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文强口述自传 第二十五章 战地轶事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文强口述自传 第二十五章 战地轶事
所跟贴
ZT 文强口述自传 附录三:摄影者手记
--
诚灵
- (2406 Byte) 2005-2-27 周日, 上午10:41
(215 reads)
诚灵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10/08
文章: 1835
经验值: 27019
标题:
ZT 文强口述自传 后 记
(253 reads)
时间:
2005-2-27 周日, 上午10:43
作者:
诚灵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采写文强先生,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记得2001年6月的一个晚上,丁东给我来电话,说林豆豆介绍了一个老人,叫文强,很有采写价值,问我是否有兴趣。丁东是我的朋友,他要我去采写的,我是一定要答应的。当时,我还真的不知道谁是文强,就去问我的哥哥(他是搞党史的教授),他的回答是,当然知道,文强是很有名的。我又问爱人(他也是搞党史出身)是否知道文强是谁,他的回答也是当然知道,闹了半天,就是我孤陋寡闻。路曼大姐(林豆豆)来电话说:“要先读一些书,掌握一些背景资料。”于是我在采写之前,先读了一些有关资料,认识到文强的确是一个很有采写价值的老人。
我以为就是写一篇千把字的文章,然而,第一次听文强老人口述,我被其间的精彩和历史价值吸引住了,继而很兴奋,我意识到,这不仅是一篇文章,而是一本书,因为,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与世纪一起绵延、一起风云跌宕的历史老人。
第二次如约去文老家,我满怀信心,满怀兴奋。但是没有想到,文老不像第一次那样滔滔不绝,他一句也不讲了,劈头就说要签订一份合同,否则不讲。当时的局面竟然有些僵持。
文老拿出他昨日写的日记给我看,他说写了几条他思考的有关合同的问题。我非常之惊讶,我简直不相信面对的是一位94岁的老人,惊讶他的思维之厉害,惊讶他的现代意识。
丁东对我说过,搞口述实录的人有三种,一是鼓手,专门吹捧人,如写一些企业家的业绩等等(我经常做这类鼓手);二是枪手,专门替人操笔,如替一些明星写书,书上属明星的名字,枪手则拿上一笔钱后就销声匿迹(我差点做一次枪手,在朋友们的讥讽下才主动放弃);还有一种是杀手,所谓“杀手”,要和采写对象斗智斗勇,虽然做起来困难,但是一旦成功,就能采写出真东西。
我知道,面对这位将近百岁的老人,我要做一次杀手了。在尴尬的局面中,我想,只有把林豆豆叫来,才能签这份合同。毕竟,文老相信的是林豆豆,而我和文老,才只是第二次见面。
当时在这尴尬的局面中的,还有康宏通、刘艳艳。康宏通给林豆豆打了电话,说明情况,让林豆豆马上到文老家来,一起拟个合同。林豆豆很快赶来,文老口述了两点,构成合同的主要内容,一是鉴于文老和林豆豆的父亲是黄埔同学,文老决定把本书的版权送给林豆豆。二是口述的录音带复制三套。合同拟好后,双方各保存一份。接着,文老很痛快地开始口述。在其间,文老看着我几次问道此书是否能尽快出版,他举例说,陈诚的儿子在台湾写了一本书,两个月就出了。当时,我心里觉得文老过于心急了,但是,当两个多月后文老远去时,我忽然明白了这位94岁老人的心思。
我很快得到了文老的信任,文老很欢迎我前去采访,每当我在约定的时间走到文老家门前的时候,门总是开着的,我奇怪地问陈阿姨为什么不关门,陈阿姨说:“这是专门等着你来。”即使在文老病重谢绝会客时,文老也总是躺在床上等着我的到来。文老称我“刘大姐”,开始我不大习惯,后来我竟觉得挺亲切,文老说,“刘大姐,我们很有缘分哪,”说完,我们两个人都开心地笑了。
我的一些朋友知道我在为文老写口述实录,笑道,你一个共产党干部的后代,给国民党干部写书,真是历史的玩笑。想一想,也好笑。我家是个红色家庭,四代共产党员,前三代是打下共和国江山的功臣,据说我母亲的爷爷党员资格很老,全村的党员都很尊敬他。就是我这个第四代党员,掐指一算,也有二十多年的党龄了。如果是在从前,提到什么“剿共指挥部”之类的,一定是恨之入骨,不共戴天,没有想到现在居然给“徐州剿总指挥部”副参谋长写口述实录,的确是历史的玩笑。不过这一出玩笑,使我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历史”。
文老曾经是个共产党的干部,后来成了国民党的中将,不管他是哪个党派的人,我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文老对我说过:“百年之后,希望人家说‘文强这个家伙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不是一个什么坏蛋。”当时,我被文老的幽默逗得直笑。现在,文老走了,我要说一句,文老是一个善良的老人。我走进他的房间时,他笑着说,“欢迎欢迎,”我告辞时,他总说,“你辛苦了。”即使在他病很重的时候,他还总是对我说,“你喝杯茶吧,”“你吃水果吧,”我很感动。自从我的父母去世后,我再也没有得到来自长辈的关心,经常感到孤独伤感,但是就在这次采写中,我感受到了一位几乎与世纪同岁的老人给予的温暖。随着老人的离去,我又一次深深的失落。
关于这本书,我要说明一下的是,本书留下的遗憾。我的哥哥是研究党史的教授,他是这本书刚刚“杀青”时的第一位读者,他读完后问我:为什么文老成为战犯在监狱里的事情写得很少,特别是被关在秦城监狱那一段只字没提?因为文老还没有来得及口述这一段,便悄然离去,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给我留下了遗憾。
为文老撰写口述实录,从采访到完稿(2001年8月到2002年8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帮助。
感谢路曼大姐,感谢丁东,是他们使我认识了文老这位世纪老人,丁东为本书的出版尽了力。
感谢康国雄先生,他是一位长者,是他带着我熟悉了文老的湖南口音。
感谢我的哥哥,他在百忙中帮助我校正了书中的一些人名、地名和历史事件。
感谢我的丈夫和儿子,静寂的雨夜,书房中儿子在我左,丈夫在我右,我们一起坐在电脑前,查证书中的一些人名,这是我感觉很温馨的时刻。
感谢徐媛,她是一个19岁的姑娘,我在用笔整理文老的口述录音后,是她帮助我录入到电脑中,有时工作到凌晨两点多。
感谢刘艳艳,她曾经是我的同事,她经常同我一道去文老家中听故事,还要感谢摄影师王南海,他为文老拍下照片,还放大了送给文老,文老很高兴。正是因为王南海和刘艳艳的帮助,才有了文老对我说的一句话:“刘大姐,你的班子很可靠。”
本书完稿,我终于了却一桩心愿。我想,文老在天也一定非常高兴。
刘延民
2002年8月12日星期一
作者:
诚灵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5600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