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茉莉: 死刑:仇恨与宽恕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茉莉: 死刑:仇恨与宽恕   
茉莉文章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茉莉: 死刑:仇恨与宽恕 (325 reads)      时间: 2002-4-13 周六, 上午2:3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死刑:仇恨与宽恕



               茉莉



  一张白色注射死刑床的后面,从死刑女囚卡□-·费伊图克所在的美国德克萨斯



州的监狱,传送到废除死刑的策源地──西欧各国的电视屏幕上。早在二十年代即



对一般犯罪废除死刑、七十年代全面废除死刑的瑞典,由此再度引发有关死刑存废



问题的论战。



  尽管犯罪率继续上升,但在这个以自己的人道传统为荣的国家,最近仍然有百



分之八十八的瑞典人,投票反对在本国恢复死刑制度。就是俄国叶利钦也承诺在九



八年“人权年”废除死刑,哼!美国还算是民主国家呢,他们的政府只会用犯罪手



段去对付犯罪,瑞典人对美国颇为不屑。



  废除死刑论者和保留死刑论者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激烈论战,于今已有二百多



年的历史了,双方的论点早已令人耳熟能详。笔者相信,只要人类还有犯罪,这类



争论还会永远继续下去。



最不幸的是谁?



  于是笔者把目光转到受害者家属身上去,死者(无论杀人者和被害者)已长眠



,生者怎样活下去?



  十五年前,吸毒的卡□-犯下两条人命案。尽管人们都认为时间已经使她变成了



一个好人,但她仍然要面对基于“伦理正义”的以暴易暴、罪有应得的法律惩罚。



一位死在她手下的受害者的弟弟显然早已宽恕了她──罗恩·卡尔□-含着眼泪对公



众诚挚地说:“如果卡□-今天能出狱,我愿意让她住在我家里,我将招待她食物,



并帮助她找工作。”



  另一位受害者的丈夫态度却截然相反。留着大胡子、坐着残疾人轮椅,理查德

·桑顿

先生面对监狱前抗议死刑的人群中,一字一顿地发表他的演讲:



  “我想看着卡□-·费伊图克去死!我想送她去我的妻子那里!”



  强烈的复仇欲望,没有因为十五年的漫长时间而消失,可怜的桑顿先生心中的



伤痕从未痊愈。如果处死卡□-能使桑顿先生仇恨愤怒的心情得到满足,那么死刑制



度自有道理。



  然而这种满足感是何其短暂。处死卡□-换不来桑顿先生亲爱的妻子,只是使另



一个家庭也失去亲人。可怜的桑顿先生,在复仇愿望短暂满足之后,他的悲哀更为



绵长深沉。



  他是这个事件中最不幸的人。多年虔诚的忏悔,已使仁慈的上帝宽恕了罪人卡



□,而死刑的执行,又使卡□-得到“以命偿命”的良心轻松。至于早已去了另一世



界的桑顿太太,兴许她早就开始了新生活,唯一令她不安的,正是留在尘世痛苦中



长久不能自拔的丈夫桑顿。



  他对自己多么残忍。哀伤和愤懑就象水滴,经年日久地侵蚀他、磨损他,仇恨



使他的心灵和生活阴霾笼罩如同地狱。他似乎从没有考虑过他也许可以选择另一种



态度。是人们的思想决定人们的生活,当人们选择宽恕和原谅,他们也就解脱了自



己。



  听说美国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被谋杀者家属宽容罪犯”,这个组织的三



千名成员,大部份都有家属死于暴力,但是他们发起了一个“反对将罪犯处死”的



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复仇本身是一种罪恶。这对于认同“杀人偿命”传统原则的中



国人,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悲剧中显现人性高贵



  像这类人性高贵的奇迹,笔者亲眼在瑞典看到过。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故事。离笔者居住的地方不远有一个叫荷伦桑的海滨



小城,一九八六年的秋天,这个小城接受了一批来自东非战乱国家厄立特里亚的战



争难民。



  年轻的瑞典姑娘莎娜活泼开朗,她对异国文化和音乐非常有兴趣。在人们和这



些黑人远远地保持距离的时候,她和她的女友们主动和这些黑人小伙子接触。那是



一段幸福的时光,他们唱歌跳舞学习语言,享受文化交流带来的乐趣,莎娜还爱上



了萨米──一个眼睛闪烁火光的黑人小伙子。



  一九八九年九月二日,人们发现两具少女的尸体。那个来自战乱中的、从小未



曾识字便会打枪的萨米,在女友莎娜同时交往其他男朋友时,控制不住自己强烈的



嫉妒狂躁,用菜刀杀死了莎娜和她的女友。



  平静的小城荷伦桑震惊了。“看!这就是瑞典接收难民的好处!”“大家走出



。杀死这些黑人!”后来潜伏着的反移民的纳粹观念乘机抬头,警方发现已有瑞典



人准备了吊死黑人的绳索。荷伦桑笼罩在一片恐怖阴影中。



  凶手萨米的同胞,那些黑人,偷偷地走到莎娜家里,向莎娜的父母表示沉痛的



哀悼和他们的恐惧,他们担心自己成为瑞典人复仇的牺牲品。



  八年后,莎娜的父亲斯迪戈对来自中国的笔者回忆说:



  “我的女儿死了,当时我明白,无论如何我也无法让她复活。但我绝不能让我



们家的不幸事件成为别人用暴力报复移民的借口。我们不能用一个难民的罪行去惩



罚所有的难民。”



“十二点差五分”运动在瑞典



  这个伟大的父亲忍住伤痛挺身而出。他站在城市中心的广场,面对着所有的荷



伦桑人、所有的瑞典媒体,大声地说:“如果有人报复难民,我们将更加受伤!”





  莎娜的母亲跟杀死她女儿的凶手开始了通信,由于凶手萨米在监狱里因为悔恨



而精神失常,在狱方牧师的安排下,莎娜的母亲前去探监,对萨米表示宽恕。



  莎娜生前的理想是帮助移民融入瑞典社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和谐,为此



她曾□-开创了一个“十二点差五分”运动。“十二点差五分”意味着我们还有最后



一点时间(只差五分钟了),还来得及做点什么。



  莎娜和她的女友死后的那个秋天,荷伦桑的人民举行了一个空前规模的“十二



点差五分”集会。战胜了惶恐和异族感情障碍的瑞典人和移民纷纷涌进广场,他们



手持点燃的蜡烛,唱着歌献上鲜花,不同肤色的人们互相热情地拥抱。很快,这个



运动遍及瑞典各个城市,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富有人道理念的瑞典传统。每年我们



都虔诚地去到广场怀念莎娜,并在这个充满不幸的世界上学习怜悯和宽恕。



1997年5月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8906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