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今日之费卢杰,就是当年之沙甸 |
 |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
|
|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今日之费卢杰,就是当年之沙甸
马悲鸣
今天是苏联十月革命节的11月7日。伊拉克临时政府宣布全国紧急状态60天,兵围费卢杰,开始总攻。
伊拉克自己的武装力量尚未成军,自然是美军担任主攻。美军有的是飞机大炮和坦克车,而且还有导弹。从总攻刚开始传来的电视镜头,费卢杰已经是一片废墟,镜头所见,已经没有一间完整的民房。当地老百姓所受之苦可想而知。
文革时中国曾出过一个沙甸事件。因为种种原因,沙甸回民哲合忍耶部抢了几个县的武装部,武装割据。政府派了一排战士解除了武装进村去做说服工作,劝回民交出武器,放弃割据。结果回民把这一排非武装的解放军全部割脖子残杀了。
解放军没办法,只好将沙甸围了起来,并用大喇叭呼吁村民离开。有些人离开了,但仍有不少武装分子在拒不投降。
部队给足了撤离时间,然后发动总攻。但由于轻视了回民教派的极端性,只用轻武器冲进村的解放军遭遇到顽强抵抗。武装分子不但用枪枝抗击,而且用自制的土炸弹抱住解放军同归于尽,连小孩子都这么干。与现在中东的自杀炸弹毫无二致。
解放军伤亡惨重,攻不进去,只好又退了出来,向上级请示。中央军委最后决定∶“用一发炮弹换五个战士的生命”,调来炮兵部队,警告之后,发炮猛轰。只一天就打服了。
文革结束的平反潮中,原回民支队政委全权负责调查此案,居然得到平反。沙甸回民从此趾高气扬,周围汉民畏之如虎。沙特等国风闻此事,给了他们大笔捐款,不但重建了清真寺,而且还修了烈士塔。那些残杀非武装解放军而被击毙的武装分子都成了护教烈士了。
看看伊斯兰方的馒头们在世界范围内制造的恐怖袭击和今日费卢杰,就可知当年沙甸的大概。因为中共给沙甸案平了反,结果反而成为中共大屠杀的案例而被宋永毅记录在他收集的《文革大屠杀》一书中。
其中有关沙甸案暴民残杀一排非武装解放军的事,居然硬给说成是神勇的沙甸回民俘虏了一排偷袭他们的解放军。(见马萍,《沙甸村屠杀纪实》,《探索》·美国,1990年第1期,60-61页。)
民运念念有词的中共大屠杀中的这一案例完全是颠倒黑白。
郑义曾在《急调38、27两军参战,十天拿下巴格达》中骂到∶“1975年云南沙甸事件,共军用大炮把回民聚居的沙甸轰成一片瓦砾,然后见人就杀,无分老弱妇孺。整个伊斯兰世界,谁抗议来著?装什么理想青年纯情少女!狗日的们,横著俺们受共产党欺负时你们丫挺的都TMD装著没看见?”
今日之费卢杰,正是当年之沙甸。却再也见不到任何民运分子站出来“仗义执言”,全成都王八脖子一缩,再也不发一言了。
【附录】~~~~~~~~~~~~~~~~~~
越过文明的藩篱
易大旗
二、沙甸痛史
…回民进京代表被斥退后,沙甸民情鼎沸,旋即全村“易帜”了__他们在清真寺中祷告先贤,亮出了“伊斯兰共和国”的旗号(这面旗帜在此前后的历次回民骚动中都被高高擎起),为首的是一位叫马伯华的宗教领袖。岁为1975年暮春。
这个秘而不宣的“共和国”的生存期不到两个月。东窗事发后,昆明军区的“平叛”大军便将小小的沙甸村围得象铁桶一般。谁知以卵击石的圣战者们先将夜袭入村的解放军别动队全部缴械俘虏,继而又与强攻部队血战多日,岿然不动。
(写于1995年)
【附录】~~~~~~~~~~~~~~~~~~
那一个排没有带武器,是空手进村做说服工作的
中国老乡
那一个排没有带武器,是空手进村做说服工作的,但全体被杀害了,死的很惨。这以后问题的性质才定为叛乱,才派部队去包围村子。包围后,部队几天也没有开火,仍希望威慑暴民放下武器,和平解决此事。但村里不断对部队射击和突袭,造成部队伤亡。最后实在没希望和平解决了,部队才开火,战斗时间很短。村子不小,有4000多武装人员吧,一天就打服了,缴了械。那件事的教训是,和政府、解放军只能讲道理,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反映和申诉,多数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千万别和解放军动武。解放军够能忍的,几十个人赤手空拳进村做工作被杀,都没动手。不打可不是不能打,更不是打不过。台湾的事其实也是一样。
【附录】~~~~~~~~~~~~~~~~~~
中共政府对於任何敢於反对其独裁统治的人一概毫不手软,坚决镇压。除上述人们熟知的一桩桩历史公案之外,我们也不应忘记五九年的所谓“西藏平叛”,六二年的新疆“伊犁平叛”,七五年“人民军队”将云南沙甸乡两千多名男女老幼全部用重炮轰死,无一幸存的所谓“沙甸平叛”,
——郑文茹·《国庆乎?国殇乎?》
【附录】~~~~~~~~~~~~~~~~~~
为了完成云南的生猪生产指标,这位貌不惊人的小丫头(金桂贤)竟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她祖祖辈辈不食猪肉的父老兄弟开展养猪业。此举激怒了云南的回民,他们组织了一个数百人的请愿团到省委静坐,要求将金桂贤依教规处死。往下的事情更不该发生,十四军军直炮团炮轰沙甸村,以此来回答回民的要求。
——《心中的歌》·节录
【附录】~~~~~~~~~~~~~~~~~~
军队还参与了其他类型的屠杀案件。例如,1975年春经中央军委批准,昆明军区出动5个师级单位共上万人的野战部队,以镇压“民族叛乱”的名义对云南省蒙自县沙甸村的回民实行惨绝人寰的屠杀,杀死村民不下千人,还把整个村庄夷为平地。[16]
