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再说赵家事 |
 |
所跟贴 |
最后再掰扯两句 -- Anonymous - (903 Byte) 2005-2-02 周三, 下午11:29 (86 reads) |
Ardou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实在没时间写长篇大论,不过我还是强调,香港中文大报,明报在赵逝世到遗体告别这一段特别敏感的时间里刊登那篇署名文章,赵家迟迟不否认他的真实性,就这点而言是特别耐人寻味的.
要知道,就在赵逝世前的十几天,当香港报纸报道赵已经逝世的消息时,赵家马上站出来澄清事实,赵家又在在其后赵逝世到遗体告别的那一段日子里,不断地接受世界各地多家媒体的采访,并通过这些媒体向外界透露了许多赵逝世前后和遗体告别的详情细节,而这些情况是国内报纸不报道或寥寥数字敷衍了事的.
就在这个十分敏感时刻,明报突然刊登了一篇影响相当大的署名文章,而且是以赵家老友的身份,讲述一段不太久远的事情,地点就在赵家,涉及的主要人物又是赵紫阳,对于这样一种形式的文章,在这么一个特别的时刻发表,又发表在影响面广泛的华人媒体明报上,赵家却突然闭嘴了,对它的真实性不置可否?难道不耐人寻味吗?
因此,既然赵家默认了明报署名文章的真实性,文章的真实程度就大大地提高了,我就先接受其文为"真文",除非今后又有了确凿证据其文为"伪文".
文中有些不和"常理'的部分,只要是赵家人说了,作者就应该如实写入文章,合不合情理那是赵家人的事,赵家人可以造谣说电力供应不好,那是赵家和当局的恩怨,和笔者无关.
当然,你的见解是,赵家知道它是一篇假"遗嘱",为了利用它的影响力而故意不拆穿它.
我坚持我的看法,"遗嘱"除了对王雁南称谓这个问题上有些不妥外,那篇文章没有其它的硬伤,很多名人的回忆录都有暇毗,读者并不以此来否定整个回忆录的价值.
在这篇文章的真伪问题上,在没有更新的证据出现在公众面前,我们可以各持己见.
结束争论.
握手.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