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听老芦讲革命英勇悲壮──答草庵居士和老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听老芦讲革命英勇悲壮──答草庵居士和老克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听老芦讲革命英勇悲壮──答草庵居士和老克 (1094 reads)      时间: 2002-4-23 周二, 上午7:35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听老芦讲革命英勇悲壮



──答草庵居士和老克



芦笛





思云的人口论让我清醒了两天,今天兴奋劲又过去了,睡得不省人事的。刚才爬起来看了一下跟帖,这里简短答一下网友。



草庵居士先生:



你太客气了,欢迎你到咱们这儿来大侃特侃,最好把旧作也贴出来让咱们见识见识。



关于所谓“扫荡”,我很高兴先生有兴趣参加。不过因为本人轻举妄动,使奸坛遭到狂轰滥炸,我现在已经吓得不敢再“扫”了。而且这几天如林妹妹(其实是崔莺莺)般“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也不可能再写什么正经文章。还是看先生小试身手吧。如何?



老克:



好不容易见到你浮出水面来,高兴都还来不及,怎么会计较你的批评呢?上次我差点儿和奸坛打起来,你出来劝我,语重心长,令我至今铭记在心。这里谨致迟到的感谢!



关于我那象腿,有没说清楚的地方,有以偏概全的地方。以偏概全的是我自到西方后一直在学术界里混,所以还真不了解其他阶层的人和事。说起话来当然难免以偏概全。谢谢你的指点。



没说清楚的地方是我想用所谓“曲笔”,正话反说。不瞒你说,我跟希特勒一样,私心非常钦佩英国鬼子。其实比比白人的海外殖民地就能看出这点来。凡发达的前殖民地如北美、澳洲,全是英国鬼子的后代,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大多一塌糊涂,法国的好像也不怎么样。



在我看来,英国鬼子大概可以说是世上活得最“死马特”的人。你看,他们立国千多年,竟然只打了一次内战。在西方最早实行民主,为国内社会问题的解决找到了良性的和平的解决方法后,就不停地对外作战,两百年下来所有的国家都让他们打遍了。一年平均打一仗,真再没见过这么好战的民族。因为老奸巨猾,还总是打赢。不仅如此,连打仗他们都使印度人上。英国佬走到哪儿就把印度人带到哪儿,真正成了狼狈为奸。在中国打两次鸦片战争时,印度旁遮普团屡建大功。连在上海管理租界也使印度巡捕(上海人称为“红头阿三”,非常怕他们,因为很凶恶。一般来说,奴才总是比主子厉害),真是狡猾到了极点。治理印度那么大个国家(含巴基斯坦),居然只用两千多人便恢恢乎游刃有余,在那儿建起来的铁路网,长度全亚洲第一(现在好像也是第一),而且管理完善,效率极高,根本不是现在印度自家经营那个鬼样子,真是绝了。



我那个帖子,实际是想说人家活得潇洒,而这潇洒的基础是死马特。英国其实是个古国,留下来的古迹都比中国的古老(因为中国建筑多是不经久的木结构,而西方自希腊罗马开始就喜欢用经久的石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那些至今仍在天天发挥功能的教室,随便哪间都比咱们的故宫古老。但人家行事和中国那个古国完全不同,一方面非常尊重并注意保留传统,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求新求变的迅速调节能力。



在保留传统上,到过英国的人都知道,街上的警察戴的帽子,一百年前就是那个样子。女皇参加大典坐的马车就更不用说了。在求新求变上,我举的工业转型就是例子之一。英国的纺织工业(特别是毛纺)、造船、冶金、轻工业在世上称雄恐怕足有上百年的历史。网上老帮菜们大概还记得,英国胜家缝纫机和兰玲自行车在中国称雄直到50年代。大跃进“超英赶美”那阵还出了本小人书《气死英国兰玲车》,是说咱们的“飞鸽”超过了人家的车。但人家会望风使舵,甭管创下什么名牌来,决不一条路跑到黑。一旦风向不妙,马上关门跳槽,改去玩高科技去了。



咱们可完全是反着来。要么像满清那天朝上国,杖策蹒跚,火把屁股烧糊了都不知道往凉快处挪挪;要么像老毛“破四旧,立四新”,把祖宗传下来的文物当不共戴天的阶级敌人。真是没的说。建议老明写几篇《我们的四旧和他们的四旧》、《我们的四新和他们的四新》、《我们的好战和他们的好战》,等等,等等。



