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林思云人口论的再思考(二)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林思云人口论的再思考(二)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标题:
关于林思云人口论的再思考(二)
(694 reads)
时间:
2002-4-20 周六, 下午9:10
作者:
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于林思云人口论的再思考(二)
芦笛
细看之下还可以看出林奸在数学处理上的其他错误来。首先,他默认了人口增长真是个等比级数,也就是说比例系数永远相等而不会变化。这在生物自然繁殖的情况下倒大致如此,而这就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根据。但林奸把这应用到负增长上去就有问题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咱们讨论的不是自然状况,而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林奸没意识到此问题,却默认在发达国家,人口级数的比例一定是个相等的小数,而且将永远如此,并不会somehow 变成大于1的数。这一认定不过是从回顾性调查作出的前瞻性预言,其是否正确大可怀疑。按林先生的说法,发达国家的人口负增长是国民价值观念使然。但这似乎也不过是二战以来出现的情况。这在人类的历史上不过是短短一瞬。安知以后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又不会发生利于生育的改变?这完全是可能的。例如60年代西方实行性解放,人人狂交乱睡。如果林奸彼时出国,根据那时的情况作出的预言一定不会正确。谁都知道,后来爱死病盛行,吓得青中年们纷纷停止解放自己的性欲。社会又向保守方向大幅度摆了回去。
林奸的第二个数学错误是没看到人口总值其实不是等比级数的一项,而是数项总和。换言之,任何一个时期的人口数都是几代人的总和,不只是一代人的数量。而这点改变了指数曲线的外观。当人口正增长时,底数大于1的指数曲线增长本来应是先慢后快,但因为已有人口并不像飞蛾一样,因后代出生而光荣牺牲,所以这种增长一开头就是明显的。60年代中国据说有6亿人口,到90年代就有了12亿,30年中翻了一番,应该说是在短期内便大见成效。反过来,底数小于1的指数曲线降低应是先快后慢,但因为有原有人口在那儿缓冲,这种效应就给抵消了。中国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强制一胎化政策,20多年过去了,至今总人口还在增长。只有等原有人口全部死光了,净额负增长才会显示出来。所以应该说,因为有个既有人口基数在那儿,所以正增长导致人口净增很快很容易,而负增长导致人口净减就缓慢而艰难。
不仅如此,纯粹从理论上来说,扭转负增长要远比压制正增长容易。许多人不生孩子,并不是他们没有生育能力,而是不想生。而观念总是可以改变的。据说90岁的老人还有生精能力,所以,男人有六七十年的光阴去改变主意,而女人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去从容思量。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真想扭亏增盈,加班加点干上几年便能实现增产目标。反过来,抑制人口净增就难到简直无法比拟──孩子一旦生下来了,您就再没本事把他塞回到娘肚里去。由此可见,林奸的悲观主义似乎没什么依据。从长远来说,人类要操心的似乎更是节制生育的问题,用不着担心绝种。
思云的错误当然还不止此。我不了解日本的情况,不过在欧美都呆过。据我所知,发达国家的普遍问题是失业问题,而不是劳力不足的问题。各国政府都为防止不发达国家人民的渗透而搞到焦头烂额。西方国家移民法最松弛的原来是德国。因为德国人不象日本人,人家具有基督教徒的忏悔精神,始终记着先辈作的孽,因此特地制订了最宽松的保护政治避难者的法律,以此来赎前人的罪。任何人只要申请政治避难,不管理由有多可笑,该国政府都要跟孝子似的将其奉养起来,起码养上一年。但苏联集团垮后,人流潮水般涌入西欧,而德国首当其冲,不得已改了移民法。总之,各国政府正防贼似地防止所谓“经济难民”入侵,去抢本国人民的饭碗,怎么还会有发达国家寄生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一说呢?
