用肾上腺素代替大脑。一向知书识礼的老孟,竟然无缘无故向老墨和老杨开炮:“墨子兼爱,是无父;杨子为我,是无君,无父无君,禽兽也。”

可能当时斑竹睡觉去了,没看到老孟的帖子,所以这个辱骂网友的违规帖始终没有被删,一直保留到现在。大家用Google输入关键字搜寻,就可以找到老孟当年的罪证。

三位大师争论的问题其实十分简单,即使知识水平不高的小孩也能明白是什么回事。大师们早年上幼儿识字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叫他们每人在地上画一个圆圈。结果小杨画的圈太小,小得只能够容得下自己;相反,有过度活跃症的小墨,声称要画一个可以把所有人都框进去的圆圈,结果过了老半天,人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于是,小孟笑他的两位同学比猪还要蠢。但问题是:我们应该怎去画这个圆圈?

认识老孟的人都知道,他主张人性本善,还提出了论据,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是惊惧的意思,是人类的自然反应。当自己见到孺子将入井的时候,就不其然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并对孺子的处境感到同情。然而,老孟的例子其实不能证明人类天性善良,只能说明人们与生俱来就有能力代入别人的处境,体会对方的感受。而这种“推己及人”的天性本能,正好就是建立社会伦理关系的重要基础之一。

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第七章12节及《路德福音》第六章31节,都清楚地记述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Do unto others as you want done to you.)的古训。可是在基督教教会的历史中,就曾经有一段颇长的时间,由于古老的教义被遗忘,以致逐步走向堕落,沦为腐败的权力核心,不但与邻邦的异教徒爆发冲突,更企图将权威建立于战争、杀戮以及别人的痛苦之上。直至后来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引用了圣经的名言,再从哲学的角度加以诠释,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伦理的基石,即所谓“黄金定律”(The Golden Rule),这个原始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才重新得到肯定。

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主张个人凭理性作判断,在自由市场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是,在启蒙运动的个人主义传统中,其实包含着非常清晰的道德观念。当中涉及的“自由”不是完全没有约束的,而是必须要以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为大前提;任何追逐个人利益的活动,都不应违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原则。自由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说过:“除非人们都能够自律和自制,否则‘自由’最终只会沦为放纵和不负责任。”

可惜的是,自由主义思想家们似乎都忽略了有关“画圈”的问题。工业化和都市化的高速发展,令人们不得不离乡背井,移居到人地生疏的城市,跟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一同工作,一同生活。在高度异化和人际关系疏离的社会环境下,生存本能令大家都不敢把圆圈画得太大,结果大家都像小杨朱一样,给自己画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圆圈。

是否应该把这种现象称为“原子化的个人主义”(atomistic individualism),其实不太重要。大家只要明白,每个人给自己画的圆圈里包藏着的,是在成长时透过耳濡目染孕育出来的一套想法和价值观念,我们可以称之为“偏见”;把不同的圆圈连系在一起的,是千丝万缕、变幻莫测的人事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利益”;而每个圆圈的外围,既可以是柔软而有弹性的薄膜,也可以是钢铁一样坚厚的围墙,我们可以称之为“面子”。要思考和分析现代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必须从了解这些基本元素着手。

一些知识分子却天真地以为,只要把西方那个叫做“自由主义”的东西照搬过来,引入诸如“自由”、“人权”、“法治”和“民主”等操作性尚待考证的观念,就能彻底解决当前现代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可是他们对于“面子”、“偏见”和“利益”等现代社会关系背后更根本、更关键的东西,却好像完全不屑一顾,甚至视若无睹。假如老孟同志今天仍然在生的话,恐怕又会再出来破口大骂了。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998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