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谈谈改革派与保守派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谈谈改革派与保守派   
所跟贴 谈谈改革派与保守派 -- Anonymous - (3768 Byte) 2005-1-26 周三, 上午8:52 (1342 reads)
龚平






加入时间: 2005/03/10
文章: 24

经验值: 61


文章标题: 改良可以天天进行、日积月累,革命需要偶然的历史机遇 (289 reads)      时间: 2005-3-24 周四, 下午8:31

作者:龚平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合理的保守派就是改良派。激进的改革派就是革命派。
在新世纪网上看到一篇谈两派关系的文章,觉得有启发,
转贴如下。


也谈鲁迅与胡适:我爱革命,不爱革命党人

辛思为

鲁迅主张革命,胡适主张改良。

在革命和改良之间,我主张改良。原因之一是改良可以天天进行,而革命在历史上很少发生,需要非常特定的条件和偶然的机遇。海外民运,运作极不民主,这也是需要改良而不需革命的。可见改良的适用范围比革命广。除非改良毫无可能,即在
绝对的暴政下,如希特勒的统治,如毛泽东的统治。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革命时期,革命的条件是存在的。现在已经失去了这样的时机。

我首选改良的原因之二是改良可以人人参加,养家谋生之余业余进行,而革命不是。现在的民运人士多在国外呼吁革命,少有潜回国内如当年汪精卫那样向专制者投掷炸弹,或发动群众揭竿而起的,可见革命是说易行难。当然革命不一定是暴力的,但至少要不怕回国坐牢,进行法庭上的斗争。

我首选改良的原因之三是革命的结果往往以暴易暴。这一点已经不必多说。

便是鲁迅,也反对作烈士,强调“堑壕里的战斗”。他的战壕就是租界。鲁迅似乎一辈子没有批评过租界,可见他对租界是很肯定的,有感情的。这一点鲁迅比某些躲在租界高喊反帝的革命者要老实。鲁迅似乎以批判本国专制者为主,很少批判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因为他住在日租界。这一点比如今大量身居美国,手握绿卡,却激烈批评美国和歌颂祖国的华人高尚多了,有西方人所强调的人格的一致性(integrity)。

革命和改良本来应该可以很好合作。呼吁革命,对于改良是一种转移目标和减少压力、阻力的间接支持。正如鲁迅所说,革命者呼吁拆掉房子,就使开窗户的改良主张比较容易接受了。据我所知,鲁迅对胡适之流有很严厉的甚至过分的批判,而胡
适等自由派人士对鲁迅还相当实事求是和尊重。鲁迅的攻击胡适,完全是内斗,是对民主统一战线的内耗。

比起毛泽东时代,应该说中国已经有基本的人权。人权可以分三个层次。一.不被杀头的人权;二.温饱的人权;三.言论自由。中国现在已经有了第一层的基本人权,第二层对于城市居民基本也具备了。中国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民众没有利用利
用第一、第二基本人权去争取第三基本人权。既然不敢利用起码的基本人权,再给更多的人权也是白搭,也是奢侈,明摆著不敢去用的。更具体地说,对于多数民众,更多人权也是浪费。对于少数勇敢分子,只要不杀头就够了,这个最最基本人权就足以使他们放胆直言,更多人权只是个更方便的问题,是锦上添花的问题。我们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权,而扩大对已有最最基本人权的运用范围和运用智慧。

因此我觉得焉烈山的战术比朱建国的有更大的可操作性。改良也应当是中国进步的主要方式。革命者应该有甘当改良者配角的思想准备。当然我也尊敬朱建国,但是对于他的内斗热情不以为然。革命者往往盛气凌人而改良者比较谦卑。因此我欣赏
改良主义者林语堂所说,“我爱革命,但不爱革命党人”。其实鲁迅还算不上革命党人,只是革命的鼓吹者而已。当时的共产主义革命党人,在“肃反”内斗中,以及苏联革命后专制的残暴中,已经暴露得面目狰狞了。我很奇怪鲁迅当时为什么看
不到。

革命党人的盛气凌人,按照心理学家自大跟自卑往往是同一性格的两种表现的说法,可能来源于在谋生能力上比不上改良者的自卑的补偿。部分革命党人因为缺乏谋生技能、无法立足社会,才产生了要彻底改造社会的壮志。设想毛泽东早年在北大像梁淑溟混上一个一个教授,恐怕也不会去作革命党人了。而革命党人一旦自己豁出去了,就会千方百计把别人拖上贼船,以壮大革命力量。当年红军在根据地发动群众,就是逼着农民分地主财产、土地甚至残杀地主而使农民没有退路只好参加红军。

我从前看毛选,其中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地方是新区,老百姓生活还很富裕”。既然老百姓生活还很富裕,而成为老区闹革命必然是越闹越穷,还闹革命干什么?可见革命不是当地老百姓本愿,是红军强加给他们的。

如今的民运人士当然也不等于革命党人,但革命和改良之争的历史经验还是值得参考和深思。
(3/19/2005 2:33)


作者:龚平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龚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234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