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 作者 | 
		 看看方舟子的考证功夫,ZT方舟子:“秋实”文章大量抄袭沈信夫《访袁崇焕墓庙》。。。 | 
		    
  | 
	 
		
		| 所跟贴 | 
		看看方舟子的考证功夫,ZT方舟子:“秋实”文章大量抄袭沈信夫《访袁崇焕墓庙》。。。 -- 须弥山主 - (1465 Byte) 2004-12-01 周三, 上午9:53 (778 reads)   | 
	 
		
		 
		须弥山主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865
  经验值: 0 
 		 | 
		
		
					  
					  
  | 
					   
			
			
			 
			 
				
  | 
			 
			
				
					
					  
					  
					    作者:须弥山主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网上抄书将太多,只不过没几个人有那功夫去给他指出来,
 
所以这方舟子应该是一条好汉!
 
 
。。。。
 
 
送交者: 方舟子 于 January 08, 2001 23:20:27:
 
 
多伪新闻今日抛出一篇署名秋实的文章,翻两年前老账,
 
为马悲鸣鸣冤叫屈,批评我说:
 
 
>不久后,又在“大家论坛”读到一篇据称是借题发挥的批判文章,题为《袁崇焕
 
 
那是多伪网盗用、剽窃我的文章。这是多伪网的惯用伎俩,
 
先冒别人的名字张贴,然后就可不再征求许可乱用。
 
 
>之墓和民族之气》。作者不仅发挥靠“借题”,而且发挥起来,肆意挥洒,不免脱离
 
>事实,凭空编造。比如作者断言,清廷其实并不怎么尊重袁崇焕墓:
 
>
 
>“事实上,终清一代,袁崇焕始终有墓可安葬却无祠可祭祀,算不上‘尊重’”。
 
>
 
>这里所谓的“事实上”,不是事实。它不但于史无征,而且完全背离史实。实际
 
>的情形是,自清初始,袁崇焕就一直有祠有墓,前祠后墓。清人笔记记载,袁崇焕死
 
>后,其部下潮州人佘某收其尸,篙葬于广东旧义园,从此佘家子孙世世代代居此守墓,
 
>不再回岭南老家。这个义园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后于天启四年辟为义园。佘氏安葬袁
 
>督师后,康熙年间曾对义园加以修葺,袁崇焕的祠堂和墓碑大约初建于此时。乾隆为
 
>袁崇焕平反昭雪后,袁祠袁墓又屡经重修,颇具规模。
 
 
没有引用一句史料,就敢说人“于史无征”,自称“实际的情形”?
 
我下文说“民国一成立,康有为即发起在袁墓旁建袁崇焕祠,称
 
“袁督师庙””,可见我说的祠,指的是墓旁的庙,这是用的康
 
有为的用法。康有为《袁督师庙记》云:“门人东莞张伯桢为公
 
表微,刻公集,复筑公祠于京师。”《记》后自题一诗:“先哲
 
勤勤表绣丝,瓣香特为督师祠,白山黑水海翻立,鼙鼓声中我有
 
思。”1958年出版的《北京街道的故事》说:“这间纪念堂和石
 
联,在1948年被国民党军队破坏,园中所有其他建筑物和花木,
 
也都破坏一空,砌在墙上的袁崇焕遗笔'听雨'二字的石额,幸得
 
保存。解放后,移砌在祠堂门内的墙上。”冯武勇《为袁崇焕守
 
墓--——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的故事》“民国初年由康有为出面
 
,各界人士在袁墓旁建立袁祠。”可见历来都是把袁督
 
师庙当成祠堂的。至于袁墓前原来的祠,建筑时间不详,一般认
 
为建于清中期即乾隆为袁平反修墓之时(北京政府将它定为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时即用此一说法)。墓碑则为清道光十一年二月所
 
书。“秋实”说“康熙年间曾对义园加以修葺,袁崇焕的祠堂和
 
墓碑大约初建于此时。”想当然尔。
 
 
 
 
 
 
 
 
 
这个"秋实"是个二等傻妞
 
 
 
 
                  所有跟贴·加跟贴·读书论坛主页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江淮 于 January 09, 2001 01:46:53:
 
 
回答: 袁崇焕祠庙和多伪的史实 由 方舟子 于 January 08, 2001 23:20:27:
 
 
袁崇焕祠、墓和庙
 
 
袁崇焕祠和墓位于崇文区东北部,东花寺斜街,原广东义园旧址,其庙位于区东南部
 
龙潭公园东湖畔。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县人,是明末抗击后金,保卫山海
 
关和北京的名将。明万历年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
 
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当时努尔哈赤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
 
政权,势力日见强大,并步步向关内逼进。袁崇焕奉命外地人守山海关,多次击败后金军的
 
进犯。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新率大军避开袁崇烯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
 
。袁崇焕星夜从山海关回师驰援,力解京师之危,功绩卓著。但昏庸的崇祯帝却听信阉党余
 
孽的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反而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并于次年处死于柴市口。袁死后
 
,弃尸于市,无人敢去收尸。其部下佘姓义士深夜窃走尸体,葬于广渠门内广东义园。清乾
 
隆修撰《太宗实录》时,详述了皇太极计杀袁崇焕的内幕,千古奇冤才得以昭雪。后人为纪
 
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庙。
 
祠堂和墓碑约建于清代初期,俗称佘家馆,面南向,大门上原有后人题写的“明代民族
 
先烈袁崇焕墓”匾额。祠堂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室内墙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
 
焕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粤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过去,每逢年节
 
和祭日,佘家后人挂上袁崇焕的画像,香烛供奉,如是数百年。祠堂后即为袁崇焕墓。原有
 
坟丘,高约2米,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明袁大将军之
 
墓”石碑及石拱桌。墓地周围以砖砌花墙,种植四季常青的松柏。文化大革命中,袁祠堂和
 
墓均遭遇受破坏,现仅存墓碑和墙壁上的部分石刻。
 
袁崇焕庙是广东人张伯祯先生于1917年创建的。庙祉坐西向东,面阔三间,坐落在高约
 
1米的台基上。庙堂内三间各自分隔,中门上的石门额书刻“袁督师庙”。门两旁石刻对联
 
为:“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
 
敌国何处更得先生。”庙内明间正壁上镶嵌袁督师石刻像,其上原有袁崇焕手迹“听雨”的
 
牌匾,现已失落。两壁有《明袁督师庙记》、《袁督师庙碑记》、《佘义士墓志铬》等石刻
 
。门额、对联及庙记等多块石刻均为康有为手笔,有较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庙的左右
 
次间为张先生“意钓亭”和“悼亡亭”,是纪念其亡妻亡子的家祠,其内尚有梁启超书刻的
 
对联及宋伯鲁等名人手迹石刻,共有23块。
 
195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曾对袁崇焕祠、墓和庙进行过重修,1984年又重修了龙潭湖畔
 
的袁督师庙,并准备重新修复袁崇焕祠和墓。同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袁崇焕祠和墓附近有3、23路汽车(斜街站或广渠门站);袁崇焕庙附近有6、12、60路
 
汽车(龙潭公园站)。
 
 
 
 
 
 
 
  作者:须弥山主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 返回顶端 | 
		 | 
	 
	 
		  | 
	 
		
		-    原来如此.  --  越南人   - (0 Byte) 2004-12-01 周三, 上午10:05 (291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