日本原来搞的是终身雇佣制,没有失业问题。近一二十年似乎也出现了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日本神话”不再。但据林奸说,好像日本的劳动力已经紧缺到必须依靠外来人力的程度了,那怎么还会有失业问题呢?与其去雇佣具有语言障碍和社会环境调适问题的老外,莫如停止裁去轻车熟路的老雇员。
因此,无论从数学还是社会现状上来说,林奸的悲观预言似乎都无法成立。
更令人遗憾的是,从这错误的前提出发,林奸竟然把人口负增长和民主与人权挂起钩来,进而得出了“民主妨碍民族生存权”的大胆结论。这种“民主灭族”论堪称新颖,可惜经不住推敲。在我看来,社会制度与人口增长大概有一定关系,但似乎并不对后者起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前苏联和瑞典都是地广人稀,而且人口长期呈零增长。前苏联占世界领土六分之一,却长期只有两亿人。瑞典领土和加洲一样大,大约是英国领土的两倍。英国有半亿人,瑞典却只有不到9百万人,其中还有两百万是外国移民。瑞典的社会制度和英国类似,和苏联完全不同,但它的人口问题和苏联相似,却与英国不同。光这事实似乎就能推翻“民主灭族”论。
从“民主灭族论”出发得出来的“独裁优越论”推论当然也就不能成立。我同意林奸的说道,也认为中国的传统社会制度是彼时彼地的最适社会制度,这就是中国社会历时两千年毫无进步,反倒缓慢退化的原因。但那只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而言。当封闭系统被帝国主义入侵打破后,井蛙被强行投入无情的世界竞争中。原来最适的,现在就成了不适了,而近现代中国的根本困扰,其实就是个调适问题。可悲的是,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我们的精英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既适合中国的国情民俗、文化传统,又保证在世界舞台上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他们只知道要么盲目崇拜西方,要么盲目崇拜传统,还不准别人臧否他们的崇拜对象,逼着所有的人和他们一道封闭大脑,变成比动物还愚昧的精英。
而且,哪怕就是在一个开放系统中,最适合的并不一定是最合理最先进的。具有生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世上有食肉动物,有吃素持长斋的动物,后者是前者的天然饲料,但人家照样能生存,靠的是进化筛选出来的逃命速度和繁殖速度。前段看动物生活片,见到某种小鱼让从鲸到企鹅的无数捕食者争相抢吃,但那鱼类就硬是挺了下来,没有绝种,靠的完全是产出天文数字的鱼卵来。不知怎的,看见林奸的“专制保种”说,我不禁想起了那部科教片上显示的乌云一般黑压压的小鱼们。这当然可以说是一种最适生活方式,不过这种活法似乎太悲哀。
毕竟,人类不是纯动物,不是只有一个保种的生存目的。就算不实行美国人发明的消费主义,现代人讲究生活质量似乎也无可厚非。林奸用纯生物学的观点来作为判断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似乎近于开玩笑。如此说来,细菌是无性繁殖,但凡有点营养的地方便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几十分钟便翻一番,不但疯狂繁殖,而且万年不老,寿与天齐,现在活着的细菌也是一万年前那个细菌本身分裂出来的。这和有性繁殖还不同,有性繁殖生出来的后代并非本人。莫非细菌的生活方式要比人类先进,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学习目标不成?
其实,我在《盲人摸象说民主》中早就说过,民主是是治疗中国两千年来陷入周期性大屠杀的对症良药。民主社会才是真正长治久安的社会。如果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的安定团结,就得实行西方人发明的民主制度。我反对的不是最终在中国实行民主,迄今说的不过是这么几句话:
第一、我反对把民主看成是解决中国一切难题、立刻见效的万应灵丹的新时代造神运动。
第二、我反对认定“民主必然在全球实现,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和客观规律”的毛共式拜民主教教条。我已经多次说过,民主是否能在中国实现,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努力,并不是由什么冥冥之中的天道决定的。
第三、我反对盲目照搬西方模式,主张在实现民主之前全面地、审慎地、仔细地研究比较中西异同,设计出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国情民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来。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民主制度才会有生机,国家才不会重演辛亥丑剧。
第四、我认为,由于毛共党文化对人民头脑和灵魂的历时半世纪的深重毒害,在现阶段,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民众的素质都太差太差,不配享有西方现有的人权与自由。因此,中国的民主事业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艰难的、复杂的社会改造工程。如果我们能在一个世纪内完成这个改造工程就算不错了。大家必须看到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摒弃中国人特有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去一点一滴地争取社会进步。不此之图,去推行激进改良甚至暴力革命,就必然事与愿违,使国家再次跌入深不可测的深渊。
作者:
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好文,期待续作。
--
kanke
- (0 Byte) 2002-4-20 周六, 下午10:53
(7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2030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