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李志绥回忆录的赏析与辨伪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李志绥回忆录的赏析与辨伪
所跟贴
李志绥回忆录的赏析与辨伪
--
Anonymous
- (0 Byte) 2002-5-15 周三, 下午9:24
(772 reads)
洪哲胜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洪哲胜】推论有时不能取代证据──一芦笛的一个推论为例
(519 reads)
时间:
2002-5-17 周五, 上午6:2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洪哲胜】推论有时不能取代证据──一芦笛的一个推论为例
最近,我收到大学时期的一位老师的来信,信中有这么几句话:
“……现在台湾淡江大学任教的阮铭,……此人曾在你的《民主
论坛》中写过不少稿,……”
事实是,四年来,《民主论坛》上面连一篇阮铭的文章都没有。这位
老师写这一段话的目的是要询问我阮铭是否象一些大陆人所说的是个
“墙头草”。他没有理由作伪。而其“遗忘过程”却是“获得”而不
是“丧失”的过程。
比照芦迪的底下推论:
“因为林书的驳伪,人们便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李书
会有这些问题?有的问题可以归咎于李老的记忆有误,如何时开
始任职的问题,有的则是明显作伪,如林、徐指出的那三点。按
理说,遗忘过程一般是个‘丧失’而不是‘获得’的过程,失忆
不可能使人无中生有地想象出象林克扣压毛的指示那样没有发生
过的事。”
在这里,芦笛以“遗忘过程一般是个‘丧失’而不是‘获得’的过
程,失忆不可能使人无中生有地想象出象林克扣压毛的指示那样没有
发生过的事。”作为前提来论证李老“明显作伪”。我的老师的没有
作伪的遗忘证伪了他的这个推论。
“一般”如何、如何,如果是指“全部”如何、如何,则这个前提显
然不对。
“一般”如何、如何,如果是指“多数”如何、如何,则以“一般”
如何、如何,来说李老的说法“明显作伪”,就显得有点强词夺理
了。因为,李老和我的那位老师可能刚好与“多数”人不同也。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645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