关于我那个疑问,你其实没答对。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西方军队从上到下的观念不同。人家大概骨子里就从没想过拥兵自重。压根儿就没那观念,你让人家怎么造反?如果人家的军队跟咱们的一样,那就怎么着也要造反,你说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威慑手段。例如在古代中国,如果皇上派一只部队到远方去攻城掠地,等到地方打下来了,将领也就在那儿作国王了(如韩信打下齐国便要当“假齐王”,逼得刘邦只好正式封他作齐王,以后刘趁他正睡懒觉跑到他那儿去,“打他一个呀冷不防”【沙家浜】,矫夺了他的军队)。如果再派一只更强大的军队去讨逆,那军队把叛军灭了,将领又跟上作国王。试问皇帝能有多少军队派?所以,在我看来还是个观念的问题。西方军人的天职就是为国为民立功,不是帮将领打天下,所以西方好像没有什么军阀一说。在此建议老明写篇《我们的军人和他们的军人》。



《芦笛的象腿和老克的象腿》就写到这儿。下面说说我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事。



我说老克,你别夸我了。说来惭愧,咱们那代人小时候没什么看的,只能看《星火燎原》、《红旗飘飘》那些革命回忆录,所以本人对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是比较熟悉些。前几天我在坛里数落老毛,有同志认定我没看过《毛选》前四卷,只看过第五卷,于是强烈建议我去看那雄文四卷。他不知道小芦16岁前便通读了四遍红宝书。那时记性好,能大段大段背出来。上高二时我有一次闯了祸,全班开会帮助我。斗争了我整整一个下午,谁都拿我没办法。随便他们说什么,我立刻就用对口的毛主席语录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须知那时敬爱的林副统帅还没把小红书编出来,我就已经先走一步,首创“语录战”了,呵呵。连我写文章都受了老毛的影响。例如我常用“不此之图”,这就是老毛爱用的一个词。



还是来说红军吧。我其实根本记不得那么多番号,知道的一点不比你的多。红军初期编号比较混乱,我记得的只有朱毛的红四军,老邓的红七、红八军。这是李立三上台前的事。他上台后,因为好大喜功,便把红军吹成百万之众,定出三个方面军来。一方面军当然是中央红军,下面似乎是第一、第二、第三军团,以林彪、刘伯承、彭德怀分别为军团长,盘踞在江西一带。其实那所谓军团不过是个团级水平。二方面军头子是贺龙、关向应,盘踞在洪湖地区;四方面军是陈昌浩、徐向前(张国焘是政委),在鄂豫皖三省边界落草。本来还要弄个第三方面军出来,但后来没搞,这其中原因我看过,但忘记得乾乾净净了。



这三个“方面军”中,以中央红军势力最大,但长征损失惨重,到与四方面军会合时,人员和装备远远不及后者。其实张国焘长期在苏联,到红区是后来的事,他治下的区域远比中央苏区小,兵力也远远不及。连他自己在回忆录中都承认,鄂豫皖根据地是学习中央苏区的经验搞起来的。但老蒋把中央红军当成主要打击对象,所以到会师时两军的实力完全倒了过来。四方面军兵强马壮,战士吃得饱,穿得好,而中央红军不但减员惨重,而且衣破褴褛,跟叫花子毫无差别。



这里插一句话:我党洗脑,把全国人民洗成了亚白痴。只要你一说“红军”二字,大家脑海里立刻出现一个头戴八角帽,身穿蓝军装,“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英雄形像来。不用说,小芦当年建立的条件反射也是这个样。后来进了工厂。一次厂子里请某老红军来讲光荣历史。该同志是一方面军的,参加了长征,但文化太低,最后什么官也没捞到。他回忆说:



“哎,那时我们谁知道该叫‘毛主席’,不都是叫他‘老毛’么?咱们从江西出来,一路走一路抢,那叫‘打土豪’。到一个地方,先找到地主老财家,把能抢的全抢了,有剩下的才分点给老百姓。粮食和衣服都全靠抢。抢得到的时候就大吃一通,抢不到的时候就只有吃野菜。衣服穿的倒不错,就是花里胡哨的。有穿长袍马褂的,有穿中山装的,还有的更好,把土豪少奶奶的绸缎衣服都套在身上。看上去根本就不像什么部队,倒有点像土匪。不过,蒋介石不也就是骂我们是土匪吗?哈哈!那年月,也真顾不上那些了,能逃出去就算命大了……”



