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征文:评芦笛和芦笛现象 |
 |
所跟贴 |
征文:评芦笛和芦笛现象 -- 狼协 - (112 Byte) 2005-2-28 周一, 下午1:37 (739 reads) |
南京老右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芦笛作为一个网络ID,已经完全超脱了芦笛本身存在的价值,而进入一种
罕见的社会现象,一种稀有的精神意识的阶段。
芦笛现象与芦笛意识,不仅为芦笛吹捧者,贬低者难以捉摸、结论,就连生
活中的芦笛本人,对其芦笛现象存在的真实意义,价值以及芦笛意识的内在
潜能、外在作用,甚至如何结论芦笛自身,都毫无定数。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现实中的芦笛和网络中的芦笛,包括芦
笛本人。
芦笛思想是东西文化大碰撞的产物;是在多种学科异端中跳跃奔腾的精灵;
是在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中搏己搏人,却又陷入泥塘难以自拔的熊罴;是染
着浓厚的中国传统、礼教色彩,却戴着西洋面具的魔魇。
芦笛集狂妄与现实为一身,浑霸道与温和为一体。他几乎全部文学创造灵感、
思想源泉以及文字功底受益于中国传统与古老文化,但又对此切齿仇恨,深
恶痛绝;他几乎所有政论文的表达方式和流露的情绪来自中国近代封闭式的
批判、揭露、报怨、暴戾、易怒,但却又推崇和努力实践着西方的思维逻辑、
文明、谦和、博爱与自救。
芦笛思想是中国现代政治意识潮流中的奇异的波澜,是海内外知识分子思维
形态学中的异数,是了解上世纪中国社会的启蒙版本。
芦笛思想体制、思维途经以及处世哲学注定了他情感孤独、内心折磨、痛苦
潦倒的晚年。将创造继曹雪芹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悲剧人物。
芦笛以及芦笛思想已成为横跨2个世纪的不可思议的世纪怪胎。
--摘自《关于成立芦( 笛 )学会的通知》南京老右
全文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562111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