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治生闲话】爱情经济学 /云儿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治生闲话】爱情经济学 /云儿   
QS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治生闲话】爱情经济学 /云儿 (572 reads)      时间: 2002-4-24 周三, 下午12:5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闲聊经济学】



            爱 情 经 济 学



              云 儿





  出色的经济学家,长于数理分析的居多。但也有不少顶尖高手,却不大爱用

高深的数学工具。他们的灵感和贡献,主要来源于丰富的直感、敏锐的观察以

及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如创立人力资本理论的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

开创信息经济学和政府管制经济学的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拓展经

济分析到非经济领域的贝克尔 (Gary S. Becker),都属于这一类。



  我初学现代经济分析时,很喜欢它的数理部分。总觉得文字叙述拖泥带水,

凭空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模糊了理论的逻辑脉络,不如数学表述直接触

及核心,几个公设与定理,三下五除二,便把经济学理论那种精巧严密的逻辑

结构,毫无遮掩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很是畅快淋漓。直到自己尝试着把学到的

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时,才发现,真正的经济学思维,根本不可能从数理模

型中学到。于是又回过头去研读斯蒂格勒、贝克尔等人写的本科生教科书,时

有所悟,不禁对大师们思想的深刻、明晰和敏锐,佩服得五体投地。



  斯蒂格勒的《价格理论》,是一本微观经济学教科书,里面自然也不少值

得深思的洞察。今天的经济学,大不同于以往,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生活

领域。它的视野更广,抱负更大,号称要用经济学逻辑,去理解尽可能广泛的

人类行为,包括非经济行为在内。近三十年来,经济学家们披着数理逻辑的铠

甲,挥舞着经济分析的刀剑,不断跨越本学科的地界,攻入社会学、法学、政

治学等学科的世袭领地,激起了社科界一片“狼来了”之声。有人给它一顶大

帽,斥之为“经济学的帝国主义”,虽然有些激愤,却也不无道理。就数学化

模型化而论,社会学科中确实以经济学最为成熟。数学投资太多,模型生产过

剩,自然要向别的领域“倾销”了。更何况,别的学科很少经受数学洗礼,大

片大片肥沃的处女地未经开垦,岂有不令经济学家垂涎之理?



  不过,倾销归倾销,若说经济学家见猎心喜之余,还存有什么“彼可取而

代之”的野心,恐怕也是出于对经济学理论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误读。《价格理

论》里面举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此点。



  在美国,经常有圣诞礼物基金一类组织,参加者每月存入固定数额的钱,

不计利息,到圣诞前取出累积本金或等值的礼物。有人就问了,有钱不放在银

行吃利息,明显是非理性和不经济的。你经济学能够解释这种行为吗?



  斯蒂格勒回答说,此处人们宁愿经济上吃点亏,原始动机究竟是什么,实

证经济学并不感兴趣。也许人类天生就有意志薄弱的毛病,有些人就喜欢有个

东西来约束他们,以防自己大手大脚不守计划留不下礼物钱。如此种种,就让

社会心理学家去解释吧。经济学关心的是,给定人们的原始动机,倘若经济机

会发生变动,人们的行为会随之作何改变?比方说,利息率提高,人们存进礼

物基金的金额,会如何变动?变动幅度多大?再如收入增加,或个人信用额度

扩大,又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在经济学家眼里,人类的绝大部分行为,不管出于如何非理性的动机,都

会对经济机会作出反应,于是便可拿经济学来分析一番。



  就说爱情吧。爱情,在许多人---特别是纯情少女少男---的心目中,属于

那种典型的反经济行为,讲究的是付出而不是得益。爱情的真谛,就是有个人

能让你甘心全心付出,让你付出付出还想付出,唯恐自己付的不够。据说这才

是爱的大福。如此情意,令人动心动情,令人生死相许,崇高而纯美,岂可与

锱铢必较讨价还价的市侩行为,混为一谈?