Can you believe it? 直到那会儿,我才第一次想到,红军长途逃命,根本就没有后勤补给。既无被服厂,亦无粮秣站。不靠抢,吃的穿的哪儿来?当然只可能穿长袍马褂中山装,外加瓜皮小帽配偏襟绣花袄了。光从这个小小的例子,就能看出人的头脑可以让专制政权塑造到何等简单的地步。所以咱们尽出比动物还愚昧的精英,良有以也。



话说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主席一看毛润之他们的军队如此凄惨,大为惊讶,问何以如此落魄,毛答曰:“中央军的飞机大炮厉害呀!”



对张主席手下人马的兵强马壮,毛主席是又妒又恨。记得他那时的警卫员叫陈昌奉(跟张主席的大将陈昌浩差不多,我常把这两个名字混起来)。张主席和毛主席会面那天,张主席先声夺人,先驰来一个警卫连,官兵一律骑着高头大马,而伟大领袖这边一个个面黄肌瘦,穷形饿状,跟丐帮也差不大离。那陈昌奉看对方如此威风,又不知道首长们的过节,以为四方面军也是自己弟兄,便盯着那些高头大马看呆了。这情景让最最敬爱的毛主席看在眼里,他中人家顿时打翻了醋坛子,又恼又妒地骂道:



“别盯着那些马看!有什么了不起的!”



老毛后来在延安跟斯诺说,那是他“一生最黑暗的时期”。的确,张主席是北大出身,是我党的13名创始人之一。过去的职位一直比毛主席的高,而且在苏联呆过很长时间,斯大林对他也熟悉。老毛虽然参加建党,但丝毫不懂马列,在开一大时什么话都没敢说,怕露怯(他是到延安后才恶补了点马列的),又没去过苏联。斯大林对他很不了解,常说:“那个毛泽东是不是人造黄油马列主义者?哪有无产阶级革命者去农村干革命的?”(根据索尔兹伯里《新皇帝》)毛那时刚刚爬进三人小组中去,如何敌得过张主席?张主席在该时出现,又人多枪多,的确对毛的皇帝梦构成了最大威胁。他不许警卫员看人家的马,无非是那恐惧与嫉妒的心声流露而已。



可惜张主席太傲慢,隐然对中央的其他人、特别是资历很浅的28个半(博古、张闻天【当时化名洛甫】、王稼祥等)构成威胁。所以那夥人便联合起来对付张主席。中央开会,为此后何去何从吵了很久,张主张南下,毛和其他人主张北上,到中苏边境去建立根据地,靠苏联军火对付蒋介石那很厉害的飞机大炮。最后张同意大多数人意见,红一、四方面军混编成左路军和右路军。毛和大部份中央委员以及陈昌浩、徐向前在左路军(还是右路?记不得了),张和朱德等人在另一路。分道北上。



过了草地后,某晚,叶剑英去向毛秘密汇报:他见到张主席发给陈的密电,反对北上,要陈武力解决中央。毛一听大惊,立刻秘密通知中央委员们和一、三军团,于半夜人衔枚、马去铃,悄悄从营区出发,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一道烟逃走了。等到陈、徐次早醒来,发现阶级弟兄们忽然不见。奇怪莫名,陈问徐:“要不要追?”徐答:“不,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于是便报告张主席。张主席一听大怒,便决定掉头南下,再过草地。同时成立了“伪”中央,敬爱的朱总司令也在里面任要职。因为老朱让毛做成了个打鬼锺馗,毛后来决定替他遮丑,便说朱“临大节而不屈”。其实照张主席的说法,两人关系一直很好。



这“密电拔毛”案一直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桩悬案。老毛终生坚信此说,多次表扬敬爱的叶帅立了大功。老叶一生不过是个参谋人员,从未带过兵,却也竟尔当了元帅,我想肯定是那次告密挣来的。徐向前本来是当事人,此事他应该最清楚。不过他却三缄其口。直到敬爱的叶帅作古,敬爱的徐帅才出来说,其实张主席根本就没发过什么密电,那事属于科学幻想一类。党史研究人员也遍查档案,从未找到那封密电。我记得这事曾登在国内的《新华文摘》上。



