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刷盘子读书系列之答疑篇:为什么说日本是官僚资本主义》z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刷盘子读书系列之答疑篇:为什么说日本是官僚资本主义》z
什麽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刷盘子读书系列之答疑篇:为什么说日本是官僚资本主义》z
(208 reads)
时间:
2004-10-10 周日, 下午9:1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刷盘子读书系列之答疑篇:为什么说日本是官僚资本主义》 日本确实是官僚资本主义。日本也这么认为,比如,现在构造改革,有一个说法是“脱官僚”。日本国会实际是个茶话会,尽聊些闲天,如伊拉克啦,道路公团啦,不关痛痒的话题。有两个著名的满才(也就是中国的相声)演员,小泉总理和管代表(野党领袖)。相声说到最后,管代表说,你怎么老一个回答呀,小泉总理回应,你怎么老问一个问题呀。然后茶话会结束,该干嘛干嘛。 但另一头,产经联的税调会却在秘密协商,如何给产业界减税,增加普通民众的消费税。如何为增加消费税扫清障碍,如原来日本的商品价格是不含税的,付帐时另加5%消费税。但很快要并轨,商品价格必须包含消费税。这下好了,消费税增加了,民众就不会不适应和造反,只是感到物价高了些。反正这套方案与政府无关,产经联的官僚们在操作,政府签字画押就法案成立。反对这税调会的社民党和共产党一边凉快去。社民党从产经联拿的钱极少。共产党自视清高,不拿产经联给的钱,提出要禁止政治捐款法案,结果可想而知。 但日本的产经联的官僚资本主义与蒋介石的官僚资本主义有个本质不同。日本的官僚资本主义是以技术建设为中心---发展重工业技术,赔钱,只要想办法把帐做平。而蒋介石的官僚资本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绵纺等轻工业及其它倒买倒卖行业,因为来钱快,再来灯红酒绿,GDP增长极快。但GDP的背后却是绝大多数人的白骨。 蒋介石没有任何重工业技术,轻工业所需的设备及基础材料和技术,都来自国外。因此当时实际统治中国的是英美日同盟的商会,蒋介石只扮演中国的抽血机脚色,无论GDP多高,上海多么繁华。从一战开始英美日就是同盟。这部分我会详细说明,各位看官先接受这个假说好了。918为什么不抵抗,英美日同盟商会已经达成了分肥协定,日本占领东北后与美国商会提携。77后也不宣战,因为英美日同盟还有效,美国继续与日本提携,提供大量物资。只是后来日本想吃独食,与英美搞翻,它们相互干起来了,也是是太平洋战争。蒋介石才宣战。如在此之前,就是蒋介石想违抗,他的繁华上海及其它轻工业资本顷刻玩蛋。 日本的产经联的核心是三块,一块是三菱住友三井等大财团,主要生产和提供各门类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我们看到的具体商品其实就是这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的排列组合。这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是符合统计原理,程现一定比例关系,是可以计划和预测的,所以用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有效。但这部分虽然是实体经济的根,但却是赔钱的。 政府是另一块,因为提供基础原料和技术的大财团是赔钱的,政府想办法把帐做平。如巨额军费,但其实也没有买什么武器,日本造的武器贵得离谱。还有政府采购,价格也是贵得离谱,现在流行燃料电池技术,小泉和石原就花很大价钱采购燃料电池汽车和巴士。石原是日本的大右派,让大家看看,与中国右派的素质如何比。实在做不平了,如改革税制,或干脆印钱,发给它们的银行。 还有一块是学界,大型的国立研究所和大学。原来信奉私立机构能出成果,但日本一看,国立机构才能出高水平成果。原因是可以汇集顶尖人才,顶尖人才的发财心不重,只要过得稳定舒适就可以了,也不攀比。养一帮闲人喝茶看报,或游山玩水。NHK每周二有个固定栏目,《projectX挑战者们》经常就有反应这帮闲人是如何工作学习的,往往就在喝茶看报或游山玩水之中激发了灵感。反观私企就不行,老板才小学水平,怎么招到博士呢?所以根本就出不了什么高水平的成果。 产经联以技术为中心,提供大量先进的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下游的企业就去想办法去排列组合它们,就成为具体的商品,去卖钱。