【历史与现实】 “文革”中的暴力与大屠杀
(宋永毅)
【附录】~~~~~~~~~~~~~~~~~~
深切怀念回族人民的好儿子——王连芳同志
马孟良
二月二十四日,当听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民族工作领导者王连芳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我感万分的悲痛。
王连芳同志与我相识二十一年了,在二十一年间,他老人家对我们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是我们终生难忘的。
王连芳同志是河北省盐山县人,一九二O年十一月出生,一九三三年五月参加革命,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作家(左翼)协会,一九三八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是从事政治思想民族教育工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回民支队的政委,组织和领导了回民支联抗日救国的工作,与日本侵略者作过多次的决战。
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正确领导下,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全国快要接近解放的时候,王连芳同志随中央代表团南下到云南工作,扎根边疆,在云南工作期间,王连芳同志还是同样从事民族教育工作,曾任云南省民族学院的首任院长,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不少的少数民族干部,科技人材和教育工作者,为边疆的民族教育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王连芳同志,深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受尽了折磨,由于王连芳同志遭受的不白之冤,他还失去了一个心爱的女儿。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各级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了我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王连芳同志又重新站出来工作,曾任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云南省委民族工作部部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为了把林彪“四人帮”迫害的重灾区“沙甸事件”的平反,一九七八年五.六月间,王连芳同志因工作赴东北“学大庆”方便,在北京期间,特向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等中领导同志汇报了“沙甸事件”和“文革”中云南少数民族遭受迫害的情况,获得了他们的同情和支持。一九七九年,中共中央正式决定给定“沙甸事件”平反。
经中共云南省委研究决定,委派王连芳同志全权处理“沙甸事件”的平反善后工作。在中共红河州委,个旧市委的协助支持下,王连芳同志带领工作队进驻沙甸,着手进引“沙甸事件”的平反善后工作,王连芳同志在沙甸期间,平易近人,走访了“沙甸事件”中深受迫害的回族群众,问寒问暖。与沙甸回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到了全州回族人民和各族人民的敬爱。
一九八O年八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江平,宁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毅民等同志到红河自治州视察工作。王连芳同志专程从昆明陪同到红河自治州视察,在个旧期间,在中共红河州委刘朝义,个旧市委王介等同志的陪同下到沙甸看望了深受迫害的广大回族群众。此后,中央和省委的有关领导同志胡启立、李贵、陈康、普朝柱、安平生、令孤安等经常到沙甸来视察,由于中央和省委的关心重视,实现了王连芳同志生前的愿望“把沙甸建设成为一个和平、安宁、团结、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王连芳同志在沙甸工作期间,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和云南省委的政策指示精神,特别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对沙甸清真大寺的建盖工作更是给予关心和支持,当时由我主持清真寺的建盖,王连芳同志曾多次到现场观察指导。为搞好沙甸的民族团结,军民团作了大量的工作,至今沙甸群众团结和睦,安居乐业与附近驻军鱼水情深。