后来贺龙的二方面军和张主席会合,张主席便同意取消第二中央,共同北上到陕北去了。因为陕北是死地,红军到那儿后便试图向东西扩张。老毛和老彭率原来一方面军的人马东征,让山西的阎老西打得大败。老毛怪老彭,老彭便请他自己来指挥。结果还是大败,溃退回黄河西岸。现在那些在网上歌颂“毛主席呀,用兵真如神”的同志不妨去看看彭德怀自述,看看老毛打不打败仗。



这里再顺便插两句:我党的历史,大部份是毛共捏造出来的,而毛的神话形像就建立在这谎话的基础上。那些在网上建神坛的同志可能是出于真心崇拜,可惜他们不知道膜拜的不过是个小说形像而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凡是看过史沫特莱的《伟大的战士》(朱德传记,在毛死后由中共翻译出版)的人都知道,朱德自称,红军的游击战是他首先开始的,而那其实也不是他自己的发明,乃是他当年在云南作军阀,剿匪时从土匪那儿学来的。那书上根本就没提到毛对游击战的任何贡献。而且,他将红军长征从云南逃出险境完全归功于自己。据他说,他在云南时,被其他军阀追赶捉拿,星夜兼程逃回四川老家去。后来长征时,他便领着红军,走他当初逃命时走过的小路,因此而化险为夷。那里面没一个字讲到后来才吹起来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不仅如此,据白先勇(白崇禧公子)的回忆和相关文章,毛在东北初期的战略指挥犯了大错。他先毫不现实地想让林彪死守锦州,把国军关在关内。后来林彪反对,才没走那步臭棋。但他又令林死守长春等坚城,让国军打得大败。四平一役,共军精锐尽丧,一度连哈尔滨都准备放弃,转入农村打游击,再不行就逃到苏联去。可惜马歇尔来华调停,蒋公以为东北匪患已清,便命令停火,使共军绝处逢生,日后大举重来,终于夺去了东北。东北一失,华北自然也就没法保住了。



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老毛也并不如那些同志歌颂的那么英明。细看《毛选》四卷就可以看出老毛的决策和战役具体展开的方式并不相同。例如老毛命令四野打锦州,却不安排打阻击的部队,要攻城部队在攻下锦州后,不离开原地即大规模地消灭从沈阳来援之敌。这完全是说梦话。幸亏(其实是不幸)敬爱的林副统帅没听他的疯话,安排了十纵一个整军(纵队相当于后来的军)专门在黑山打阻击,几乎把一个军贴了进去,才堵住了沈阳来援之敌。平津战役也是这样,细看毛选就能看出全靠林副不听毛令,这才大获全胜。



话又扯开了。却说毛主席东征失利,张主席的人马西征更惨。这经过,记得老狼已经讲过了,整个全军覆没,只有小量残匪逃到新疆去(彼时新疆军阀盛世才亲共)。人马折腾完了,张主席便再没本钱和毛同志斗法。最后,王明同志从苏联回来,张主席怕遭毒手,便逃去投奔国府,据说是当了军统特务。他在回忆录中恨恨地写道:一方面军后来之所以急剧膨胀,是因为他们搞等级制度。长征中,干部受了伤便让士兵抬着走,而士兵受伤则扔下不管。所以他们虽然人少,却尽是指挥员,等于是个军官团。而四方面军对官兵一视同仁,不搞这套,所以人数虽多,干部却是正常比例,扩充起来自然没有一方面军那么容易。



张主席后来移居北美,晚景凄凉。写了部非常有价值的回忆录,还让香港出版商坑惨了,几乎没拿到什么版税。职业革命家除了干革命便无一技之长,离开了革命便只有饿死一条路。有道是: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张主席离不开共产党,干民主革命无论是哪种都离不开毛泽东思想。



又讲了点我党的光荣历史,也不知道同志们爱听不爱听。因为老克捧我,不再侃上两句似乎对不起他小人家。



行了,就这样吧,明天不来了,要睡觉去。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186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