如果有什么新要求,反馈给产经联,产经联再组织人手攻关。也可以自己就仅设计,运到中国去组装,留下一部分材料做为中国的工钱,其它大部分变成成品运回日本。这样就不需要什么人手搞生产,其它的人就吃喝玩乐创造GDP。如去打弹子球,老虎机的一种,或去歌舞伎町等欢乐街去买春或买水。这种吃喝玩乐GDP占了日本GDP一大半。很奇怪,价值不是由生产创造的吗,怎么是吃喝玩乐创造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社会的价值根本就不是人创造的,是自动机器---产经联创造的。货币也不体现价值规律,只是润滑油。搞工程的人很清楚,润滑油要想办法循环,润滑油的量不能多也不能少,时间长了,润滑油会损失掉,要补充。对比货币扮演的脚色,不就这么回事吗。上游的产经联赔钱,提供先进的基础原料和技术,下游的产业和吃喝玩乐把钱挣回来,存在产经联的银行里实现回流,政府也想办法做平这个帐,实在不行,则印钱加新的润滑油。实际整个工业社会就象一个巨大机器。我感觉日本就象一架机器,人都在磨洋工,吃喝玩乐还有钱赚。 . 《刷盘子读书系列之答疑篇:苏联的产经联为什么会崩溃》 打造民族的经济永动机----产经联,基干产业,如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很长时间不能产生效益,即使产生效益后,由于机器的调试磨合,进入快车道,再到经济起飞,到根本改善人民生活,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日本是模范生,打造产经联从明治起用了近百年。45年到60年是调试磨合期,60年是经济起飞,改善生活是进入70年代。 英美是幸运儿,诞生在阳光下未开垦的土地。英美的产经联伴随着坚船利炮,铁甲战车,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茁壮成长。其间英美人民自由民主且快乐着,因为从外界抢到了大量资源。民主自由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轮到日本就没有那么好事。只有一面对外征战,一面对内节衣缩食,去打造民族的自动机器---产经联。人民就没有那么民主自由了。 轮到俄罗斯及后来的苏联,更没有好事。当时的俄罗斯虽也算工业国家,但本民族的产经联的规模和技术水准不值一提。列强已经把肥肉瓜分完毕。怎么办?只能用铁腕去实现本民族的自动机器---产经联。收缴剩余物资去支持民族的未来。如有异义想改善生活,斯大林坚决镇压。竟然把一些优秀的飞机设计师关进了监狱。奇怪的是,卫国战争时的一些优秀飞机竟然诞生在监狱设计局。后人为了缅怀斯大林的丰功伟绩,也采用一样的组织管理方法,不过换了个名称,叫封闭式开发。 斯大林时代的政策,按照产经联论,是非常正确的,只是不够细腻。问题出在后面,应该逐步放开产经联的下游产业。诞生一大批拥有高技术的中小企业。即象日本经济起飞一样。但到戈尔巴乔夫和叶利欣,竟然把民族的产经联分解卖钱,想改善生活,按照产经联论,则是民族的罪犯。当然俄罗斯的人才还在,产经联还有修复的可能。但十余年后,苏联时代的人才退了,俄罗斯就彻底成后进国家。在GDP高歌猛进之中,人民生活会越来越贫困。 中国更加不幸。1949年,几乎没有任何重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清朝时积攒的巨大财富,早已被列强盘剥干净。几乎一无所有,除了人。伟大导师毛泽东从历史的脉络中找到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全民族节衣缩食,自立更生,艰苦奋斗,打造民族的产经联,中华民族要做一流的民族,而不是刷盘子的角色。发动群众,政治运动,读《毛曰》,20余年让民族扫盲。读《子曰》2千多年竟绝大多数是文盲,很奇怪。靠着他的权威,把中华民族带到了奋飞的起点。但是…… 其实对比日本,苏联是很幸福的。日本必须依靠国际市场获得原料,必须给美国刷盘子,挣钱去实现经济起飞。但苏联则不同,有的是资源,没有必要去给别人刷盘子去获得经济起飞的资金。 其实,日本的70年代以前还很穷。有很多电影或记录片反应了这个情况,如小孩围着美军要巧克利,或到美军基地去卖春。比如,在东京立川,有个很大的公园---昭和纪念公园,70年代以前是美军基地,所以当时的立川也就象个大妓院。这是我听老一辈日本人说的。 其实,在现代工业社会,人的积极性非常藐小。人只要想办法动脑子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去干刷盘子等体力活。