  然而,正如斯蒂格勒所言,经济学家讲求的是通过观察行为来作实证,倒

不怎么关心动机的性质和来源。爱情也许就是出于典型的反经济动机,爱情本

身也许就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这没什么关系。至于人们为什么会从爱情的付

出中,得到心理生理上的享受,不妨让心理学家去研究;爱情的动人之处,也

不妨让文学家去探求。要作经济分析,只需作几个简单的观察,承认几个很弱

的假定便够用了:第一,人们从爱情中获得甜蜜与快乐;第二,爱情的享受,

一般是情人们用约会时间、甜言蜜语等主要投入,辅以花前月下或楼台茶馆等

次要投入,而生产出来的;第三,生产爱情的效率,或者说,情人们从一定的

爱情投入中,享受到的爱情快乐程度,取决于他们在这方面的天赋和人力资本

投资,如语言天赋、性爱技巧以及得自文学作品的爱情观念等等。



  与其它物质享受相比,爱情的生产是一种时间相对密集的活动。它的生产

成本,主要是花费在爱情生产活动中的时间的价值。由此,爱情的需求和供给,

将会受到时间价值变动的重大影响。时间价值相对提高,比如说工资率上升,

一方面意味着人们收入上升,变得更加富有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爱情的主要

生产要素相对昂贵,因此爱情的成本或价格,也变得相对高昂了。根据经济学

原理,这必定导致人们相应调整其爱情行为,由此至少将产生三个方面的效应。



  首先是收入效应。经济学根据消费量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将物品区分为经

济上的劣等品与正常品。比方说,上个世纪英格兰专供穷人消费的黑土豆,其

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的上升而下降。便是劣等品的一个典型例子。爱情显然不

是经济上的劣等品。其他情况不变,收入增加,人们的爱情行为通常会增加。

穷家小子命苦,没多少时间谈恋爱,倘若他投生于豪富之家,成了有钱的花花

公子,必定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谈情说爱中去的。



  其次是替代效应。时间价值的上升,提高了生产爱情的机会成本。在其它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将导致爱情行为的减少。生活悠闲的乡村,将比繁忙的

都市,有更多爱情行为。闲得无聊闷得发慌的高中生本科生,爱情行为最为丰

富;参加工作之后,时间金贵了,爱情行为便明显减少。



  再次就是诱发性创新效应。文艺复兴到现在,人的时间价值十倍上升,大

幅度提高了爱情生产中所费时间的机会成本。现代人很少有罗米欧那样的闲情

逸致,拿出大把大把的时间,躲在在朱丽叶窗下,没完没了说些甜言蜜语。古

典时代那种温吞吞慢悠悠的爱情生产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了。

这就诱发人们,去寻求加快爱情生产进度,节约时间耗费的技术创新。这里面

的花样多了去。性解放思潮的发展扩张,可以算是其中最明显的爱情生产创新

了。其实质,便是是在爱情人力资本的培养中,减少甜言蜜语和追求内在美等

古典要求的分量,同时增加感官愉悦特别是性快感的作用。



  这个分析表明,爱情行为与时间价值之间,大有数量关系可循。我们也可

以用实证办法,对此关系作些检验和预测。有人在顶尖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证明人的睡觉时间,随着工资率的高低不同,有大约一个小时的系统差异。类

似地,如果我们用人们花在爱情活动上的时间,作为爱情活动多寡的指标,那

么,验证它与时间价值之间有数量关系,显然不应该比研究睡觉时间更难。另

外,假如阅读爱情小说是培养爱情人力资本的主要方法,那么,由于替代效应

和诱发创新效应的作用,花在爱情小说上的时间和费用,很可能与工资率高低

成反向变动关系。这也是可以检验的。有兴趣的话,甚至可以建构一个模型,

预测爱情小说的销售量,拿去蒙出版商一把,赚他一票。



  换个角度看,爱情生产的技术创新,虽然波及甚广,然而首当其冲的,还

是要数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等等,受其影响最深最烈。从古典的爱情故事到现

代全方位开放的性描写,这一转变可说是爱情技术创新的典型表现。现代若干

迂腐的批评家,明显缺乏经济学思维,居然把这种创新,分析成什么性对社会

的反抗,不通之至。要我说呀,应当把他们统统赶进大一教室里去,老老实实

地修一遍经济学。兴许此举能促成文学评论开出一片新天地,也未可知。



1999年7月27日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9925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