王连芳同志对教育工作历来很重视,特别是民族教育工作,在沙甸工作期间,由王介、马绍美、马开贤和我陪同到十三中视察,并且还看望了在校的全体师生,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一九八一年二月,由我主持举行沙甸清真寺落成典礼和“沙甸事件”平反两周年暨庆祝圣诞节日的盛大集会,王连芳同志受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委托,亲临到会,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到会的五万多穆斯林的热烈欢迎,并亲自由红河州委书记王琴,个旧市委书记王介,沙甸区委书记马绍美和我陪同看望了由北京、郑州、内蒙古、兰州、西安、青海等省、市、自治区来的宾客,并和大家在一起亲切交谈,合影留念。
一九八五年,我由北京参加全国伊协会议回到昆明,又专程前往府上看望了他老人家,他老人家还是一如继往地关心和重视沙甸的工作,挂念着沙甸的父老乡亲,详细地询问了我沙甸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活情况,谈话快结束时,我就对他老人家说:王主任,我们在一起相处二十一年了,为了作个永久的纪念,请你题写几个字送我,他说:可以,随后叫他的秘书拿过纸笔,亲笔题写了“孟良同志在‘沙甸事件’平反善后工作中,与全体回汉干部和非穆斯林兄弟一起,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作出了很好的贡献。”
至今,我一直把他老人家的这一亲笔题词在客厅里,作一个终生难忘的纪念。
王连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王连芳同志永垂不朽!
(作者现任红河自治州回族学会常务理事、红河州伊斯兰教协会常务理事)
《伊兰园》第五期
【附录】~~~~~~~~~~~~~~~~~~
瞻仰沙甸舍牺德纪念塔瞻仰沙甸舍牺德纪念塔
—— 一堂生动的信仰课
3月14日,清晨的雾气还没有散尽,开远阿专全体师生刚礼完晨礼,便登上了汽车,向沙甸出发,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去瞻仰“沙甸事件舍牺德纪念塔”(舍牺德:为主道而捐躯者)
车子行驶在公路上,两边的山上尽是厚厚的红土,上面暴露着白的刺眼的石头,那红土红得发紫、红的血腥,难道这片土地真的是我们的同胞用鲜血染成的吗?有人唱起赞圣词,开始声音低低的,很快大家一齐高声合起来,激昂的声音涤荡着我们每一个年轻学子的心胸,气氛越发凝重起来。
不至一次从沙甸旁边经过,这座美丽的小城群山环绕,点缀着很多宏伟的清真寺,远远看去,是一片宁静详和,谁能想像二十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腥风血雨的惨痛悲剧,汽车带着我们直接进入山上的烈士墓地,这里一片肃静,长满各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树下的墓碑林立,望不到边际,长眠在此的无数的回民先烈啊,你们并没有被淡忘,我们开远阿专的师生来看你们了。
舍牺德纪念塔就座落在半山腰上,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柱状碑体,象一把伊斯兰之剑直直的插入天空,它庄严的审视着每一个来客,质问着我们的内心,我不由自觉惭愧,自觉缈小,大家怀着虔诚的举意,有的抄着碑体上的古兰经文和纪念诗词,有的崇敬的用手细细抚摸着那一个个烈士的名字,有的静静的凝视沉思……
曾经亲历沙甸事件的,现为沙甸清真大寺管事的XXX先生,开始给我讲述当年沙甸事件的经过和他的亲身经历,同学们仔细聆听着,站在这片先辈们抛头颅撒热血的土地上,悲惨的往事又一幕幕生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眼睛湿润了,心被撕裂般的疼痛,我们为同胞所遭受残暴的蹂躏而愤怒,我们更为先驱们的英勇、对教门的忠诚而崇敬不已,我们为沙甸今天的成就而欣慰,我们更为真主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而骄傲自豪,正如马利古校长对我们说的:“托靠真主,今天我们有了自由宽松的宗教政策,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这一切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要崇拜安拉,我们要对得起舍牺德们的鲜血和生命,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面对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我们唯有现在多学习知识,才能担负起振兴伊斯兰的使命,同学们,中国伊斯兰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一切掌握在你们年青人一代手中,你们责任重大啊!”
我们怀着无法平静的思绪,离开沙甸回到学校,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有的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的谈论自己思想受到震憾、有的联系实际自我批评、有的互相勉励。这真是一堂生动的信仰课,今天我们受到的是精神的洗礼!我们信仰的脚步会更加坚定!我们信心的火炬已被点燃!我们求知的欲望更加炽烈!伊斯兰的使命感充满每一个开远阿专师生的胸膛!
《信仰的摇篮》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