人是享受生活的,实在不想动脑子,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就可以了。想办法让别人刷盘子。 其实改革开放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关键是心态,我有这个技术力,就是先进民族。GDP少暂时不要紧,把民族的经济永动机调顺了,经济就起飞了。大家动动脑子,或享受生活。 日本就有这个良好心态,可能是它没有别的选择吧。而中国和苏联的生存环境比日本好,容易被灌迷魂汤。 日本的改革开放非常值得一学,什么该开,什么坚决不开。所以日本一直是非常封闭的市场,现在都是。只是进入90年代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放开了一些市场。我想原因可能是日本的产经联雇佣的一帮御用文人很有水平,能够精确计算出来什么该开,什么不该开,然后精确制定政策。 比如,前不就NHK放的节目,讲日美达成协定,3年后开放美国的一种工程机械进口。但那个时候,日本的工程机械的质量还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但日本组织人员攻关,结果硬是在期限内把质量提上去了,反而还把那家美国企业打垮了。为什么定3年期限,肯定日本的御用文人经过了周密计算。 在日本有个说法,即日本的政治家不行,但官僚很厉害。比如操纵外汇市场,都能体现日本官僚的厉害。反观中国的,…… . . 《刷盘子读书系列之答疑篇:为什么产经联不能通过私人资本自由市场自发形成》 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基干产业虽然是一流工业化国家经济的根,真正的经济,是这个国家技术力的精华。但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却是没有比较效益的。建立重化学工业需要大量的投资,长期的人才培训。即使建成后,也是没有经济效益的,需要巨额军费和政府采购去维持和提高技术水准。 私人资本会在重化学工业巨大的投资和很少的收益面前却步,如日本30年代以前,地主的资金会向资本转化。之后,由于日本重化学工业化,需要大量投资,地主的资金也就停止向资本转化,转向有价证券投资。而在此其间,由于战争需要,经济的基盘向重化学工业移动,政府与三菱住友三井等财团其实不分彼此,重化学工业急速成长。同时,“不要不急”的中小企业,如纺织、自行车等,被强制转废业,成为三菱住友三井等军需企业的部品下请、协力工厂。这种组织形式也就是战后高度成长期的组织形式。缩写自《现代日本经济史》[新版2002] 英美的情况有所不同。虽然英美重化学工业来自私人资本,由于诞生在阳光下未开垦的土地。英美的重化学工业伴随着坚船利炮,铁甲战车,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茁壮成长。但是,英美重化学工业却不是市场经济的,而是由政府的巨额军费和政府采购支持的。在他们背后站立着大量的国立研究所和大学。 苏联和中国的重化学工业的建立则完全是国家资本和计划经济。因为他们的重化学工业在建立过程中,不能够对外进行掠夺战争。 完全依靠私人资本和自由市场经济建立起的重化学工业,在世界经济史中竟然找不到一例。英美是私人资本加计划经济,日本是半私人资本加计划经济,苏联和中国则是国家资本加计划经济。实际反映了它们诞生的历史时代,即能够自由发动掠夺战争,不那么自由发动掠夺战争,不能发动掠夺战争。 但自由市场经济会损害重化学工业,苏联不用说,中国也受到了极大损害。科研体制转向了个体户体制,积极性是提高了,却使这20余年竟然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成果。 没有重化学工业的经济是依附型经济。经济的好坏其实与自己的经济政策没有多少关系。纯粹取决于寄主的需要和可能。4小龙就是典型,它们的经济政策其实与其它第三世界穷国也没有太多差别,可以找到对应经济政策的国家,问题就只是它们发达了。印度是民主典范,也被力挺,但太大,寄主也没有能力挺起来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能否请把文章分个段?
--
elin
- (0 Byte) 2004-10-11 周一, 上午12:34
(51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370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