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简易备忘录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简易备忘录   
淮生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简易备忘录 (1200 reads)      时间: 2002-4-16 周二, 上午7:4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简易备忘录

淮生



关于中国农民在中国全体国民中的比例,我这里采用“80%”的通常看法。——因为,江泽民在为《中国农民基本常识读本》所作序言的开篇写道:我国有十二亿多人,九亿在农村。透露的比例,也是近似于80%。

中国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属于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群体,人口直逼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更是远远超过美、英、法等西方七个富国俱乐部成员的人口总数之和。可是,他们活得那么艰辛,那么绝望。他们作为人,我恳请世人来看看,中国的农民在自己国家的权力和权利分配格局拥有怎样的比例,拥有怎样的分配状态。



政治权利:

1, 农民在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里拥有的比例席位:

1993-1998年度,在全体2978名代表中占有9.4%;

1998-2003年度,在全体2979名代表中占约有

9%。(极有可能达不到这个比例。)

2,农民在国家中高级公务员队伍中的比例:近乎0%。

也就是说:在中国真正有决策权力的阶层里,基本没有农民。

原因:除非你是一个拥有(或者取得了)城镇户口的中国人,否则,你没有被选拔成为公务员的资格。



对比: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任何一个农村放牛出身的孩子,任何一个贫民窟里擦鞋匠家里出来的孩子,他都可以期待拥有这样的机会——在自己国家里成为国家元首的机会。



再对比:一个在中国农村出来的人,他在自己国家的首都,他想成为一个司机、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的机会都没有。——不是我捏造:您在1998年12月17日、1999年12月17日的北京晚报上可以找到刊载这种规定的公告。



经济权利:

1,关于农民的就业权:



前面说的“做司机”“做售票员”的就业权利,就属于经济权利的范畴。尽管在“劳动法”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实际上,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立的五十多年来的操作中,农民从来没有被算作“公民”,无法期待能够享受“平等就业权”。

北京劳动保障局的扈小红曾经公开对中国青年报记者闵捷表示:在北京,外地人没有这个资格。(内容在该报99/1/28)。也就是说:在北京这个长期宣扬“依法治市”的城市,一个地方政府的劳动部门官员,她可以公开表示对她最主要行政执法的依据、对作为国家大法地位——劳动法——进行公然藐视!

2, 消费水平:

据两年前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全国83%的消费额产生在城市。这意味着:占全国80%的农村人口,可供他们花销的钱不到总量的20%!



3, 经济赔偿权:

在两年前,对重庆的綦江虹桥垮塌遇难者进行的赔偿中,有权的人施行了一种公然羞辱农民的赔法:城市身份者每人赔4.845万元;农民出身的死难者的获赔额不到前者的一半:2.2万元!



对比:在此期间,又一个理赔事件进入了公众的视线:新加坡006航班失事。关于赔偿,标准为:每人40万美元。这里,对遇难者没有国别、出身的差别对待!



教育权利:



从中青报的一项调查来看:在中国这个城乡两阶层人口比为2:8的国家,他

们上大学的机会比是8:2!(另一家报纸,南方周末的刊出的数字是7:3)。



这则调查报告刊载在1999年底出版的一期中国青年报上,报告在对北京多所高校2000余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里,28%来自北京,30%来自北京以外的城市,24%来自全国各地不出名的城镇,18%(尚未达到20%)来自农村。



这种畸形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呢?原因是: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分配与运作里,长期存在着人为设置的歧视性门槛。

1,收费门槛:

比如北京前些年对小学生的收费:北京孩子每年收400-500百元的话,外地来的农民的孩子要2000-3000元,甚至更高。

2, 分数线门框(高考、中考各举一例):



大学招考:1999年,北京一般理科院校招生,录取分数线是这么划的:北京考生421分;湖北考生(包括农民考生)535分,相差114分!



高中及中专招考:1998年7月,山西省太原市公布本年度的中专分数线的录取公告显示:城镇考生录取线为376分,农村考生的录取线为532分,相差的额度竟然达到了156分!(据中国财经报98/8/20)

……

我写着这类文章,心里淌着泪水。

我的人生,已过“而立”之年。我现在所关心的、和所担心的是:在我的余生,还会在这种歧视、不公中度过吗?

还有,我那可怜的(我认为他是可爱的)7岁孩子,他还会和我一样,在这种屈辱、无望的成长环境里,去重复地经历他爸爸曾经(并且正在)经历的一切?



祖国,你这个在歌曲中被歌颂的“母亲”呀:什么时候,你会懂得善待你的所有子女?什么时候,你能成为一个真正仁爱的母亲?

……

……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982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